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爻之说,张善文教授在其《周易译注》中解释的详细而清楚:
六爻所居位次,第二爻当下卦中位,第五爻当上卦中位,两者象征事物守持中道、行为不偏,《易》例称“中”。凡阳爻居中位,象征“刚中之德”;阴爻居中位,象征“柔中”之德。若阴爻处二位,阳爻处五位,则是既“中”且“正”,称为“中正”,在《易》爻中尤具美善的象征。以“中”爻与“正”爻相比较,“中”德又优于“正”。《折中》指出:“程子曰:正未必中,中则无不正也。六爻当位者未必皆吉,而二、五皆中,则吉者独多,以此故尔。”《周易》强调“中”德思想,与先秦儒家所极力崇尚的“中庸”之道,正相吻合。[3]p619
由此我们可知,为何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中”思想?其源头就来在于《周易》“中爻”中正思想,凡“中”且“正”预示事物变化处于“吉”趋势之上。而《周易》被用于占筮目的就在于预知事情未来发展趋向,目的在于“趋吉避凶”。
王弘撰对“中爻”阐释涉及三方面思想:一是从“杂物撰德”引出“是与非”观念,结合卦德,说明“中”和“德”的关系;二是从筮占观变角度,以互体卦阐《易》范式,主要在于观察爻位是否“中正”;三是引述朱子观点,从爻位阴阳、贵贱、刚柔阐释“中爻”。王弘撰对“中爻”阐释既引述他人观点,同时又以“按”体例阐释自己的归纳和总结。如关于第一种“是与非”观念,则引述云峰胡氏观点;第二种则引述孔子观点;第三种则引述朱子观点。诸多观点互相对比,在对比中见异同,这也是王弘撰易学特色。(www.daowen.com)
余论:
王弘撰易学成就在于系统而全面地总结了周易筮占理论,对历代易家既有纵向的学术传承的陈述,又有横向的分类比对,对他们的见解进行系统化归纳和总结同时,又画龙点睛地进行了点评。其义理之学不仅仅是对张载、程、朱易学的认同和传承,而且凸显王弘撰本人对《周易》经传本旨的自觉秉承及其推阐。其义理之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吸纳张载“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的“正德”筮占思想;二是对《程氏易传》中“易随时以取义”、贵“中”论、易道贵乎变通、物极必反、言理而不言数与言理而数不能外之道等义理之传承;三是对朱熹言理而兼言数传承。于此基础之上,形成其义理之学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其“神明之德,万物之情”凸显儒家价值趋向的天道观,人性本善、性命一理的人性论,“大中至正,澄心静气”的修养论这三方面内容。王弘撰筮占易学的内容,是其终生服膺的人生大道,决定其筮占易学中反求诸己、遇事先谋、乐不忘忧、炼身中之易的修炼路径。
王弘撰无疑是明清之际和王夫子、顾炎武等齐名的又一位易学大家,亦是明末清初一位较有成就的理学家、书法家及金石学者,其多元化占筮易学之影响,在易学发展史上依然熠熠生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