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出现既是以伯尔曼和萨姆斯为代表的广大教师不断探索实践的结果,也是现代课堂教学发展的历史必然。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翻转课堂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翻转课堂自身也融合了多种教学理论的比较优势,既顺应了现代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又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模式。
1.信息技术
翻转课堂的先决条件。诸多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皆表明信息技术在翻转课堂中的基础性作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对传统的“课上”讲授活动进行录制,然后通过网络转移到“课下”进行,实现翻转课堂的第一步,为课上教学时间的重新设计和高效使用奠定基础。时下以Web2.0及移动互动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无疑为新时期翻转课堂的实践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支持。
2.学习方式个性化
时间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影响教学效果和学习绩效的关键因素。然而,现行课堂教学改革更多地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未能充分考虑“课上”时间极其有限这一因素,以至于许多先进的教学理论在实际应用当中,有些不尽人意,也才会出现所谓“形式主义盛行”的困境。
翻转课堂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大胆突破,即“课上”活动与“课下”活动的互换。尽管看起来只是一个形式上的变化,但事实上这变化却引起了课堂教学重心的转移。曾经与讲授式教学竞争课上时间的团队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等学习方式在翻转课堂中完全居于中心地位,因为教师的讲授被转移到了课下进行。翻转课堂对课上时间的“松绑”使得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实现“课上”学习绩效的最大化。
3.深度互动机制(www.daowen.com)
翻转课堂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增强了师生互动机制与深化了互动层次。显而易见,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核心,对教与学始终把握着整体方向。“以学生为中心”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口号虽然响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面临诸多限制,无奈教师还是要执起课堂的指挥棒。但翻转课堂在实践中,将课上时间交还给学生,例如小组探究、合作学习、项目实践与答疑解惑等课上活动设计无不围绕学生主体性开展,教师的角色转化为解答者、指导者与管理者,观察学生的课上活动,对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进行解答,指导自主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某些时候面向全班学生进行再次讲解。
由此,翻转课堂的课上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而教师的主导地位无疑出现了下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尤其是深度互动的时间变得充足。随着交流与互动的深度开展,个性化学习与精准教学才能得以实施培养。
4.自主探究与协作
我们不妨观察学生的课堂行为,就很容易发现在传统课堂中只有课下作业是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的,那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翻转课堂的整体课堂范式不论课下的自主学习,还是课上的自主探究,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自主建构。
翻转课堂中,课下的微课视频或者是其他由教师布置的学习资料都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时,学习时间、地点、进度、计划、策略等都是由学生自主管理和把控,对于简单的或者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学生自然不会安排过多的时间。对于那些教学重点和难点而言,学生也有机会可以像掌握学习一样反复地学习和观看。如果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疑问,那么就更好了,自己发现疑问是发现自己不足和自主探究的开始,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带着这些疑问在课上和老师交流、探讨,学习的效率不言而喻。
在课上阶段而言,对于一个具有高度自主探究意识和协作参与性的学习环境,教师是一个指导者、管理者和答疑者的角色塑造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课上设计的环境中完成作业、小组讨论或者是项目学习,这样的环境无疑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学生的扩展能力,包括自主表达、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自主协作能力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