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高教学效果:秦东历史文化研究

提高教学效果:秦东历史文化研究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杜甫深得儒家“因材施教”之法,他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尤其是对于两个儿子的教育方法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个性和差异。其次,杜甫还深得“不陵节而施之谓孙”之理,即循序而渐进的教学方法。因此,杜甫表现出的循序渐进之法,是合乎顺序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再次,杜甫诗中潜移默化、和风细雨的教育方法体现了启蒙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此外,杜甫善于运用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秦东历史文化研究

首先,杜甫深得儒家因材施教”之法,他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尤其是对于两个儿子的教育方法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个性和差异。对宗文的教育主要放在体力劳动上,锻炼其体魄使之健康成长。“课奴杀青竹,塞蹊使之隔。墙东有隙地,可以树高栅。”《催宗文树鸡栅》面对宗文的资质,诗人不求他能继承诗学的家学传统,而是教给他劳作之法,传授仁义礼智信。而宗武则“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遣兴》)“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忆幼子》杜甫要求聪慧的小儿子熟读《文选》,继承家学“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宗武生日》)。从对宗文和宗武的态度上看,杜甫习得儒家“因材施教”之法,这种教育方法能够在封建科举考试制度下得以推行和实践,足以证明杜甫超然的教育情怀和开阔豁达的胸襟。

其次,杜甫还深得“不陵节而施之谓孙”之理,即循序而渐进的教学方法。杜甫从不超越两个孩子的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在对宗文和宗武的教育过程中,始终遵循孩子接受能力的规律。尤其是宗武,年幼时主要诵读诗文,等到了十三岁以后才亲自为其挑选《文选》作为学习材料“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因此,杜甫表现出的循序渐进之法,是合乎顺序的科学的教育方法。

再次,杜甫诗中潜移默化、和风细雨的教育方法体现了启蒙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诗歌以淡雅的意境,清幽的情韵把诗情和画意融为一体,这是春天的一场雨,是大自然对人世间的眷顾和馈赠,更是诗人憧憬着人生何时才如春天一样光明和美好!然而表现在教育思想上便是潜移默化、和风细雨的教育方法。(www.daowen.com)

此外,杜甫善于运用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他除了教孩子诗文,还教棋艺和钓鱼的技术,如:“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杜甫是一个喜欢下棋的人,而且也常常能看透棋盘上的奥义:“棋局动荡幽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闻君话我为官在,头白昏昏只醉眠。”(《因许八寄江宁旻上人》乃至于游泳的技术他也是在诗文中渗透,从“昼引老妻乘小船,晴看稚子沐清江”中可见,杜甫是一个慈爱子女,和睦家人,至情至性的伟大的诗人。

最后,杜甫把教育思想推向了一座“全面发展”的高峰。我们一直认为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出自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然而却忽视了早在唐代,“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就被杜甫所注意并落实到对子女的教育中。在德育的培养上,杜甫要求宗武品德要高尚,志向要远大:“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在智育的培养上,杜甫主要对宗武的诗歌艺术和治学方法进行培养:“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在体育锻炼上,杜甫及其关注孩子的体魄发展:“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并非只注重培养考试机器,往往这些“大家”能多方面注重孩子的成长,其伟大的诗歌中开教育思想之先河。“而西方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是在十九世纪以后。”[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