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地震震级和烈度的衡量及差别

地震震级和烈度的衡量及差别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叫做震级。震级通常用字母M表示,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一次地震与一颗炸弹爆炸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是不同的,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汶川地震是中国自1949年以来波及范围最广,破坏性最强的一次地震,最大烈度达到11度,重灾区的范围已经超过10万平方千米。不难看出这次地震的强度和烈度都超过了1976年河北唐山发生的7.8级大地震。

地震震级和烈度的衡量及差别

(1)地震震级

地震有强有弱,用什么来衡量地震的大小呢?科学家对衡量地震有自己的一把“尺子”。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叫做震级。震级与震源释放出来的弹性波能量有关,它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地震越强,震级越大。

我们用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震级。我国目前使用的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作为震级标准,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震级是根据地震仪对地震波所做的记录计算出来的。

震级通常用字母M表示,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你能想象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多大吗?它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是不是很可怕?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就会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级,能量就会相差约1000倍。换句话说,一个6级地震就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一个7级地震就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8.9级,你可以想象它释放的能量有多大。

按震级大小可以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震级小于3级称为弱震。如果震源不是很浅,弱震一般不会被觉察;

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称为有感震。有感地震人们能够察觉,但是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称为中强震。中强震会造成破坏,但破坏程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称为强震;

震级等于或大于8级称为巨大震。

震级越小的地震,发生的次数就会越多;震级越大的地震,发生的次数就会越少。一说到地震人们就会毛骨悚然,地震是恐怖的。其实地球上的有感地震很少,仅占地震总数的1%;中强震、强震就更少了,所以没必要杞人忧天

(2)地震烈度

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会不一样的;震级相同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会相同。用什么来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呢?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地震烈度来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www.daowen.com)

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实际影响称为烈度,它表示地面运动的强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破坏程度。震级、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都是影响烈度的因素。同一震级的地震,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烈度。烈度是根据人们的感觉和地震时地表产生的变动,还有对建筑物的影响来确定的。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之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就越大。

一般情况下,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程度最严重,烈度也最高。这个烈度叫做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时,地震烈度就会逐渐减小。例如,1976年河北唐山发生的7.8级大地震,震中烈度为11度。天津市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地震烈度为8度,北京市烈度就只有6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就只有4~5度了,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一次地震与一颗炸弹爆炸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是不同的,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

我国把烈度划分为12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也不一样。下面我们来看看不同烈度的大致表现:

烈度小于3度人们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到;

3度,如果在白天的喧闹时刻,则感觉不到,如果是夜深人静时,就能感觉到;

4~5度,吊灯会摇晃,睡觉的人会惊醒;

6度,器皿会倾倒,房屋会受到轻微损坏;

7~8度,地面出现裂缝,房屋会受到破坏;

9~10度,房屋倒塌,地面会受到严重破坏;

11~12度,属于毁灭性的破坏。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这个数据是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利用国家地震台网的实时观测数据测定后速报的。随后,地震专家又根据国际惯例,利用包括全球地震网在内的台站资料,对地震的参数进行更为详细的测定后进行修订,修订后为里氏8.0级。汶川地震是中国自1949年以来波及范围最广,破坏性最强的一次地震,最大烈度达到11度,重灾区的范围已经超过10万平方千米。不难看出这次地震的强度和烈度都超过了1976年河北唐山发生的7.8级大地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