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智慧时代高校教学改革实践成果

智慧时代高校教学改革实践成果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授“审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师基本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

智慧时代高校教学改革实践成果

我国传统“审计学”本科教育遵循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模式,该模式以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学过程表现为重理论学习,轻实践运用;重知识传承,轻自主探究能力培养。这使得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创新能力培养。用人单位对审计专业毕业生最大的期望是他们一到单位就可以加入审计项目组,即希望审计专业学生有很强的应用能力。

“审计学原理”是审计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审计专业学习的启蒙课程,是学好该专业后续课程的关键。因此,在慕课背景下,以应用为导向设计“审计学原理”教学方案非常重要。

下面以西南政法大学商学院吴先聪于2019年发表在《高教学刊》13期上的《慕课模式下〈审计学原理〉应用型教学改革研究》一文为主要内容,以“审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方式探讨现有教学方法和手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然后提出在慕课背景下教学方式改革的方案,并构建慕课下“审计学原理”应用型教学模式。[1]

1.慕课与“审计学原理”课程教学

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出现,社会对审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的审计人才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对审计人才的要求迫使高等学校改革审计专业的培养方案和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案,“审计学原理”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导向,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前、课堂和课后的教学过程,通过翻转课堂和巩固知识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审计学原理知识。

2.“审计学原理”教学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审计专业恢复招生10多年,该专业在我国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专业,其培养方案、教学资料、师资力量等都不完善,而且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具有知识密集性和流程连贯性的特点,是“既难教,又难学”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多门学科的知识背景,需要紧跟会计、审计准则和国家法规变革的步伐,备课及讲授压力大,因此,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审计学科恢复较晚,缺乏教学资源。首先,“审计学原理”教材没有统一的框架体系。现有教材注重对各知识点的介绍,缺乏对审计学原理做系统阐述。同时,没有系统的审计教学案例,给案例教学带来困难。由于审计单位对获取的被审计单位的资料有保密义务,教师很难获取真实的审计案例资料,很难编写出完整的审计案例,只能做一些模拟,而模拟情形往往很死板,不能充分体现审计的灵活性和职业判断的特征。缺乏教材配套习题及答案解析,不适合学生课后复习、自主做题。虽然有些书上配有习题但没有相应参考答案,这就使得所学知识没法得到巩固。

(2)高级审计人才缺乏,师资队伍不健全。我国高等学校从2007年开始恢复审计专业招生以来,现已100多所高等学校设置了审计本科专业,师资严重短缺。高校对审计专业老师需求量迅速增加,但是符合高等学校招聘条件的审计专业高级人才还很少。同时,由于“审计学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招聘的老师是刚走出校门的相关专业的博士生,他们缺乏会计和审计的职业经验,没办法把课堂讲得很生动;如果从实务部门招聘,他们往往达不到学历要求,或是待遇满足不了应聘者要求。由此看来,高等学校不仅缺少审计课程的师资,更缺少具有审计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师。

(3)教学方法陈旧,学习效果不佳。由于师资力量不雄厚,导致教学技巧落后。教授“审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师基本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由于所讲的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遥不可及,听起来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为弄清楚我校审计专业学生“审计学原理”课程的学习情况,吴先聪对西南政法大学2012—2015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164份问卷,统计结果显示,从不预习的同学有64人,占39%,平均一周有48%的同学花了1小时进行预习,11.6%的同学花2小时进行预习,每周花3小时及以上进行预习的同学只有2人。有40名同学上课后从不复习,占24.4%;平均一周有48%的同学花了1小时进行复习,20%的同学花2小时进行复习,每周花3小时及以上进行复习的同学只有12人。从统计结果可见,大多数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只靠上课和考试前学习这门课,学习质量能高吗?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3.教学方法的改进建议

基于上面的问题分析,根据吴先聪的教学心得体会,他提出了几点改进“审计学原理”的教学方法的建议。

(1)上好第一堂课。(www.daowen.com)

由于“审计学原理”是审计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因此,在第一堂课程导入时需要介绍审计专业的起源、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要强调审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职业发展方向,让学生初步认识审计及审计职业。除了详细告知本课程的教辅材料、参考书目、网上资料等以外,还要介绍审计专业课程体系、相关内容、教学方法等,让初学者对审计专业有一个整体认识,能简单规划学习方案,初步了解未来的就业。这些信息的导入对日后教学有很大帮助。

(2)改进教学方案。

首先是课前自学。教师将学习资料和教学视频上传到慕课平台,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进行课前学习,做相关练习题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过了时间就无法再做了。做练习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上课前了解该课要学的内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创新思维。

接下来是课堂导入。通常来讲,课堂前3分钟同学们的精力是分散的,他们从寝室、家里或另一堂课汇集到本堂课,需要时间拉回思维。要使同学们在本堂课不会稀里糊涂,能有始有终地了解课堂内容、迅速回到课堂,进入本次的学习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引导思维,比如,用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新课、以问题导入新课、用相关案例或故事导入,等等。

然后是课堂教学。在吴先聪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55%的同学支持“学生预习+老师讲解+学生课堂练习”的模式。50%以上的同学认为板书和多媒体教学同等重要,板书可以用简图或简单文字把死的理论与活的实务融会贯通、再现知识重点。因为审计理论是从审计实务中提炼出来的,同学们很难理解抽象的理论,因此,在教学中理论一定要辅以实例以进一步解释说明,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完全按教材讲解,学生会乏味,有时不想听,因此,要根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资料,弹性调整教学内容。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互动是个不错的选择,教师抛出一些问题,让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共同找到答案或请同学举手回答问题。另外,对重点或难点内容课堂讲解时可以用案例分析或做练习题的方式让同学掌握,也可以拓展内容加以强调。问卷调查发现,同学们认为用案例分析或做练习题的方式更容易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

再然后是课后训练。学生仅靠课堂学习不太可能完全消化和吸收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布置适量课后作业,增加课后延伸阅读内容,以帮助同学掌握所学内容。对于较难的课后题,教师应该抽时间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化解谜团。可以建议学生课后找一些案例资料进行阅读,以了解审计理论是如何应用于审计实务的。另外,一学期可以开展2次案例讨论和展示,教师确定主题、学生自己找案例。

最后是成绩评价。本着公平、公开和全面的原则,采取4+2的成绩评价方式,即“出勤+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2次考试(期中和期末考试)”,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50%,期中考试成绩占15%,出勤和平时作业各占10%,课堂表现和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各占5%。平时作业包括案例分析和展示,课堂表现是指上课认真程度、回答问题等,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提问等表现。

4.慕课下“审计学原理”应用型教学模式探讨

根据教学方法改进意见,构建慕课“审计学原理”应用型教学模式,如图9.1所示。

图9.1 慕课下“审计学原理”应用型教学模式

慕课下“审计学原理”应用型教学模式的整体思路是课前、课堂和课后教师和学生都要参与,将案例讨论、分析与报告作为应用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该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首先通过新媒体自主学习,然后带着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要实践这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知识,要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充分的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配合教学安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