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唐诗中的灞浐与泾渭生态书写

唐诗中的灞浐与泾渭生态书写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八水总体勾勒之外,唐人对灞水与渭水的单独关注较多。而唐诗中的灞浐生态与泾渭生态书写各有特色。

李 娜

渭南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陕西 渭南714099)

摘 要:唐代渭水诗歌蕴含着珍贵的生态学史料,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展现了渭水的生态景观总体特点,通过渭水诗歌的梳理勾稽,亦得以窥见千年唐代渭水的生态状况。

关键词:唐代;渭水;生态

作者简介:李娜(1975— ),女,陕西蓝田人。西北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中国文学

关中天府之美誉,长安之自古帝王都,除过得益于八百里的平原外,还与环绕滋润着关中的八水息息相关。所谓八水,白居易《白氏六帖事类集》有过解释:

八川,泾、渭、灞、浐、浩、潏、沣、浶。

八水,关内八水一泾二渭三浐四灞五浶六浩七沣八潏。[1](www.daowen.com)

秦地平原得八水之滋润才得以肥沃,生养万物,又有“陆海”之美称。所谓陆海,《白氏六帖事类集》美田第十三膏腴、衍沃、肥硗条如此解释:

东方朔曰:汧陇以东,商洛以西,厥壤肥硗,灞浐以西,泾渭之地,此天下陆海之地,贫者得以家给,无饥寒之忧。[1]

环绕关中,与关中如此亲密,又有着如此重要的生养之功的八水,使得上自帝王,下至来到关中求仕于长安的文人们,少不了对八水的咏叹。在八水总体勾勒之外,唐人对灞水与渭水的单独关注较多。而浐水、泾河相对较少,且在习惯上常常以浐水和灞水并称作“灞浐”“浐灞”,以泾水与渭水相连,并称作“泾渭”。而唐诗中的灞浐生态与泾渭生态书写各有特色。

徐坚《初学记》对渭水的得名,发源地、流经地与入水处,渭水沿途宫殿、桥梁均有详细记载:

春秋说题辞》云:渭之为言布也。渭,渭流行貌,周官雍州其浸渭洛。《关中记》曰:渭与泾洛,一名漆沮水,一名洛水,出冯翊,为关中三川。周幽王时三川震是也。与泾、渭、灞、滻、涝、潏、沣、滈为八水。按《水经注》及《山海经》注:渭水出陇西首阳县鸟鼠同穴山东北,过狄道县南、上邽县北、陈仓县南、武功县北、槐里县南,与涝沣二水合;东至高陵与泾水合,又与漆沮水合,经秦汉之都至潼津而入河也。《尚书》称,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是也。《三辅旧事》云:初秦都渭北,渭南作长乐宫,桥通二宫间,表河以为秦东门,表汧以为秦西门,二门相去八百里,渭水贯都以象天河桥,横南渡以象牵牛。汉都渭南,开北阙以临渭,渭北则陵庙所在。[2]

唐代渭水的生态良好,具体体现在渭水水质清澈,周围植被密布,以及流量充盈甚至可以通漕运行舟船,而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唐代诗人的吟咏中有生动的描绘与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