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是20世纪80年代初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并提出的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战略。
社会经济只有在物质的环境中才能有所发展,如果只注重环境,社会经济就不会进步。同理,如果只注重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环境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就不再安全,社会经济也就很难发展,这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科技带来了极大的物质满足,也带来了资源的急速消耗和环境的恶化,为了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在地球上还能拥有科技不曾发达前的基本生存条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必须的。
(二)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要求
环境保护不但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其本身也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www.daowen.com)
历史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时期的经济发展,都不能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必须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建设,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既是环境保护的中心环节,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中心环节。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及稳定的基础。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关键问题。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维护生态环境等公共资源。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民主、文明、发达的国家。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十分强调环境的可持续性,并把环境建设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环境系统的支撑,没有良好的环境作为保障,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克服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追求可持续发展,就是使人类的经济发展基本达到“低能耗、低排放、无污染”的水平,人类改造、利用生态、资源、环境的能力提升到极高的层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再对立,而是相互作用、互补互促,形成良性循环;城市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不断地加大投入,完善设施,而这需要经济发展做保障,否则城市环境建设最终难以落实;还需要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把推进绿色生态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实现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