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秦东历史文化研究(2016年卷)第一篇:客观可能助动词敢

秦东历史文化研究(2016年卷)第一篇:客观可能助动词敢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敢”作为助动词,表示客观可能时相当于“能、可以”。其实,“敢”的这一用法在古代汉语中不乏其例。换句话说,“敢”字不仅可以理解为“表意志之助动词”,还可以理解为表“可能的助动词”。而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除了个别熟语如“不敢苟同”“不敢恭维”“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头”外,“敢”表示客观可能的这种用法已基本消失。

秦东历史文化研究(2016年卷)第一篇:客观可能助动词敢

“敢”作为助动词,表示客观可能时相当于“能、可以”。

1.我感冒了,敢不敢吃雪糕?——不敢不敢!

2.你可不敢给人家弄烂了!

3.不敢逗碗,饭刚舀下的,烧得很。

4.敢给娃吃鱼不?——敢么,把刺拣净就对了。

5.我给你说个事,你不敢给谁说啊。

6.你不敢吃,客还没来哩!

这种用法一般用于否定句,表示说话人告诫或制止听话人“不能或者不可以做某事”,肯定的说法只是在回答问题时用,一般不单用。其实,“敢”的这一用法在古代汉语中不乏其例。如:

7.慎无敢失火,失火者斩。(《墨子·号令》)(www.daowen.com)

8.太宰固诫使者:“无敢告人无所问于女!”(《韩非子·内储说上》)

9.子无敢食我也。天地命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战国策·楚策》)

10.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礼记·曲礼》)

11.沛公不先入关中,公岂敢入乎?(《史记·项羽本纪》)

12.百县之治一形,则从愚者不敢更其制,过而废者不能匿其举。(《商君书·恳令》)

由上可知,古汉语中“敢”字经常以“无敢”“不敢”“岂敢”等形式出现在句中,表示“不能、不可以”等意义,例12更是“敢”和“能”对举,突出了“敢”表“能”义这一用法。

纪国泰在对古代文献的“敢”进行了多方比较分析之后指出:在古代汉语中,助动词“敢”,除了表示有勇气有胆量做什么的意思之外,还可以表示能够做什么或者应该做什么的意思。换句话说,“敢”字不仅可以理解为“表意志之助动词”,还可以理解为表“可能的助动词”。由此看来,渭南方言中“敢”表客观可能之用法应该是对古汉语这一用法的继承。而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除了个别熟语如“不敢苟同”“不敢恭维”“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头”外,“敢”表示客观可能的这种用法已基本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