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智慧课堂内涵的解读,基本可以分为教育学与信息技术两类视角。基于教育学视角的界定,一类是从智慧教育的理念与框架出发,对智慧课堂的构架进行分析,一类是从课程与教学的角度对智慧课堂的课程与教学因素做出讨论。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以知识灌输为主的传统教育不断受到批判,转识为智的智慧教育在教育信息化浪潮中逐渐被关注。
经过文献梳理研究,不同视角下对智慧课堂的内涵界定有着不同的理解,如表5-1所示,我们梳理总结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10]
表5-1 智慧课堂代表性内涵
从表中学者们对智慧课堂的界定,可以厘清其内涵包含的共性,有以下三个层面:第一,在实现条件层面,智慧课堂的实现都需要新兴信息技术的支持,打造课堂物理环境的智能化,如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或PDA移动终端技术,都是实现智慧课堂的前提。第二,在作用对象层面,主要是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在智慧课堂中发生了变革。与传统课堂相比,智慧课堂中更注重学习者的自主性、多元性和高效深度的个性化学习,这也是智慧课堂的核心所在。第三,在达成目的层面,智慧课堂作为智慧教育的主阵地,最终目的是转识成智,培养出能够智慧性学习的人。(www.daowen.com)
智慧课堂的产生是针对传统课堂的弊端进行的升级,“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11],因此传统课堂可称为知识性课堂,与智慧课堂的价值观念直接对立,所以除了这三层共性,我们从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形式、教学评价和师生关系四个角度对知识性课堂与智慧性课堂进行比较,从二者的差异中更好把握智慧课堂的内涵,如表5-2所示。
表5-2 知识性课堂与智慧课堂的对比
首先对比于传统的知识性课堂,智慧课堂更多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与个性化学习,传统课堂更多地倾向于同一性标准化的课堂教学。其次,智慧课堂中师生关系变化明显,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仅发生明显改变,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与地位也改变了。在教学评价上,传统课堂形式单一,主要是教师指向学生的评价,智慧课堂中教学评价形式与内容上都趋向于多元。
综上所述,基于前人对智慧课堂内涵界定的共同点以及与传统课堂的差异,我们认为智慧课堂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入融合,基于智能化的教学环境,让学习具有智慧性、交互具有立体性,教学具有精准性的课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