理论教育 地震预测研究成果大揭秘

地震预测研究成果大揭秘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目前地震的预报、预测主要建立在对地震前兆异常的观测和判定上。每一类地震前兆又需要多种监测手段和异常分析项目。国内外已将空间观测技术用于这种探索,如依据人造卫星探测到的电离层异常、热红外异常等方法来作地震预测。可以说,这项观测要达到成功的可广泛应用的程度,还需要继续试验研究。

地震预测研究成果大揭秘

我国目前地震的预报、预测主要建立在对地震前兆异常的观测和判定上。经过系统的清理和研究,自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已在70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记录到1000多条前兆异常。

这些前兆异常可归为10大类,即地壳形变、地震学前兆、重力、地电、地磁、地下流体(水、汽、油、气)动态水文地球化学应力应变、气象异常以及宏观前兆现象。对这些前兆现象,都有相应的监测方法和手段。每一类地震前兆又需要多种监测手段和异常分析项目。如地壳形变中就包含有大面积水准测量、海平面观测、湖面观测、断层位移测量、地面倾斜观测等手段。地震学前兆分析项目是各大类前兆中最丰富的,包括地震活动分布的条带、空区、地震频度、集中、应变、能量、震群、前震、地震波形、波速、应力降等30多种。宏观异常项目也是丰富多彩,如地光、地声、火球、喷气、喷油、喷水、地气雾、地气味、井水冒泡、翻花、突升、突降、变味、变色、井孔变形、各种动物行为的反常现象,等等。地震前兆的丰富、多样和综合的特点是由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的复杂性决定的,地震前兆现象可分为10大类,但是包含的观测手段和异常分析项目已经达到近百项。

(1)根据地球物理场的异常变化可以预测地震吗

地球物理场是指地球的磁场、电场、温度场、重力场和应力场。理论研究设想:在一个较大地震发生之前,特别是临震之前,地壳在很大范围内都可能发生物理性质的异常变化,因此有可能用仪器测量这些信息,为地震预测服务。

国内外实践证明,如何从实际观测数据中识别出真实有用的信息,同样是未解决的难题之一。地质学家正在不断进行探索实验。国内外已将空间观测技术用于这种探索,如依据人造卫星探测到的电离层异常、热红外异常等方法来作地震预测。(www.daowen.com)

(2)观察地下水变化能预测地震吗

在我国,已建立了全国范围的、规模很大的地下水观测网,通过对井水水位和它的化学成分变化试图发现大地震的前兆信号。实际上,水质变化和地下水的水位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就与周围河湖水系的连通情况和取水用水情况,与观测井含水层本身的状况,与气候(气温、蒸发、降水、气压等)变化等因素有关。所以,虽然从理论估计,地下水对地壳变动敏感,也许地震前会有预期的异常发生;而实际上,即使出现了异常,要判定这种异常就是有地震前兆也非常困难。可以说,这项观测要达到成功的可广泛应用的程度,还需要继续试验研究。

(3)地震和天气异常或旱涝有关系吗

有学者认为,地壳与大气层之间有相互作用。大地震发生前几年,震中所在地区的旱或涝现象可能与地壳的变动有关,临近大震前可能有异常的降雨或闷热等反常天气。但毕竟地震是地球内部的变形结果,它与大气层的关系可能更加复杂,对上述观点还要从实际观测进行更多检验,还不能作出明确的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