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工作,但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所限,直到90年代中期才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信息化研究与建设工作。在国外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历程指引下,我国数字城市建设工作主要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1)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发达地区的县级市的一些部门和单位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组建自己的局域网。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政府的强力推动和引导下,各级政府部门及较大规模的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并不断延伸,在2004年前后已基本建成由核心(骨干)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构成的城市通信网络设施。我国东部城市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比中部、西部城市起步要早,力度要大,进展要快。中部、西部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发展也很快。如中部的郑州市截至2005年底,市区主干道光缆覆盖率已达100 %,街道、小巷及小区光缆覆盖率已达80%以上,郊区乡镇、行政村光缆覆盖率已达100%,并正在进一步建设宽带城域网。目前已覆盖整个城市和市辖五市一县一区,与国家主干网和省网相连,实现了城区网双向交互到楼。西部的兰州市经过几年的努力也已建成结构较为完整、技术先进、门类齐全、适度超前的电信基础通信网络体系,并正在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城市空间数据是建设数字城市的基础。随着我国城市(镇)化、城市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为了适应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现代化的需求,各个城市都把基础地形测绘作为数字城市的先行。东部的青岛、广州、东莞、常州、镇江等城市,乃至西南部的昆明等都建立了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系统(CORS)进行大地水准面精化,构建了似大地水准面。西部的兰州也已于1996年完成了全市GPS控制网建设,建立了以4D数字化产品为核心的数据库,进而建成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2)政府和企业信息系统建设阶段。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基础上,政府和企业应用系统建设正在向前推进。20世纪90年代初启动的“三金工程”(金桥、金关和金卡)为主要内容的办公自动化工程是迈出的第一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启动的“政府上网工程”,作为电子政务的实施迈出了坚实的第二步。20世纪90年代末电子政务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1998年4月,青岛市在互联网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严格意义的政府网站——青岛政务信息公众网。2000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 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主张。同年9月3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铭基在听取有关“金关工程口岸电子执法”与“金税工程及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汇报后,要求“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都要把推进信息化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200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17号文件《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首次阐述了电子政务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做出了具体部署,提出了具体任务,要求通过电子政务建设使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改善和加强,初步形成电子政务体系框架。在该文件指导下,许多地方政府都将电子政务建设作为“十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专业化的政府网站日益增多,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增强,互动性得到很大提高。苏州市“信息亭”的成功设计、配置和运行很好地体现了电子政务为公众服务的特点。2006年3月24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印发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要求全国各地、各部门信息化领导小组依据该总体框架,开展“十一五”时期的电子政务建设。在电子政务建设的推动下,不仅东部城市的绝大多数大、中型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和电子商务服务系统,而且中部的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也已开发了多个企业信息化系统,目前正在实施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郑州国产汽配城批发市场的电子商务服务系统已建成,河南富立达电子商务服务系统有限公司建成了富立达电子商务服务系统网,河南绿网电子商务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已开通了电子商务服务系统零售网站和网上批发网站及展会交易网站。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服务系统的建设正在稳步发展。(www.daowen.com)
(3)数字城市整体规划启动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上海、苏州等不少城市都宣布了其数字城市的计划,其中苏州市的“数字苏州”建设方案的完成就很具代表性。
2002年10月,苏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合作承担了“数字苏州”建设方案的编制工作,项目组经过现状调查、需求分析、专题研究,形成初稿、征求意见稿、修改定稿,于2003年10月完成了“数字苏州”建设方案的编制任务,并于同年11月在苏州通过专家评审。《数字苏州建设方案》包括总体建设方案、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电子政务建设方案、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系统建设方案、数字社区建设方案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与标准规范建设方案七个部分。苏州市是目前我国地级市中第一个制订了完整“数字城市”建设方案的城市。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数字苏州”的建设,苏州市人民政府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于2004年5月共同签订了《信息化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苏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信息化投资公司、苏州市国际科技园投资公司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签订了“关于合作组建苏州市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的协议,同时组建了信息工程大学数字城市工程研究所,并于2004年9月10日正式挂牌运行,其标志着“数字苏州”建设的全面启动。此外,郑州市也于2006年6月制订了《郑州信息港工程总体规划》。同年12月,郑州市信息化办公室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合作完成了《“数字郑州”建设规划》。该规划在分析“数字郑州”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与可行性基础上,提出了符合郑州市实情的“数字郑州”建设指导思想、建设特点与特色,构建了“数字郑州”总体框架,明确了“数字郑州”的重点建设内容(包括郑州市信息资源中心、统一电子政务平台、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系统、公众应用系统、示范工程),确定了“数字郑州”近期的建设任务,提出了“数字郑州”的建设保障体系。地处西部的兰州市也奋起直追。兰州市“数字城市”工程规划打算在2005~2020年。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应用和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数字兰州”建设。该工程规划安排在2004~2005年提出并论证“兰州市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建设思路”,编制并论证“兰州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在2005~2006年实施“兰州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系统一期工程”;2007年编制“数字兰州发展思路”;2008年编制“数字兰州规划”,实施“兰州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系统二期工程”;2009年实施“兰州市地理空间信息系统三期工程”;2010年全面启动“数字兰州”工程建设。
数字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目前我国数字城市的发展正处于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政府企业上下游相互之间借助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数字城市综合集成与建设并初步形成完善四个时期并举的阶段。相对而言,通信基础设施的进展速度比较快;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的进展比较缓慢,水平参差不齐;政府、企业互联互通刚刚起步;网络社会、网络社区尚未形成。对于处于低级建设阶段的我国而言,数字城市的建设重点仍是政府和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由于各管理信息系统承担政府和企业电脑化管理体系、传统信息数字化、信息内容规范化等信息化要求的是管理基础和信息基础,因此,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数量和质量决定数字城市的成败。由于和国外先进国家数字城市发展不同的国情,我们必须走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城市数字化道路,为我国在世界信息化领域争得一席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