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葬礼用品的意义及传统用法

葬礼用品的意义及传统用法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神主用于日后祭祀,神重置于棺木之上一起下葬,意在表明死者身份。停床时将其放在死者手边的钱袋中。置于死者口中,所用钱多为铜钱,也有代以硬币者。三年脱服对联则改用红色。用意为引导逝者魂灵到墓地。后均用“殃鸡”代替。

1.神主和神重:二者一般均在做棺木的同时做好备用。神主俗称“牌位”或“牌运(音)子”,用高一尺左右、宽二寸、厚二分左右木板制成,顶部为半圆形且染成红色或黑色。其上中间竖书死者名讳(如男性书“显考某府君某之神位”;女性书“显妣某门某孺人之神位”,女性不书名讳,男性名讳前右书一“讳”字,下左方书主丧孝子名字(如“孝男某某”)和“泣血敬立”字样,下署年月,年月后书“吉日”或“吉旦”字样。神重形制与神主类似,而比神主略高。中间文字与神主略同,只是“神位”或“神主”改为“神重”而已。神主用于日后祭祀,神重置于棺木之上一起下葬,意在表明死者身份。现在神主一般均为遗像所代替。

2.孝布:从死者去世当日起,孝子即带孝布,穿孝服和白鞋。孝布一般为白色粗土布,现在则多用白色机织布。子女及承重孙、承重曾孙(指父或祖父已经不在人世,为祖母或曾祖母主丧的男子)孝布长五或七尺,其他晚辈、亲属、亲戚孝布则长三尺。此布多为丧家提前准备。玄孙则孝布为红色。

3.孝服:男女孝服均用白色土布或机织布,男孝服如袍子,其长过膝;女孝服则如短袄;均不缝边。可临时赶制,也有事先准备或借用亲邻旧物的。如系重要亲属或新女婿、未过门的新媳妇,主家则要为其制作孝服或将白布叠成长条形斜披于其肩上。

4.白鞋:男女孝子均需将鞋子幔上白布成白色。如父母有一方尚健在,则从前向后幔鞋子的多半;如父母均已亡故,则全鞋幔白。孙子辈幔鞋子前边的一部分。过去此后子、媳、女尚需穿三年白鞋守孝,现在逐渐以臂上缠一段时间黑纱代替。

5.孝幡:死者去世后即在大门口挂孝幡,作为丧事的标志。一般由竹篾编成两个直径约尺余的圆圈,一上一下由纸条连接,上面用集中的纸条和绳子做成可以挂的抓手,下面垂以纸条,纸条数目以死者年龄为准。

6.车马人俑:俗称“车马人人子”,为死者灵魂所乘的纸质车马和泥塑车夫(头部和两只脚泥塑,其他部分以竹木为支撑纸糊)。在烧过倒头纸后在大门口烧化。近些年来车马多变为纸扎的汽车。孝子还要给“车夫”或“司机”取名字以便死者传唤。

7.岁数钱:过去一般用麻钱,现在则一般用硬币,数目按死者的享年加一,故谓之“岁数钱”。停床时将其放在死者手边的钱袋中。如果死者高寿,盖棺时则取出其中部分散给孩子们,据说可以给孩子增寿。

8.噙口钱:此似为古代“含玉”或“饭含”的遗风。置于死者口中,所用钱多为铜钱,也有代以硬币者。

9.长明灯:长明灯常用一个小瓷碗放入食油和用棉花做的“捻子”做成,停床时置于死者脚边,停灵后置于灵前,下葬时随棺木一起埋入地下。意在为死者照明通往阴间的道路。因长明不灭,故称“长明灯”。

10.纸盆:用小瓦盆一个,将烧倒头纸时所用铁盆中焚化的纸灰放入,再将烙得半熟的几块饼放入,斜插一双筷子。第二天移灵到庭院中后将其置于祭桌前,此即起丧后在大门口所“摔”之“盆子”。

11.酵子罐:用一小瓦罐放入酵面和孝子倒坐门槛所嚼的一口馍,让其发酵,安葬时放入墓穴,据说有助于子女发家致富。

12.门联和灵堂联:大门对联和灵堂对联均用白纸书写,以表彰死者功德和表示亲属哀痛为主要内容。灵堂联贴在祭桌后棺木前的布帘之上。与此相关,丧家三年内新春门联均不用红色纸而用黄纸书写。三年脱服对联则改用红色。(www.daowen.com)

13.哭丧棒:俗称“柳棍子”,原意是为孝子们因为过分哀痛,身体难以支持,以此作为扶助行走之用,现在则演变为孝子的标志。一般用柳树枝条缠以白纸制成,男女孝子们(包括侄儿侄女和孙辈)在丧礼中拉着前行。

14.麻冠:死者子孙所戴之纸质孝冠。一般用表层糊一层白纸的加浆糊焙干之一寸左右布条或硬纸条制成,其形状是一个人头大小的圆圈,上部用同样的布条或纸条十字交叉,弓起与圆圈相连成帽形(孙子则少一条纸条),有的前面还有稀麻做成的眼帘,背后有稀麻下垂至腰部以下,再在腰间束以麻绳,这就是所谓“披麻戴孝”。

15.执事单:此为用白纸书写的丧事大总管的人事分工安排布告,一般在丧事的第二天张贴于丧家庭院墙上醒目处。

16.七斋单:此为用白纸书写的死者安葬后五十日内亲属、亲戚烧纸具体日月时间安排,目的是便于亲戚知晓。

17.金童玉女:面部和两只脚泥塑,其他部分竹木支撑,外穿纸质衣服。置于祭桌两边。高低约真人三分之一。灵车到坟地后焚化。

18.引魂幡:引魂幡是一种垂直悬挂的旗子,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撑起,置于棺木旁边。上部用一尺大小的硬纸条做成三角形,下垂中宽左右窄两纸条。中间纸条上书“引魂幡”和“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等字样。旁边两条则分别写着“金童前引路,玉女送蓬莱”字样。出殡时由一祥红插在竹笼前导引,最后插在坟头。用意为引导逝者魂灵到墓地。

19.讣告:即用尺五左右白纸,靠右边竖书“讣告”二字,左边主要部分竖写死者生卒年,身份地位,一生主要业绩、德望,以及何时得病,何时病故,何时开吊,何时安葬等,目的是向亲邻正式报告逝者死信以及丧葬安排,以便亲邻吊唁。最后在左下方“不孝男”等字样下署上孝子们名字和“泣血哀告”等字样及年月日。

20.铭旌:用长约六尺、宽约一尺左右红绸,竖者以金粉书写,是丧事“招牌”,出丧时置于灵车前,到坟地后平铺于棺材之上埋入地下。常人男性死者多上书“大德望某府君之灵柩”字样,女性死者多上书:“大闺范某门某孺人之灵柩”字样。如死者享高寿,还有在“大德望”或“大闺范”前面加上“享上寿”,甚或具体享年等字句。如死者年轻,则可加“享强寿”字样。

21.殃鸡:旧时有在死者去世后出殃之说,具体做法已难详知。后均用“殃鸡”代替。即用一公鸡(最好是白公鸡)绑缚置于灵前,出丧时,打之使鸣,随棺木出门一直到坟地,最后让扫丧者(指在大门口准备柴草以备摔纸盆的人)拿走作为对其扫丧的酬劳。

22.打纸:指在白纸上用铜钱打上印记,也指女儿和孙女为逝者制做、悬挂于逝者大门前高杆上的纸质长幡。

23.食盒礼:重要亲戚以食盒盛放祭品,雇请两人抬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