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田生
(渭南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历史系,陕西 渭南714099)
摘 要:丧葬问题在清代社会比较突出,有着一定的地域性。清代江南的丧葬问题主要是火葬、停柩不葬、地痞阻葬,关中的丧葬问题主要有作佛事、宴饮、演丧戏。江南丧葬问题与水网密布、低海拔、多雨等自然环境以及发达的经济和文化、人多地少等社会生态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关中的丧葬问题与土层较厚、比较少雨等自然环境以及发展水平一般的经济和文化等社会生态有着直接的关系。江南丧葬问题反映了国家对江南社会控制弱,而关中丧葬问题则说明了国家对关中社会控制强。
关键词:清代;关中;江南;丧葬问题;比较
作者简介:张田生(1977— ),甘肃礼县人。历史学博士,渭南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文化史。(www.daowen.com)
学界关于中国丧葬史的研究,历史悠久。清末张亮采就著有《中国风俗史》[1],民国时期,杨树达的《汉代婚丧礼俗考》[2]。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面对传统丧葬礼仪在社会的复燃,学界掀起了丧葬研究的热潮。大体来看,这些研究有一个从宏观到中观的过程。首先是通史性质的丧葬史研究,其成果很多,代表性的有罗开玉的《中国丧葬与文化》[3]、陈华文的《丧葬史》[4]、徐吉军的《中国丧葬史》[5]等。进入新世纪以来,丧葬是研究逐渐从通史性质的宏观研究走向中观研究,具体表现为断代丧葬研究、区域丧葬研究、民族丧葬[6]等。断代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李如森的《汉代丧葬礼俗》[7]和葛玉红的《清代丧葬习俗特点之研究》[8],区域研究的代表成果有何彬的《江浙汉族丧葬文化》[9]和徐吉军的《长江流域的丧葬》[10]等,少数民族的代表性成果有尕藏才旦、格桑木的《天葬——藏族丧葬文化》[11]、开赛尔·库尔班的《维吾尔族的丧葬文化》[12]等。
由上可知,中国丧葬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不小的成绩。不过,我们认为,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有进一步进展的空间,其中,区域比较的方法很少受到学界的关注,它应该是进一步推动中国丧葬史研究发展的一个良好的视角。丧葬研究包括丧礼、葬礼、丧葬救济、丧葬问题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此,为了使本文有一个具体的研究对象,把问题讨论得更加深入,我们选择比较清代丧葬问题在江南和关中的表现之不同及其与各自社会之间的关系,以期对清代丧葬问题的地域性提出我们自己的看法。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清代丧葬问题的内涵做了一点解释。首先,丧葬何以成为问题?在哪一个社会层面上丧葬成为了问题?从民俗的角度讲,丧葬是一个民间社会的风俗现象,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在当地民众看来,不能成为社会问题。然而,每一个社会都有其主流的核心价值观和国家意识形态,一旦某一时期某一地区的丧葬不符合当时官方的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种丧葬就变成了社会问题,遭到主流意识形态的评判和政策法律的制裁。因此,可以说,丧葬问题实际上是民间与官方在丧葬观念的分歧而造成了社会冲突。其次,丧葬问题在清代的特殊性。作为传统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代有着明显的特殊性,从政治上看,清代是少数民族满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一个政权,其政治文化必然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从经济上看,清代是传统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峰,康乾盛世的经济繁荣为世人所公认的。同时,人口的大爆炸使得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从文化上看,清代是礼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作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儒家通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力图全面控制社会的文化。同时,佛道两家的文化在民间有着广阔的市场,为广大民众所认同。此外,从社会变迁来看,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强势进入中国社会,清代成为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上述四个方面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清代的丧葬文化,合力铸就了清代丧葬问题的时代性。在这一大时代背景下对江南和关中的丧葬进行比较,有利于对研究对象的总体把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