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能缓解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所造成的社会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就业。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各大高校应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工作和实践活动,对于大学毕业生所从事个体经营的,政府可适当放宽政策,免收行政性费用,对于一些自筹资金不足的,也可申请小额贷款。同时,各地区也要放宽对大学毕业生的创业限制,必要时应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并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和扶持政策。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通过多种形式灵活就业,并保障其合法权益,符合规定的,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8]。
②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
鼓励大中型企业更多地招聘和录用有技术专长的大学毕业生,政府发挥项目投资带动就业的作用,鼓励困难企业保留大学毕业生,并按规定给予一定的补助,各企事业单位要起带头作用,积极聘用大学毕业生参与管理。各科研项目单位也要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参与研究,这样既能延长大学生的学习时间,也能缓解社会就业竞争压力,推动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高校毕业生在参与项目研究期间,其户口、档案可存放在项目单位所在地或入学前家庭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9]。
2.发展社会经济,改善就业机制
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初步阶段,为维持这种高速发展状态就需要高知识结构的人才支撑。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进入了以信息为中心的高薪技术蓬勃发展阶段,全球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人才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也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到改善。一定时期内城市中的就业机会相当有限,为了满足新增劳动力,特别是新生劳动力和刚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必须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就业体制,创建新的就业机会,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
3.鼓励并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工作
鼓励大学毕业生积极参加社区城乡建设或应征入伍,对于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和扶持。同时,提高地区工资的待遇,改善基层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完善基层的基础设施,激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走向基层、走向自主创业,这样既有利于大学毕业生的健康成长和成功就业,也有利于人才的优化配置,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对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事业单位选聘和研究生招录时实行优先原则,在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也要进一步扩大招考录用的比例[10],帮助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www.daowen.com)
4.注重大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①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观念的培养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素质拓展的过渡期,也是大学生即将进入社会的准备期。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端正就业思想,提高自身就业能力,为以后进入社会寻求工作奠定基础。
②加强专业实践活动对职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实践能力不强,理论与实践脱轨,加强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够较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和检验自身所学,磨炼和提高专业实践技能。有助于对职业的深入了解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减少就业带来的竞争压力。
③组织参加课题研究等探究性活动
在校学生应自行组成科研小组,根据相关单位的招聘要求开展科研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研究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完成调查报告或提出解决方案。一方面有助于锻炼学生面试能力,强化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寻求工作解决困难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