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
该分类依据是对人的活动的认识,认为教学活动包括了这样的三种成分,即知识信息活动的组织、个人活动的调整、活动过程的随机检查。把教学方法划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第二大类是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第三大类是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2]
2.拉斯卡的教学方法分类
该分类的依据是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联结理论(教学方法—学习刺激—预期的学习结果)。依据在实现预期学习结果中的作用,学习刺激可分为A、B、C、D四种,据此相应地归类为四种基本的或普通的教学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呈现方法,第二种方法是实践方法,第三种方法是发现方法,第四种方法是强化方法。
3.威斯顿和格兰顿的教学方法分类
该分类依据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学方法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教师中心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提问、论证等方法;第二类是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等方法;第三类是个体化的方法,如程序教学、单元教学、独立设计、计算机教学等;第四类是实践的方法,包括现场和临床教学、实验室学习、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练习等方法。
4.李秉德教授主编《教学论》的教学方法分类[3](www.daowen.com)
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以及相对应的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教学论》把中国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
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等。
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
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