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仁爱平等》的民本教育思想

《仁爱平等》的民本教育思想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诗人由对孩子的思念推广到对现实社会的关怀,这就是儒家的“仁爱”“平等”观念的体现。在杜甫诗歌如《北正》《丽人行》以及组诗“三吏”“三别”中真切地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这种“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教育思想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闪耀着人性永恒的光辉。杜甫的一生,以“仁爱”教育子女,让子女和家人懂得尊重生命,从这几首诗歌中其“仁爱”“平等”的民本教育思想可见一斑。

《仁爱平等》的民本教育思想

“仁”是儒家的思想核心,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万事万物,表现在教育上就是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常作为道德的基础。“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忆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轩。”(《忆幼子》)诗人用“莺歌”来比喻正在学语的小儿子宗武,读罢正如“花笑莺歌咏”(古乐府词)之句,此时杜甫困居长安,却依然惦念小儿的成长。“别离惊节换”一句略显诗人与幼子之间的平等,试问还没学说话的宗武又怎知别离之情,后来苏轼写道“良友远别离”,在杜甫的内心深处,自己的别离之情也当是宗武能体会到的,因为宗武的“聪慧与谁论”。而后四句的感情却异常沉闷,“涧水空山道”出自《尚书》:“通道所经,有涧水坏道。”诗人由对孩子的思念推广到对现实社会的关怀,这就是儒家的“仁爱”“平等”观念的体现。

杜甫以“仁爱”之心教育子女,以“平等”的观念来对待一切生命。他在成都浣花草堂居住时,生活虽然拮据,但相对还算安定。“我宽蝼蚁遭,彼免狐貉厄。应宜各长幼,自此均勍敌。笼栏念有修,近身无损益。明明领处分,一一当剖析。”(《催宗文树鸡栅》诗人以生活的琐事体现“仁爱”之心:设立栅栏,鸡群就不随意啄食蝼蚁;编制笼子,狐狸才不能吞噬鸡群。让动物昆虫各领长幼,互不相犯。在杜甫诗歌如《北正》《丽人行》以及组诗“三吏”“三别”中真切地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这种“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教育思想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闪耀着人性永恒的光辉。杜甫的一生,以“仁爱”教育子女,让子女和家人懂得尊重生命,从这几首诗歌中其“仁爱”“平等”的民本教育思想可见一斑。(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