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滨水环境规划设计的内容

城市滨水环境规划设计的内容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昆明滇池西岸规划项目,经研究发现湖边农业用化肥是造成滇池富养化、蓝藻泛滥的重要因素之一。亲水设施是当地居民日常使用的户外设施,由于受到水的影响较大,应及时维护,以免发生安全意外。洪水退却后,根据受侵害的程度组织修

城市滨水环境规划设计的内容

(一)滨水空间环境规划范围

图3-12为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范围的示意图,此图说明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范围涉及水体、水边际的交界和亲水活动区域、防洪防潮堤坝以及外围保护地带。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历史文化的承继、城镇的关系、周围山体植被等其他相关的自然与人文条件。

1.滨水空间的红线范围

建筑设计或者其他相关的环境设计一样,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要求,确定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的具体范围。一般情况下,这个范围是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的核心地带,也是规划与设计的重点,它关系到水域安全、功能合理、形式美观和舒适安逸,具体涉及水域、水边际、防洪区域和堤岸等各个空间界。规划设计重点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利用者主体的使用舒适性。(2)滨水空间的安全性。(3)景观及各个功能区域设置的合理性。(4)水面宽度、水流速度、堤岸强度等水利工程学方面的技术合理性。(5)投资价值合理性和日常管理的高效性。

2.滨水空间外围衔接

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设计红线内的相关情况,还必须兼顾与周边环境的兼容性。例如,滨水空间与周围城市肌理关联性、如何利用堤岸协助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如何利用滨水空间的外围衔接设置停车场以解决使用者停车拥堵问题。

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密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城市土地日益成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盲目的围海、围湖造地、填河造路等破坏水源湿地的危害性,但是沿河、沿海、沿湖建造高密度的城市居住区、商业区和度假地,造成了对滨水空间环境的围堵,不仅破坏了滨水空间的环境景观品质,而且削弱了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的能力,增加了环境的整体负荷。例如,云南昆明市围湖高强度开发,已经使得原本水源补充和水源净化能力都较弱的草海、滇池不堪重负,水体水质已经变成了最差的五类水,甚至是劣五类水。因此,滨水空间的外围发展应控制整体开发强度,并区别对待不可开发区、严格控制区和控制区,特别需要严格控制危害水体补水和水体净化的区域。

3.滨水空间控制范围

传统规划体系中,沿水体边界划出一定的范围作为滨水空间的生态保护控制区域,控制人工建设的开发强度和功能,限制建筑密度、容积率和高度,以保护滨水空间的环境品质。例如日本琵琶湖严格控制沿湖岸线200米范围内各种建设项目,以确保湖岸自然景观风貌。然而,单纯地以划定保护范围和限制人工建设强度并不能完全解决水体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非建设性污染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昆明滇池西岸规划项目,经研究发现湖边农业化肥是造成滇池富养化、蓝藻泛滥的重要因素之一。图3-13所示为昆明滇池西岸保护性规划图。通过分析滇池污染源,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的状况,划定生态非开发用地、限制开发地和外围保护范围。采用集中控制污染原则,优先考虑交通系统、建筑形态体量与景观环境关系。因此,该规划通过产业政策调整,还田于湖,建立生态湿地和水源涵养地,并沿西侧分水岭建立控制性保护范围,以确保滇池水源补充。

(二)滨水空间的环境更新

1.功能改变的环境更新

工业革命以后,为了满足工业大生产的需要,许多海滨、河道的滨水空间都开发成为码头、仓储、重化工等工业生产基地。工业设施不仅破坏了自然水岸线的景观质量,还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割断了人们接触水体,开展亲水活动的可能性。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快速提高和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提高环境生活品质,追求精神生活的愉悦。

图3-13 昆明滇池西岸保护性规划图

日益衰退的滨水生产设施也越来越吸引公众目光,于是进行了功能改变的环境改造。例如广东中山的岐江公园项目。公园原址是广东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它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废弃于90年代后期。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几十年间历经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寓有意义的历史沧桑。在岁月侵蚀下,面目全非的旧厂房和荒废的机器设备,给创业者和当地人留下了真实宝贵的城市痕迹。设计师俞孔坚等坚持人与土地的和谐思想,保留了原址的铁轨、厂房支架、裸钢水塔等工业遗迹和设备,将滨河的旧造船厂改造成市民们日常活动的公园。图3-14所示为广东中山的岐江公园总体规划图,这是利用原有旧造船厂改建的滨水公园。此设计尊重基地原有历史遗迹,保留了中心铁路和船坞的结构龙骨,并以此为重点建立园内交通路径,起到突出重点和烘托气氛的作用。

2.使用方式的环境更新

滨水空间的环境更新并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空间方面的改变,也指使用方式的改变,即不通过物质技术手段进行大规模的改造,而是赋予其一些新的使用方式或者管理方面的改变,通过非盈利性的组织机构的推广,从事各种艺术活动、群众性活动等,从而提高滨水空间的环境品质和使用效率。例如,澳大利亚划定部分海滩,用于装置艺术展览。如图3-15所示为澳大利亚滨海岸的公共艺术展示活动。滨水空间的公共艺术品制作和展示,可以吸引公众的视线和参与,提高滨水空间的文化艺术氛围。

(三)滨水空间的管理维护

1.亲水设施的管理维护

设在水面、防洪河槽和堤岸等处的亲水设施常年受到泥沙淤积、涨水浸泡以及水流冲刷的侵蚀,会产生比其他公园绿地更高的维护管理要求和不同的方法等问题。亲水设施是当地居民日常使用的户外设施,由于受到水的影响较大,应及时维护,以免发生安全意外。如栈桥等水边散步道,由于受到水面涨落、水生植物茂盛的影响,可能发生开裂、变形、锈蚀腐烂,或者在背阴处生长的苔藓等易损伤木质设施,造成湿滑易于摔倒,应及时发现并进行修缮,更换腐烂部件。

图3-14 广东中山的岐江公园总体规划图

图3-15 澳大利亚滨海岸的公共艺术展示

2.水害的安全对应

滨水空间最大的安全隐患就是洪水潮汐等季节性或者突发性的涨水造成的危害。应该建立应急防御机制,采取常规巡视和应急巡视相结合的方式。在非洪水季节或一般设防等级下,一般巡视主要视察水位变化,发现亲水设施的安全隐患,并及时维护。在洪水季节或者突发涨水的时候,采取应急联络机制,与城市防洪指挥部等上级管理部门保持紧密联系,提出安全指导意见,说服并禁止居民进入亲水空间,必要时配合行政机构疏导附近居民。

洪水退却后,根据受侵害的程度组织修复维护工作。综合评估达到安全标准后,再对居民开放,恢复正常的亲水活动。

3.植物的维护

滨水空间水源丰富,日照较好,因此比较适合植物生长。考虑到水涨水落的安全因素,在防洪区域和堤岸的迎水面内,植物设计应该尽量采用低矮的地被植物和灌木。根据观察水情的安全要求,要经常修剪整理。同时,对于地被草本类植物需要进行必要的灌溉和修整,特别是和亲水设施关系紧密的区域,如运动设施、休息设施、儿童活动设施四周,以免发生滑倒、视觉阻碍等,造成安全隐患。

4.标识系统管理

一般情况下,应该注意有关亲水空间的功能以及亲水设施的安全注意事项、使用规范等标识的设立,防止居民使用混乱或产生纠纷。比如,制订运动设施的使用预约机制,介绍使用机制指示牌,防止使用次序上的纠纷。另外,建立安全预警标识系统,防止犯罪、事故和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在洪水、潮汐等涨水或者枯水等特殊情况发生时,实行应急标识机制,设立特殊标识,禁止水上项目活动,如垂钓、下水捕鱼等行为。

(四)滨水绿地与城市滨水驳岸生态化规划(www.daowen.com)

1.滨水绿地规划

城市滨水绿地的景物构成和自然滨水绿地之间存在着共同之处。但是,城市滨水绿地并不是对自然的滨水绿地进行的不合理模拟。对于现代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来说,就仅对其构成的要素而言,除了构成滨水景观的多种因素如水面、河床、护岸物质之外,还包括了人的活动及其感受等主观性因素。

城市段的滨水绿地形式比较多,应依据其具体的情况对其要素进行合理的布置,下面以临近市区或市区内比较安静的滨水绿地为例加以论述。

这种滨水绿地的面积通常较大,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也较多,它能为居民提供散步、健身等多种文化休闲娱乐功能。这类滨水绿地的构成要素有草坪广场、乔灌木、座椅、亲水平台、小亭子、洗手间、饮水处、踏步、坡道、小卖店、食堂等。在绿地要素的配置上还要注意下列问题。

(1)应让堤防背水面的踏步和堤内侧的生活道路之间相互衔接。

(2)散步道的设计要有效地利用堤防岸边侧乔木的树荫,设计成曲折、蜿蜒状。同时,在景观效果相对较好的地方设置适当的间隔来安置座椅。

(3)设计一个防止游人跌落水中的措施。

(4)在低水护岸部位以及接近水面的地方设置一个亲水平台,以满足游人亲近水面的需求。

(5)应尽可能地让堤防迎水面的缓斜坡护岸在坡度上有一定的变化,并铺植一些草坪。以防景观太过于单调,并适当地增加一些使用功能(图3-16)。

2.城市滨水驳岸生态化规划

人类各种无休止的建造活动,造成自然环境的大量破坏。人们更加关注的是经济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然而,当事物的基本形态有所改变时,人们的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应该拋弃所谓的“完美主义”,对人为的建造应控制在最低限度内,对人为改造的地方应设法在生态环境上进行补偿设计,使滨水自然景观设计理念真正运用在设计实践中。

建设自然型城市的理念落实在城市滨水区的建设中,对河道驳岸的设计处理十分重要。为了保证河流的自然生态,在护岸设计上的具体措施如下。

(1)植栽的护岸作用

图3-16 滨水绿地设计效果图

图3-17 植栽护岸

利用植栽护岸施工,称为“生物学河川施工法”。在河床较浅、水流较缓的河岸,可以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在岸边可以多种柳树。这些植物不仅可以起到巩固泥沙的作用,而且树木长大后,在岸边形成蔽日的树荫,可以控制水草的过度繁茂生长和减缓水温的上升,为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创造良好的自然条件(图3-17)。

(2)石材的护岸作用

城市滨水河流一般处于人口较密集的地段,对河流水位的控制及堤岸的安全性考虑十分重要。因此,采用石材和混凝土护岸是当前较为常用的施工方法。这种方法既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缺陷,因此在这样的护岸施工中,应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如栽种野草,以淡化人工构造物的生硬感。对石砌护岸表面,有意识地做出凹凸,这样的肌理给人以亲切感,砌石的进出,可以消除人工构造物特有的棱角。在水流不是很湍急的流域,可以采用干砌石护岸,这样可以给一些植物和动物留有生存的栖息地(图3-18)。

(五)建筑与滨水环境设计关系的规划

滨水区沿岸建筑的形式及风格对整个水域空间形态有很大影响。滨水区是向公众开放的界面,临水界面建筑的密度和形式对城市景观轮廓线有着重要的影响。靠近滨水区沿岸的建筑应适当降低密度,保证视觉上的通透性,注意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结合。可考虑设置屋顶花园,丰富滨水区的空间布局,形成立体的城市绿化系统(图3-19)。

另外,还可将底层架空,使滨水区与城市空间形成通透视廊。这不仅有利于形成视线走廊,而且形成了良好的自然通风,有利于滨水区自然空气向城市内部的引入。建筑的高度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的基础上,还需根据滨水区环境的特点考虑建筑设计的高度,并在沿岸布置适当的观景场所,设置最佳观景点,保证在观景点附近形成优美、统一的建筑轮廓线,以达到最佳视景效果。

在临水空间的建筑、街道的布局上,考虑留出能够快速、容易到达滨水区的通道,便于人们前往进行各种活动。另外,还要考虑周围交通流量和风向等因素,可使街道两侧沿街建筑上部逐渐后退以扩大风道,降低污染和气温。

图3-18 人工垂直驳岸

图3-19 滨水公园效果图

建筑造型及风格也是影响滨水区景观的一个重要因素。滨水区作为一个开敞的空间,沿岸建筑成为限定这一空间的界面。而城市两岸的景观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轮廓线,具体到单体建筑的设计上,要与周围建筑形成统一、和谐的形式美感。

(六)滨水区与交通构成元素的关系规划

道路与城市滨水区景观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要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又要和滨水景观区紧密结合。景观区中的道路不仅要考虑水上交通和陆上交通的连贯性,而且还要考虑车流和人流的分离。滨水区环境中除了交通道路以外,还有很多辅助的交通枢纽,如码头、桥梁等,这些意象元素是滨水景观中所特有的,它们成为滨水景观中的亮点。

桥梁可能是滨水景观中最富有特色的意象元素,因为它只有在河道景观中才会出现,桥梁将两岸的交通联系在一起。桥在滨水景观中很难分清楚到底是节点还是标志物,如江南水乡的拱桥,串联了整个威尼斯水城的各种桥梁,形成了一系列连续的节点,而美国的金门大桥和悉尼港湾大桥又成为了整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桥梁在滨水景观中还有另一种作用,由于它的存在,使原来较为平坦的滨水景观带构成了多维的空间,使得滨水景观更加丰富多彩。

码头是滨水景观带中特有的节点元素,它既有交通运输枢纽的功能,又可以使滨水更有其独特的风韵。当我们探寻江南水乡的历史痕迹时,人们一定会提到小桥和河道中的各种码头。这些码头曾经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乐趣,昔日这些码头是妇女们淘米、洗菜、洗衣物,孩子们戏水的场所。同时,这些码头也是他们坐船出行、运输物资的交通港,而且这些码头还增加了水和人的亲和力。如今,在我国乌镇还能领略到镇中人们的市井生活,是中国现存最著名的枕水而居的水乡小镇之一。因此,在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像这种与自然面对面的对话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已经很少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