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点,它是在总体规划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调查分析城市环境质量现状,进而制订规划体系,借此来达到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的目标。
(一)城市的环保规划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它与很多学科密切相关。城市规划是处理城市及其邻近区域的工程建设、经济、社会、土地利用布局以及对未来发展预测的学科。它的对象偏重于城市物质形态的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主要内容有空间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绿化植被和水体规划等。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增加,现代化的城市越来越多,城市的不断升级和更新也导致了城市的污染以与其相同的或者比它更快的速度蔓延,这严重威胁了城市当前的发展以及以后的发展规划,更对居民的居住环境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城市的正常发展,解决环境问题成为城市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由于环境保护规划没有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是一个综合决策问题,要将环境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功能区划分、污染物总量控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工程项目等方面,实行综合规划。运用生态学来引导城市规划,可以在生态系统能承载的基础上,通过使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设计方法,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利用区域范围内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能力,建设人与城市、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相协调发展的城市,从而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城市规划可以改变城市发展的无序性、盲目性与随意性,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证和法律保障。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依据对城市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所制订的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为目标的规划体系。
按照我国环境保护应“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总方针和总战略,对城市环境的了解是科学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以及历年累计量,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城市环境规划分为宏观规划和专项规划两个层次。
城市环境宏观规划的内容包括:城市总体发展趋势分析、城市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分析、自然资源承载力分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及环境纳污能力分析、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综合能力分析、确定总体环境目标、确定城市的宏观环境与发展战略。城市环境专项规划包括: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城市的规划需要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基础调查研究,突出宏观战略性,密切关注未来可能出现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大力倡导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理念,对重点地区和敏感区域划定区域环境风险红线,分阶段制订城市环境管理目标。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基础性规划协调衔接,提高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旧城区改造与新城区建设
城市旧城区是在一个城市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也是城市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缩影。旧城改造一般指的是在市区的一些小区或者是厂房的改造,主要是因为这些小区和厂房年代久远,很多已成为危房,所以必须实行改造,这种改造相对来说补偿要高一些。旧城区通常历史文化遗存比较丰富,历史格局和传统风貌比较完整,但同时也存在着城市格局尺度比较小、人口密度高且居民中低收入人群占的比例比较高、基础设施比较陈旧、房屋质量比较差等问题。
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镇化水平、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旧城改造是指局部或整体地、有步骤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全部物质生活环境,以便从根本上改善其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等条件。这既反映城市的发展过程、城市空间规划组织以及建筑和社会福利设施的完善过程,又反映物质成果,反映当时的建筑和福利设施状况。旧城改造是个不间断的过程,取决于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速度。改造内容包括:改造城市规划结构,在其行政界限范围内,实行合理的用地分区和城市用地的规划分区;改善城市环境,通过采取综合的相互联系的措施来净化大气和水体,减轻噪声污染,绿化并整顿开阔空间的状况等;更新、调整城市工业布局;更新或完善城市道路系统;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并组织大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把旧城区改造成完善的居住区。(www.daowen.com)
旧城区改造要进行从危房改造、老小区改造到城市旧城片区改造的探索实践。要着力解决旧城区路网体系不合理、城市形象差、功能不配套、生活环境质量低等热点问题,进一步更新理念,提高标准,积极探索出符合实际的旧城片区改造路径;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地下管网、水利设施、雨污分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市容市貌整治,推进主次干道、老街小区、背街小巷以及城中村改造,加快违章违规建筑治理;突出公共功能配套完善,加快配备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使居民享有良好的城市公共服务;突出人居环境的提升,围绕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城市政府部门要整合资源力量,强化协同配合,加强投融资平台运作,积极破解发展难题,确保实现旧城区整治建设目标。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原有的城市规模、框架、道路和基础设施等已难以承载现实的容量,不能充分满足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建设城市新区可以有效疏散中心城区高密度人流,解决诸多城市问题,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发挥大城市产业转移和人口疏散的职能,使其成为新的地区经济增长点或振兴当地正在衰退的经济的复兴地。
(三)使用新型能源
传统能源,如石油、煤炭等的使用,也是形成城市环境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改变城市的能源结构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方法之一。同时,传统能源的日益不足也是促使我们使用新型能源的催化剂之一。
就石油资源来说,俄罗斯《晨报》2010年11月20日报道称,美国经济学家指出,以目前的新技术研究和推广速度来看,人类无法赶在全球石油耗尽前改用替代燃料。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专家得出结论:可再生能源和新型环保燃料要到2140年才能在全世界广泛应用,但碳氢化合燃料可能到2050年就会枯竭。
经济学家纳塔利娅·米雷什金娜和黛比·尼迈尔在自己的文章中指出:“石油开采的高峰期从2005年开始,并将在2030年结束,到那时,企业将强烈地感受到油气资源的匮乏,本世纪末将出现全球燃料枯竭现象。”
在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导的条件下,如果能源消费结构不改变,就会发生能源危机。石油资源分布不均,储备有限,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赖度越高,对石油的需求就越紧张,价格的不断上升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阻力。石油消费国不得不采取进口来源多样化、分散化的政策,生态考虑也促使一些国家将能源消耗更多地转向核能和可再生资源,并推行节能方针来面对石油资源紧张的现实问题。
水、煤炭是电力的主要来源,由于能源的不足,导致电力不足,分配不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估计,到2017年,全世界仍有1/7的人口(大多数居住在最不发达国家)用不上电。
横向对比2015年数据,各国人均用电情况差异巨大。主要国家人均用电可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人均用电超过10000千瓦时,主要是美国、加拿大等少数发达国家;第二等级人均用电在5000~10000千瓦时之间,大部分发达国家均在此列;第三等级人均用电在2000~5000千瓦时之间,主要是中国、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第四等级人均用电不足2000千瓦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如印度、印尼等。
中国2016年累计发电59111亿千瓦时,全社会累计用电量为59198亿千瓦时,社会用电缺口累计87亿千瓦时,“电荒”“限电”不时出现在各大媒体。北欧国家则通过鼓励热电联产等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提高综合能源效率。各国还通过加强城市能源管理,如实现商业建筑能耗监管等措施,可实现30%~50%的节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