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民国学者看来,肇始于19世纪中期来华传教士的美国汉学显然无法同法德日等国的汉学相提并论。1920年代李思纯言道:“西人之治中国学者,英美不如德,德不如法。”[3]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汉学界稍有影响的汉学新著出版后,即有学者撰著书评进行引介和评述。在他们的视阈中,美国汉学有何局限及可取之处?他们对美国汉学的评判对于我们今天取法域外汉学有何启示?
在民国学者看来,肇始于19世纪中期来华传教士的美国汉学显然无法同法德日等国的汉学相提并论。1920年代李思纯言道:“西人之治中国学者,英美不如德,德不如法。”[1]1940年,梁盛志亦如是言道:“美人之治汉学,视欧人为后进。”[2]虽然如此,美国汉学仍为民国学者所关注。夏德、劳费尔、魏特夫、德效骞、卡特(Thomas Francis Carter)、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卫德明、恒慕义、卜德、顾立雅(H.C.Creel)等人论著即常被译刊。[3]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汉学界稍有影响的汉学新著出版后,即有学者撰著书评进行引介和评述。恒慕义主编的《清代名人传记》还在编纂时,《图书季刊》即刊载刘修业的《清代名人传记样本》一文,介绍编纂体例、进展等相关情况[4];此书出版后,王重民、黄维廉等撰写书评予以评介[5]。又如,卡特的《中国印刷术源流史》出版后,不仅《史学消息》刊载了有关此书的书讯和简介,而且邓嗣禹和张其昌还撰写长篇书评进行评介[6];富路德的《乾隆禁书考》甫一出版,洪煨莲、雷海宗、郭佳斌等民国学者撰写书评予以评述。[7]韦慕庭(C.Martin Wilbur)的《前汉奴隶制度》、卜德的《李斯传》、德效骞的《前汉书译注》、嘉德纳的《中国旧史学》、赖德烈的《中国史与文化》、梅谷的《满族统治中国的起源》等著述出版后,在民国学界皆有学者撰写书评进行评述。基于民国学者对美国汉学论著的评述,民国学者是如何评价美国汉学?在他们的视阈中,美国汉学有何局限及可取之处?他们对美国汉学的评判对于我们今天取法域外汉学有何启示?(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