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所谓信息化,是指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加快现代化发展的过程。而信息技术则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信等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分析和利用信息的各种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四大基本技术。
信息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信息化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知识经济和信息化三次革命。
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主要是: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步上升;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效果日渐显著;电子政务稳步展开,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务公开的有效手段;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逐步加强;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信息化法制建设、技术标准化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数字地球
数字城市的正式提出与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有关。1998年1月31日,美国时任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了“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著名演讲。戈尔认为,数字地球是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学数据的、多分辨率的、三维的地球的表达。他还提出了数字地球所需的6项技术,即科学计算、海量存储、卫星影像、宽带网络、互操作和元数据。
数字地球的基本特征是:以信息高速公路为基础、以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为依托,具有无边无缝的包括广泛数据的分布式数据结构;具有一种可以迅速充实、联网的地学数据库和可以融合并显示多源数据的机制;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提供全球范围的数据、信息和知识方面的服务;提供一个地球空间的超媒体虚拟现实环境;不同的用户对数据具有不同的使用权限。(www.daowen.com)
数字地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而且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许多最迫切的社会问题。数字地球是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信息资源的主体核心,并将为“信息高速公路”提供必需的信息资源。
(三)城市信息化与数字城市
城市信息化是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总体思路的指导下,以城市为主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社会生活各领域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城市信息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提高城市的生产力水平和竞争力,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的过程。城市信息化也是政府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在城市这一层面的缩影。
城市信息化建设涉及的内容包括城市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人才培养以及信息化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制订等方面,涵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数字社区、现代物流、公众信息服务等众多领域。城市信息化不仅将有效地带动周边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而且可为各个领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力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
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在过去20年,特别是最近10年有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来源于三个方面的动力:一是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实施了系列“金”字工程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重大信息化工程,大大推进了包括城市信息化在内的国家信息化进程;二是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需求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急切需要信息技术及相关技术的有力支撑;三是以信息技术、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为核心的城市信息化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并获得广泛的应用,应用成本大大降低。
数字城市是随着数字地球概念的诞生而问世的。数字城市一经提出,立即成为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新概念和热点。实际上,这一概念的提出也得益于城市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求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数字城市为城市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亮点和目标,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