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在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了解教学模式的历史发展有助于人们借鉴传统和对当代各种新教学模式的理解,有助于人们把握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7]
系统完整的教学模式是从近代教育学形成独立体系开始的,“教学模式”这一概念与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不过在中外教学实践和教学思想中,很早就有了教学模式的雏形。
古代教学的典型模式就是传授式,其结构是“讲—听—读—记—练”,其特点是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书中文字与教师的讲解几乎完全一致,学生对答与书本或教师的讲解一致,学生是靠机械的重复进行学习。
到了17世纪,随着学校教学中自然科学内容和直观教学法的引入,班级授课制度的实施,夸美纽斯(Comenius,Johann Amos)提出应当把讲解、质疑、问答、练习统一于课堂教学中,并把观察等直观活动纳入教学活动体系之中,首次提出了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程序结构的教学模式。[8]
19世纪是一个科学实验兴旺繁荣的时期。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的理论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科学发展的趋势。他从统觉论出发,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当新经验已经构成心理的统觉团中概念发生联系时,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选择正确的材料,以适当的程序提示学生,形成他们的学习背景或称统觉团。从这一理论出发,他提出了“明了—联合—系统—方法”的四阶段教学模式,他的学生莱因(Rhine,Joseph Bannks)又将其改造为“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的五阶段教学模式。
以上这些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性,它们都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片面强调灌输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19世纪2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强调个性发展的思想的普遍深入与流行,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应运而生的杜威(John Dewey)的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得到了社会的推崇,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模式向前推进了一步。
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做中学”为基础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倾向,弥补了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的不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活动教学,促进学生发现探索的技能,获得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辟了现代教学模式的新路。
当然,实用主义教学模式也有其缺陷。它把教学过程和科学研究过程等同起来,贬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片面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忽视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了社会的强烈批评。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面临着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促进人们利用新的理论和技术去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问题。现代心理学和思维科学对人脑活动机制的揭示,发生认识论对个体认识过程的概括,认知心理学对人脑接受和选择信息活动的研究,特别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加工理论等的产生,对教学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给教学模式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因此这一阶段在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
纵观中外的教学模式,我们发现,教学模式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趋势:
1.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
这主要是就教学模式的样式和类型而言的。教学模式的种类正在由单一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教学模式发展的这一趋势可以从其演变的过程中清晰地显现出来。以教学模式类型的数量为依据,我们可以把教学模式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单一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在古代和近代社会,与学校教育的知识本位的教学目标观相适应,当时的教学模式单一。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占统治地位的是“讲授—接受”的教学模式。如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在17世纪在其《大教学论》一书中就提出了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主要程序的教学模式,而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一书中更是集大成地提出了“明了—联合—系统—方法”的教学模式,后经他弟子的改造,形成了对后来世界教育影响极大的五段教学模式,即“分析—综合—联合—系统—方法”。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以知识和经验的授受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总之,在这一时期,教学模式的种类单一。
第二阶段:两大主要教学模式相互对峙和冲突的时期。20世纪初,出现了以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派。他们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单纯以知识的授受为主要目标,忽视和压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及动手能力培养等弊端,提出了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课程、以“从做中学”为主要形式来安排学校的教学活动,并以此构建了进步主义教育流派的教学模式。至此,教学模式的发展进入了传统和现代两大教学模式同时并存,相互对峙、彼此冲突和对立的时期。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在整个这个时期内,教学模式一直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来回摆动,形成了教学模式发展史上值得关注的“钟摆现象”。我们认为,教学模式的类型在这一时期虽然有所增加,但主要还是局限在这两大教学模式内,其类型也是比较单一和有限的。(www.daowen.com)
第三阶段:教学模式的类型朝多样化方向发展的时期。到了20世纪50年代,新技术革命对教育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从教育理论本身的发展来看,这一时期属于教育理论发展多样化和深化的阶段。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大量涌现,而且每种教育理论和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目标观及达成目标的方法、途径等具体的主张。相应地,以这些教育理论为基础所形成的教学模式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类型的发展呈现出空前繁荣的特点。如我国就出现了面向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基于知识组织和表征的教学模式,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基于活动的发展性教学模式等几种基本的教学模式类型,而每一大类型里实际上又包含了若干小的具体的教学模式,并由此构成了教学模式的整体结构和体系。
2.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再到两者并重
这一特点主要是就教学模式形成的途径而言的。教学模式形成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即演绎式和归纳式。所谓演绎式是指从一种科学理论的假设出发,推演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然后用严密的实验验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它的起点是科学的理论假设,形成的思维方式是演绎法。而归纳式教学模式则是对教学实践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而成,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也带有浓厚的主观经验的色彩,其科学性也有待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检验。在古代和近代社会,由于当时人们对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缺乏认识,教学理论的抽象和概括的程度不高,教学理论本身的发展水平也很低,因此,教学理论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在这个时候所形成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育实践经验为基础,并在对教学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和概括的过程中形成的。此时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属于归纳式的教学模式。这类教学模式大多是新建模式,富有创新性。但这种教学模式中的经验和感性成分较多,其自身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到了近现代社会,尤其是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随着对教学过程本质和规律认识的逐渐深化,教学理论抽象和概括的层次不断提高,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解释和指导作用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很多教学模式则主要是通过演绎的方式来形成的。如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等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由于演绎式教学模式和归纳式教学模式各有其价值和优势,在当前教学模式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是两种教学模式同时并存。如当代西方学者乔以斯对西方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概括出20余种教学模式,其中就既有归纳的教学模式,又有演绎的教学模式。这也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归纳和演绎正如分析和综合一样是必然联系着的”,我们不应当在两者之间牺牲一个而把另一个高高地抬到天上去,我们应力求在其适当的地位来应用它们中的一个,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注意它们的相互联系,它们的相互补充。
3.由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发展
这主要是就教学模式构建的重心而言的。每种具体的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也就是讲,有什么样的教学理论,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理论的一个突出弊端是“从教的方面研究教学过程的规律与方法比较多,而从学的方面研究学习过程的规律与方法则比较少”。由于传统教学理论只重视研究教师的教,而忽视对学生的学进行研究,因此,有人认为传统教学论实际上是一种教论。我们认为,这是切中其弊的。与传统教学理论相对应,传统教学模式也往往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来构建教学目标、策略体系、教学程序及师生活动的。这样,从一定意义上讲,传统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教的模式”。而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流派在对传统教学理论加以否定的过程中,却矫枉过正,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学生中心论”,它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重学生、轻教师,重学、轻教的思想也使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成了一种“学的模式”。我们认为,不论是“教的模式”,还是“学的模式”实际上都是对教学模式的一种单维构建。现代教学理论则认为,教学永远是教与学相结合和统一的双边活动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它的实质更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这是由教师的职责、任务及学生身心发展的未成熟性等所决定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主体性、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发展,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当前教学模式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是从教与学双方的整体联系上来构建教学模式。这是当代教学模式与进步主义教育流派的教学模式的根本区别;当然,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都重视学生的学,都把学生学的模式的构建作为教学模式构建的重心。如“在众多新的教学结构中,都注重了学生自学这一环节,有的甚至严格规定了学生自学的时间和自学的方法,有的还要求高年级学生掌握一些带规律性的学习方法”,这是一个进步。
4.由刻板到灵活的发展
这主要是就教学模式执行的程序和阶段而言的。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具有典型意义而又相对比较稳定的教学结构。它是人们可遵循、可仿效的标准样式和标准的结构。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比较严格的操作程序,这是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一般来讲,每一种具体的教学模式对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再做什么等都有比较严格而明确的规定。我们认为,这是必要的。倘若教学模式没有一定的稳定性,教学模式就无从固定下来,更无从被学习、掌握和运用。但现在的问题就出在一些人在具体实施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对其稳定性产生了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理解,他们把教学模式的稳定性无限放大,把其相对的稳定性绝对化,从而拘泥于固定的操作程序、方法和细节。这种现象在古代和近代社会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如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感知—新旧知识联系—知识系统化—知识应用”的四段教学模式(后发展为“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五段教学模式)在过去就一直被作为一种经典模式,认为它的教学程序和阶段是不可置换和逆转的,更有甚者,把它作为唯一的模式,不允许产生其他的模式或变式。我们认为,这种把教学模式刻板化,认为教学模式是一成不变的观点是有片面性的。而现代教学模式在保持其相对稳定性的同时,也注意教学模式向灵活性的方向发展。比如国内与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相近的教学模式就有引导发现式、启发探究式、“实验—综合—引探”式,等等,这些教学模式的程式与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有相似性,是一种变式。由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课型等的不同,同一种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中,其操作程序应该是有差异的。这是现代教学模式发展的一个共同特点。因此,在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和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一方面要遵循模式,另一方面又要超越模式。
5.由被动性到主动性的发展
这主要是就教学模式理论基础的价值取向而言的,而且主要是从学生这一要素来讲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知识的传授和接受为基本形式的教学结构。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强调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巩固性和直观性等,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比较迅速地掌握人类长期以来积累的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有利于系统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和学习。从知识授受的角度来讲,它是一种比较经济、高效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突出缺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它不利于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展;另外,这种教学模式源于传统的教师中心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考虑自己怎样讲得全面、系统、深入和透彻,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这也使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注入式和满堂灌等现象。现代教学理论则十分关注学生的主体生活和主体性的发展,强调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现代教学理论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扬教学民主,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我们认为,主体性是现代教学理论的一个核心特征,也是现代教学理论发展的一个总的趋势。
6.由接受到探究的发展
这主要是就在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的方式而言的。学生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接受式和发现式,并且这两种学习方式各有其优势和不足。但在传统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接受式的学习在学生的学习中占了主导性的地位,发现和探究的成分极少。相应地,这时的教学模式也主要是一种接受式的教学模式;或者说,这时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传授和接受知识服务的。随着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这种教学思想和模式的局限性越来越大。在当前,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它也必然要求重新构建学校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模式中要更加突出自主、探究、研究、实践和合作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学习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过程。
7.由传统方法到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
这主要是就教学模式所依赖的技术手段而言的。一般来说,每种具体的教学模式都需要有相应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作为支撑。在古代和近代社会,由于受社会生产力、尤其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构建和实施教学模式的技术条件十分简陋。此时教学模式的技术手段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化的教学手段,即教学手段蕴含在教师的身上,体现为教师所拥有的知识、技能、智力、思想、品德和修养等;其二是开展教学活动所需要的一些外在的简单的物质条件,如黑板、粉笔、模型、挂图等教具。进入现代社会,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则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技术手段的更新。这不仅为现代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的基础,而且也为现代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更加广阔的空间。我们认为,在当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越来越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理论、新成果。有些教学模式已经开始注意利用信息加工、人工智能、计算机等新的科学理论和成果,教学模式中的科技含量逐渐增加。可以这样讲,当代教学模式已经开始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实现了整合。因此,充分利用各种所提供的技术手段来设计和丰富教学模式是当前教学模式发展的另一个显著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