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环境在污染源在线监控、环境质量在线监测、生态监测、核与辐射监测及环境应急监测等环境保护、核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就目前来说,环保物联网产业在中国还处于前期的概念导入期和产业链逐步形成阶段,没有形成成熟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技术体系,整体产业还处于酝酿阶段。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也给环境监控带来了美好的前景——智慧环境,但是愿望不等于现实,智慧环境的发展还存在大量的技术、标准和管理等相关瓶颈。
(一)环境信息安全问题
随着环境物联网的应用及普及,环境信息的安全和隐私问题在环境物联网应用领域中将会更加凸显。因此,环境物联网总体安全需求的确定、安全架构的设计、如何建立基于普适异构环境下的可信物联网络的安全机制,以保证物联网构件多层面、相互间协同运作的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安全接入控制系统设计、基于可信平台的安全模块及其提供的可信度量和评估机制、加密技术等,必然会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标准体系尚未统一(www.daowen.com)
目前,智慧环境的环境物联网标准无论是在国际或国内均处于初级阶段,尚未系统化。环境物联网包括感知、网络和应用三个层面,每一个层面都会涉及一些标准化组织,目前已经成立了很多标准化组织,而国际各标准组织之间对环境物联网的研究也缺乏统一的协作,同时缺乏权威以及可遵循的标准。每个国际标准组织的研究都针对某一方面或自己擅长的部分进行研究,国内对于环境物联网的研究也很零散,没有系统的端到端的规划。而由于缺乏统一标准,环境物联网应用和产业规模也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因此,面对各行业间的技术和应用差异,如何做到标准的大统一,这是目前面临的较大的问题。未来智慧环境的环境物联网标准化问题需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相关部门牵头,协调其他部门共同制订和统一环境物联网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打破行业壁垒,跨行业、跨部门,在标准化组织之间形成标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智慧环境的健康发展。
(三)人才储备问题
智慧环境的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涉及法律法规、环境管理、环境监测、化学分析、仪器仪表、自动控制、信息和通信的软硬件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系统工程,虽然已经有十几年的工作基础,但随着技术的提高,对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环保部门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技术支持和运行服务单位也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人才极度匮乏制约了智慧环境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