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费麟先生畅谈改革开放后对外经历,书名《融古汇今》

费麟先生畅谈改革开放后对外经历,书名《融古汇今》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采访者:戴路、康永基、李怡访谈时间:2019年12月19日访谈地点: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整理时间:2020年1月1日审阅情况:经费麟先生审阅修改,于2020年1月10日定稿访谈背景:改革开放后,我国派出一批建筑师出访外国交流学习。

受访者简介

费麟

男,1935年4月出生,江苏吴县人。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曾任清华大学讲师和土建综合设计院建筑组长,机械部设计院总建筑师、副院长。现为中国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任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兼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五届、第六届委员会委员。曾主持和参加各类大中型工程设计,如: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9003”工程、(援)巴基斯坦塔克西拉铸锻件厂部分工程、北京翠微园居住区规划设计(获“北京80年代居住区规划优秀设计”二等奖)、北京新东安市场(中外合作设计,首都建筑设计汇报展1994年十佳奖第1名,列入“9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之一)。

先后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并著有《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师 张玉泉》《匠人钩沉录》《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第5、6集、《中国城市住宅设计》等。

采访者:戴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康永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李怡(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访谈时间:2019年12月19日

访谈地点: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整理时间:2020年1月1日

审阅情况:经费麟先生审阅修改,于2020年1月10日定稿

访谈背景:改革开放后,我国派出一批建筑师出访外国交流学习。费麟先生于1978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1设计总院(简称“一机部总院”)出访法国,1981年被机械部派出至西徳斯图加特市魏特勒工程咨询公司在职培训7个月。

费麟先生近照

费麟先生于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接受访谈

费 麟 以下简称费

戴 路 以下简称戴

康永基 以下简称康

李 怡 以下简称李

戴 在20世纪70年代,您离开清华大学去一机部第一设计院工作(以下简称“一机部一院”),在那里您参与了援外项目。对于您来说,那时候的援外项目与之前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参与的项目有何不同?

|费 当时我国有许多援外项目,纺织部、化工部和机械部等都有援外项目。在“文革”中的1969年7月我被下放到清华大学江西鄱阳湖旁鲤鱼洲试验农场2劳动。参加“修理地球”的务农和基建劳动一年后,根据政府关于解决夫妇长期分居的“调爱政策”,正好我爱人单位一位同事想调入她爱人所在的清华大学,清华立即同意我调离清华,到爱人和母亲所在的工作单位—— 一机部一院。到了一院后,之所以能够很快学会胜任设计院的设计任务,是因为我在清华大学参加过“国庆十大工程”科技馆3和“9003”工程4的设计,为后面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到了一机部一院以后,参加的援外工作对我帮助很大。因为援外项目比较严格,要求施工图纸很细,比如在屋顶上铺石油瓦,螺丝钉、螺帽、螺垫圈、垫圈里面的橡皮等都要计算出数量。门窗要有规格与数量,门窗的锁也要规格与数量,非常细致。另外,援外项目还要把图纸等材料翻译成英文,所以这样一来做援外项目还能顺便复习英文。

鲤鱼洲农场总平面图手稿

科技馆模型鸟瞰南立面

除此之外,在做援外项目的时候必须调查清楚当地的老百姓风俗习惯。比如我参加的(援)巴基斯坦塔克西拉铸锻件厂的设计任务,起初很随便地设计厕所,后来不行,为什么?厕所不能朝向西面,他们(巴基斯坦)有个规矩——圣地在西面,不能让厕所朝向圣地方向,蹲马桶不行,男人小便也不行,冲着圣地怎么行?所以巴基斯坦明确厕所只能南北向。以前我们根本不知道,设计完了之后只能改,这个时候就影响布局了。

“9003”工程清华精密仪器系恒温大楼透视图

戴 “文革”后,您作为中方代表曾出访过法国与德国(西徳魏特勒工程咨询公司)考察学习,为什么会选中您作为中方代表?

|费 1970年夏,我到了一机部一院,在蚌埠待了十年。我做完援外设计任务以后,有一天院长突然找我:“把你调到宣传科当科长,去搞宣传。”我说:“为什么?”他说:“你会画画,会做宣传这方面的工作。”我并不想去,但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我考虑到我母亲5,我不能犯错误影响她,对上级的命令我只能服从。后来我跟院长约法三章:第一条,我想不通为什么张铁生交了白卷就成了英雄6,所以我不适合搞宣传工作;第二条,如果做宣传工作,要让我有机会参加学术活动;第三条,这是临时性的任务,过一段时间放我回设计室。就这样,我当了五年的宣传科科长。在宣传科的时候,我没丢外语,怎么学外语?我说我要学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和英语版的《毛主席语录》。这没问题吧?我看了好几次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这叫一箭双雕。因为那时候很多人外语都丢了,但是我始终没有忘了外语。所以,无论去法国还是去德国,我都比别人有语言上的优势。

除此之外,可能也是为了补偿我一下。我当宣传科长,牺牲了5年,没搞技术。“文革”结束后,院长也感觉有一点对不起我。我和清华的吴良镛先生很熟,因为在江西鲤鱼洲劳动时候,我、吴良镛7和汪坦8先生分在一个木工组。后来吴良镛和我说你干脆回清华大学当建筑系负责人,我说设计院那边不一定放人。他就让教务主任高亦兰9先生找我们院长谈了几次,要让我回清华大学。院长当然不放人了。后来,有一次院长跟我讲:“别走了,不走对你有好处。”当时我没听懂。在1978年的时候,突然通知我和一机部代表团去法国考察法国机械工厂设计,真是突如其来,我现在想可能是补偿我一下,因祸得福了。

1980年副总理兼任外经济部部长方毅邀请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工程咨询公司的总工程师来华讲有关菲迪克(FIDIC)10条款。这三个国家的工程师、建筑师讲完以后,反过来邀请几位中国工程师和建筑师出国培训6个月11。1981年应邀由建委派出三个在职培训小组,应美国路易斯·博杰公司(Louis Berger)12邀请,由铁道三院、四院与公路规划院派出5人分别赴美学习交通土木工程咨询;同年,应英国RICS测量协会邀请,建委设计局经济处派出3人到该协会培训投资经济工程咨询;1981年2月根据“中德科技合作协议”,应德国工程咨询协会会长兼魏特勒咨询工程咨询公司(Weidleplan Consulting GmbH)董事长魏特勒先生的邀请,机械部设计总院派出我和结构工程师陈明辉13赴西德斯图加特市该公司进行在职培训。

我在刚改革开放的时候考过英文,那次考试我的成绩排在前几名。后来有一个机会要去上海培训外语,当时我很想到上海学外语,但是院里派了总工程师郭琨14去培训。他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是比我高好几班的学长,我就没去成。后来大概也是为了补偿我一下,让我到德国去。我是清华大学建筑系1959年毕业,还参加过建筑工程设计实践,外语还可以,符合魏特勒先生对于培训人选的要求。

费麟先生(右二)与建筑师杨博(左一),朱震(左二)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师李路珂(右一)在“9003”工程前合影。“9003”工程于2007年入选《北京优秀近现代建
筑保护名录》,2017年为装修改造特别重访时拍照留念

一机部访法工厂设计代表团,前排左起:费麟、郭琨(一机部总院总工程师)、赵永年(总院主任工程师)、张蓬时(总院院长);后排左起:王兆义(翻译)、黎方曦(一机部八院计算机工程师)、陈绍元(一机部二院电机工程师)

巴基斯坦重机厂、铸锻厂车间标准立面

费麟在魏特勒咨询工程公司工作

戴 您在这两次访问学习到了什么内容?

|费 访问法国去了50天,除了工艺上的事,还有两点:一个是看到法国的新建筑,一个是学到一些新的观点。那时候第一次看到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那是大开眼界。它是什么?翻肠倒肚式的建筑,把管道全放在外面,里面是个大空间。我也很欣赏法国法拉马通核能发电容器厂(Framatome),那个建筑非常漂亮,色彩用得非常好。那厂房不是一个一个车间分开,而是统一在一块,挺有意思。

法国雷诺公司就给我印象很深,他们推崇人类工程学,英文叫Human Engineering(法文Ergonomie)。中国把它翻译成什么?人体工程学或者人机工程学,这就错了。它不光是人体、人机,法国是对的,叫人类工程学。它就讲,设计一个工厂的时候,要考虑人和机器的关系。它还有一条人和环境的关系。它强调环境,必须把绿化引进到车间里面,这种概念我们过去没有。一个大密闭厂房的中间挖一个花园,休息的时候,大家到花园里去喝咖啡去。除此之外,还有人和人的关系——就是人际关系,处理好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处理好人与人合作的协调关系、工厂与用户的服务关系,等等。雷诺(Renault)汽车集团下属的舍埃工程设计公司(Seri)领导要求小组长以上的管理干部必须学习“人类工程学”,以利管理工作。

去德国主要是学习工程咨询。开始我以为工程咨询公司和设计院不一样,后来发现是一码事,魏特勒工程咨询公司就是典型的设计院。出国前,我到机械部外事局询问菲迪克条款怎么回事,机械部拿出菲迪克条款(白皮书)的翻译本给我看,说明机械部已经对这有所注意。所以,去学菲迪克条款的时候,我以为是要上课的,结果根本不是,直接去参加设计就可以了。他们和我们一样,不过他们的组织不是宝塔制,是矩阵制。上面一批领导,竖向地领导几个不同专业,然后侧面有个以项目为主的领导,横向领导具体工程项目,可以从各个专业里抽人,组成项目组,项目结束后就解散回去。

费麟全家与母亲张玉泉随同第一设计院疏散到蚌埠

费麟先生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

戴 在西徳魏特勒工程咨询公司的学习中您也参与了一些项目。相比之下,由于我国国情的问题,长时间的对外封闭,中国建筑师在设计理念上是否有所落后?

|费 我觉得落后点不在方案设计的本领上,中国建筑师的方案设计还是有一定的本领。落后在建筑师的职责没有全承担起来,这个是要命的问题。建筑师管得太窄,工程咨询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建筑师都应该管,但是现在已经压缩,就管中期,有时候管着管着就画施工图了。关于这点,我觉得不能打建筑师的屁股,不是建筑师自己愿意这样,是形势所迫。建筑师明明知道不行,但是给我时间短,给的钱少,我只能这么干,很多建筑师这么干是违心的。现在领导已经发现有问题了,不能这么干,所以提出建筑师应该起主导作用的,必须负起责任。

戴 改革开放后,您也参与过一些中外合作的跨境服务项目,在中外合作中是否遇到过什么困难?

|费 一般来讲没有太大的难题,我就感觉外国人非常尊重WTO协定中境外服务的两个原则:第一,要和当地的建筑师配合;第二,尊重当地的强制性标准。人家很明确,和几个外国建筑师合作,他们都会听我的意见,因为我是代表中方的总建筑师(工程主持人)。在合作中,我会把我们的几个强制性标准里面关键的部分翻译成英文给外方。外国人看了也没什么话讲,所以我觉得没有太大的困难。

在那个时候,从1989年中法合作的北京国际金融大厦15来看没有发现在技术上有什么不同的差别,基本一样。我觉得基本建设的规律各国都大同小异,标准有高低,但是做法都相似。到了1989年底,法国投资公司和建筑设计公司退出中国建筑市场。该项目改名为“中粮广场”,功能发生变化,由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投资,委托我们原设计单位进行全面修改。(www.daowen.com)

戴 在您的《匠人钩沉录》里我们看到一机部总院在改革开放中走到了前列,是一家较早转型的设计院,您觉得在外学习的经验对设计院转型有什么帮助?

|费 我们院的基础是1949年9月由华东工业部部长汪道涵16组建的华东建筑工程公司下设营造组和设计组。1952年6月华东建筑工程公司改组,营造组划归上海市建工局,设计组并入刚建成的华东建筑设计公司。1952年底刚成立的第一机械工业部,要建立设计总局和下属分支机构,于是把华东建筑工程公司原来的设计组成员抽调出来组成独立的华东土建设计公司。并且在北京阜外黄瓜园找地建房,于1955年全部搬迁到北京,与太原重机厂的设计处集体成员组建成一机部第一设计院。我们单位有一位来自老华东的老建筑师陈彧明17在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60年大庆专刊上发表了一篇回忆文稿《华东三步舞曲》,文中说:“从‘华东建筑工程公司’经‘华东建筑设计公司’到‘华东土建设计公司’的三步曲,保留了‘老华东精神’,经久不衰。”

法国法拉马通核能发电容器厂

法国发动机厂车间内庭院

北京国际金融大厦手绘

中粮广场(原名为北京国际金融大厦)

第一设计院有好多老建筑师和工程师都有民国时期的技术功底,许多是圣约翰大学18、之江大学19和苏州工业专科学校20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毕业的,再加上学苏阶段21和“大跃进”时期的国庆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除了我们出国学习,80年代初期还派出了陈远椿22结构工程师到美国带队学习计算机,派出黄锡璆23建筑师到比利时鲁汶大学学习医疗建筑设计(后来他取得了博士学位),还有肖洪芳24总工程师,学机械的,派他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技术秘书。我认为在设计院里,人是第一因素,所以民国时留下的底子和学苏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国内培养和外派学习的技术人员,首先为我们单位的转型升级积累下了人才基础。

由于我们单位较早地学习过工程咨询,所以在改革中也抓紧布局工程咨询。我们是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25的十个发起单位之一,在1992年该协会正式成立。1996年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正式加入菲迪克国际咨询工程师协会。所以现在谈工程咨询都认为是个新课题,我心中暗暗好笑,这并不是新课题,谈的东西我经历过,现在不是去讨论创新什么东西,而是要迎接新时代的新挑战,脚踏实地研究怎么结合中国现在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进行实践,尽快适应“走出去,请进来”的要求。这也为我们带来一些竞争优势,我们能赢得华盛顿使馆的竞标就因为它是项目管理招标,恰好在竞标单位中只有我们单位有工程项目管理的业绩经验,因为外交部不可能派出什么基建科来帮你管理好工程建设的许多东西。在做方案调整的时候,我们也按照合同配合贝聿铭设计事务所继续完成初步设计,因为建筑物的地板标高在正负零以下是保密设计,不能让贝聿铭设计事务所设计。所以能够承担这个华盛顿使馆的工程任务,我觉得也是运气非常好吧,就这么拿下来了,干得也比较成功。

费麟先生在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作照

华盛顿中国使馆入口大门

总之,我觉得应该看到我们院的成长轨迹离不开最基本的根据中央改革开放步骤的务实思想,我觉得建筑行业的规律没变,负责制没变,有大有小,有计划经济,有市场经济,但建筑行业的工程建设基本规律没变,大同小异。

戴 和贝聿铭设计事务所的合作与同其他的境外建筑师合作相比,有什么特点吗?

|费 有一点是非常特别的,在做方案阶段时候,他们就考虑了很多初步设计阶段的细节。贝聿铭手下有一位中国建筑师欧阳先生,他负责和我联系,专门沟通类似基础形式、地下防水、施工步骤的做法等细节。当时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买中国驻华盛顿使馆的建设用地就是买下了建筑用地四角坐标,边上是别人的地方,而贝聿铭设计建筑习惯于贴着红线做。因为在国外,建筑红线和用地权限(红线)是一码事,你有这块地建筑就可以卡线做,这和中国不一样。在那里,建筑红线不必退线,消防车道和地下管线是城市供应的。接下来就碰到一个问题,地下室施工要开挖,旁边是别人的地,你怎么开挖?它有一条规定:可以暂时租用他人3米宽的地,施工完以后再回填还给他。这点我觉得很有意思,比中国先进。和贝聿铭事务所的合作设计还挺愉快,有些技术问题,当时我到美国后就都当面讲清楚了。

戴 在我国的“一带一路”政策下,我国会有更多的跨境合作项目。您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出国学习的建筑师,以您的经历来看,目前我国跨境合作还有什么需要完善?

|费 这正好有一个例子,就是我们院设计的中白(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于总26在抓这个项目。当时白俄罗斯总统对我们的领导讲全权由你们负责,这让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带有援外性质的项目。规划设计结束后,设计了一些起步阶段的单体建筑。结果图纸交给白俄罗斯的审图单位后,他们不承认我们的消防规范。我们的消防规范是钢架涂点防火漆就行了,他们要求必须做防火吊顶。我们说是你们总统讲的全权由我们负责,他们说总统是总统,我们是审图的,就是不批准。最后我们只能修改施工图变成吊顶。最后,他们私底下跟我们讲,假如是德国建筑师做的设计,他们可以承认德国的规范,但是中国的就不行。后来我心想这个是很自然的,白俄罗斯是原来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虽然独立出来,但他还是以苏联老大哥的视角来看你,你是小弟,你的规范就是不行。

所以我还是很担心“一带一路”走出去,做境外项目所遇到的情况会更复杂。一带一路的投资不是靠个人资本,是靠国际上的贷款资金,向世界银行、亚洲银行或者亚投行贷款。你出钱以后,他们会审查你的建筑设计、建筑施工、材料设备、安装工程,等等,认为你必须按菲迪克条款。你不懂菲迪克条款的话,设计就拿不到,拿到设计后,施工拿不到,这个就要了命了。资本出去了,但是技术卡在这个地方。不过领导已经注意到问题了,国务院于2017年2月发布19号文后,住建部立即发文通知,指定全国40个有关单位对于“全过程工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和“工程总承包”等政策进行“试点”和“课题研究”。至今已快三年了,仍旧停留在“百家争鸣”的状态。我看到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其下属建筑学院以及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等有关单位,纷纷发表的课题研究文稿。应该说,至今对于三大热点问题,都已有不少共同认识。对于“走出去,请进来”和“一带一路”的迫切形势,我觉得应该尽快统一意志,进行整改,完善顶层设计,修订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譬如,“建筑法” “城市规划法”“工程建设设计程序”“工程设计图纸的深度”“工程设计咨询的收费标准”“工程设计方案竞赛规则”等都应该及时修订。相应地,各大学的建筑学院的教学大纲应该修订补充,增加“建筑师负责制”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教学内容,注册建筑师考试大纲和细目也应该及时修改补充。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简称一机部,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工业部”。1958年,原一机部(机电)、二机部(军工)、电机部(即第一个三机部)合并组成新的第一机械工业部。1960年,从一机部拆分出“第三机械工业部”,负责主管由一机部划出的航空、兵器、坦克、无线电及造船工业,而一机部则主管机械工业。1982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被撤销,一机部与农机部、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国家机械成套设备总局等合并,组建机械工业部。1998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机械工业部撤销。

2 鲤鱼洲为中国最大的五七干校。鲤鱼洲属于血吸虫疫区,在60年代后期,北大、清华也在鲤鱼洲办了分校、实验农场。“文革”期间,许多老教授、老学者及青年教师在这里下放劳动。1969年7月至1970年6月,费麟先生曾在此劳动锻炼。

3 曾经被定为国庆十大工程之一,后因资金紧张被迫停建。20世纪80年代初,科技馆的已建部分被炸掉,改建国际饭店。

4 即清华大学精密仪器大楼,有恒温[20℃±(0.1~2)℃]、防尘(尘土颗粒不大于1微米)、防震(震幅不大于1微米)由于带有保密性质,取代号为“9003”工程。

5 即张玉泉(1912.10.8—2004.3.22),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师,也是中国第一位独立执业女建筑师,四川荣县人。1934年张玉泉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系,1938年与为建筑师的丈夫费康(中大同班同学)创办了上海“大地建筑事务所”。

6 即“白卷事件”。1973年“文革”十年动乱中唯一的一次“高考”中,张铁生因物理化学考试中几乎交了白卷并在试卷背面写信,成为“文化大革命”后期著名人物,俗称“白卷英雄”。

7 吴良镛,男,1922年5月生,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其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奖”,以及美、法、俄等国授予的多个荣誉称号。

8 汪坦(1916.5.14—2001.12.20),男,江苏苏州人。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中国当代著名建筑理论家与历史学家,清华建筑系副主任、清华土建综合设计院院长。

9 高亦兰(1932.3— ),女,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博导,建筑系主任。曾参加或主持过多项重大设计项目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清华大学中央主楼、毛主席纪念堂、燕翔饭店、首都师范大学本部校园改扩建规划、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图书馆等。1993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其教学成果(合作)获199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一等奖。

10 FIDIC是 “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 的法文缩写。与建筑工程设计行业密切相关的是《客户/咨询工程师(单位)协议书(白皮书)指南》,明确了与咨询工程师(单位)签订合同中有关的典型正常服务有九个阶段:①项目开始阶段;②项目确定阶段;③备选建议书;④可行性研究;⑤详细工程设计;⑥招标文件;⑦招标与授标;⑧施工监理;⑨验收和试生产。菲迪克条款虽然不是法律,也不是法规,但是全世界公认的一种国际惯例。

11 培训计划原为6个月,费麟先生在西徳魏特勒工程咨询公司培训合同到期后,延长合同1个月。最终培训时间为1981年2月28日至9月28日,共7个月。

12 路易斯·伯杰公司(Louis Berger)成立于1953年,是一家从事工程、建筑、经济发展、环境科学、交通运输、互联网、城市供水、废水处理、项目管理的大型私营咨询企业。于1981年1月培训了中国建委派出的第一批5人,于1982年4月7日至1984年1月19日培训了第二批7人。

13 陈明辉,男,机械部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1952 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系, 1952—1955年任职于上海华东土建设计公司(国家分配);1955 —1970年任职于一机部第一设计院;1970 —1980年随一机部第一设计院搬迁至蚌埠(“文化大革命”外迁);1980 —1996 年任职于机械部设计研究院;1981年2月至1981年9月赴西德魏特勒咨询公司设计咨询半年,同时赴瑞士摩托库伦布咨询公司设计咨询一个月;1987年被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委派赴法国巴黎及比利时考察玻璃幕墙材料性能及设计施工。

14 郭琨,男,20世纪50年代中期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后分配到一机部一院(总院),任总工程师,后调至一机部机械进出口公司任主任一职。

15 现为中粮广场。

16 汪道涵(1915.3.27—2005.12.24),男,原名汪导淮,安徽省嘉山县(今明光市)人。同盟会元老汪雨相之子,中共党员。曾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市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重要职务。1993年4月,汪道涵授权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领导人辜振甫举行会谈,史称“汪辜会谈”。

17 陈彧明(1921.12.24 — ),男,江苏省江阴县人。曾任职于机械部设计研究院。

18 圣约翰大学,诞生于1879年。1942年,约大成立建筑工程系,是上海高校中第一个建筑系,也是中国近代时期最早全面引进现代建筑思想的教学机构。1952年院系调整,圣约翰大学遭撤销,土木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并入同济大学。

19 之江大学是基督教美北长老会和美南长老会在中国杭州联合创办的一所教会大学。1952年夏,全国高等院校调整院系,之江大学建筑工程系并入同济大学。

20 1923年柳士英在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创办建筑科,为我国近代建筑教育之开端。1951年江苏省立苏州工业专科学校更名为苏南工业专科学校,1955年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土木建筑类专业)参与组建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后相继更名为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学习苏联,确立中国社会主义体制和工业建筑体系,获得城市规划的经验、建设大量性新住宅、进行建筑技术革新和建筑教育改革。同时带来苏联所谓社会主义建筑理论的夹生引进及其长期的不良影响。

22 陈远椿(1930.12.14 — ),男,福建省福清县人。曾任职于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

23 黄锡璆(1941.5.19 — ),男,中国著名建筑学家,2012年第六届“梁思成建筑奖”得主。1959年9月至1964年8月在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学习,获学士学位。1984年2月至1988年2月在比利时鲁汶大学工学部人居研究中心留学,获建筑学(医院建筑规划设计)博士学位。

24 肖洪芳(1931.7.18 — ),男,浙江省平湖县人。曾任职于机械部设计研究院。

25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1993年2月9日成立。协会的宗旨是在国家对外经济合作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对会员进行业务协调和管理,积极帮助会员在国际上开展对外投资和工程咨询服务;向会员提供国际投资和工程咨询信息以及商业机会及人才培训服务;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与国际上同行业组织建立友好联系,促进我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事业的发展。当时在《中国主要工程咨询机构名录》(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中公布的单位名称一共有全国各地的63家设计院和工程咨询公司。

26 即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于一平总建筑师。于一平,男,清华大学建筑系高冀生教授(1961年毕业留校)的硕士研究生,曾经在三机部四院(航空设计院)担任总建筑师,后调至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任院总建筑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