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层办公建筑最初出现在芝加哥街道空间,这一建筑类型在满足社会发展对商业空间需要的同时,也成为房地产商开发的一种房屋商品,此前从没有哪一类建筑如此强调经济性,建筑投资与收益性研究成为房产商开发摩天楼的主要研究方面,期望在有限土地上开发足够多的可供出租的商业空间,获得投资回报最大化成为业主开发摩天楼的重要原因。在1930年出版的《摩天楼:现代办公建筑的经济高度研究》(The Skyscraper:A Study in the Economic Height of Modern Office Building)中给出了如何建造摩天楼可获得利润回报最大化的答案,由一群建筑师、工程师、承包商及建筑管理者组成的委员会进行假设性命题,在同一地块上对8层至75层共8个高度[2]的摩天楼样本进行了一系列严密的数据图表分析,最终结论认为63层为摩天楼投资回报率最大的建造层数[3](图6—1—1)。同时,研究结果也指出一条基本原则,即:土地价值越高,建筑必须建得更高以获得最大投资回报率。[4]以上讨论验证了伍尔沃斯大楼(Woolworth Building)的建筑师卡斯·吉尔伯特(Cass Gilbert)[5]早在1900年发表的一篇题为《快速建造中金融的重要性》(The Financial Importance of Rapid Building)的文章,文中将摩天大楼定义为:“一台由土地买单的机器”(a machine that makes the land pay)[6],事实上,这句话也充分肯定了摩天楼与商业地产开发之间的重要关联,以及其与土地经济的内在相互作用[7]。
(www.daowen.com)
图6—1—1 办公建筑最经济高度之研究
城市中摩天楼与其形成的商务中心区形态不仅具有空间维度,同时也具有时间维度,而这一维度主要由城市房地产开发的周期性特征所决定,[8]根据文章第4章第4节总结,上海租界内业主请照申建房屋,尤其是在公共租界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平均周期为9年,由摩天楼的空间发展起点外滩出发,选址扩张由东往西呈现显著的阶段性变化,而其特定的办公与商业的功能属性决定了摩天楼选址与城市土地利用性质转变的紧密内在关联。本节第一个跨学科命题即结合地统计学[9]研究方法与历史地理学方向关于上海近代地价空间演变的最新研究成果,从摩天楼地价样本入手,考察摩天楼选址分布对上海近代租界土地价格变化产生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