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西路以东摩天楼建造研究

江西路以东摩天楼建造研究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顺利竣工的这幢摩天楼是位于四川路与南京路路口的迦陵大楼,同时也是四川路界面的摩天楼制高点。1934 年10 月位于外滩滇池路北面,与沙逊大厦隔路相望的中国银行总行大厦举行了建筑奠基典礼,这是外滩界面建造的最后一幢摩天楼。

江西路以东摩天楼建造研究

1934年底,公共租界北区苏州河沿岸以北建立起了又一幢标志性的摩天楼,百老汇大厦(Broadway Mansions),是当时上海著名的酒店式公寓大楼(图4—2—14)。大楼业主是英商业广地产公司(Shanghai Land Investment),于1930年开工,1934年建成,地块东临大名路,南临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处的外白渡桥,大厦高22层,高度超过70米,已经超越了当时外滩界面最高摩天楼沙逊大厦。业主聘公和洋行为顾问,由业广地产公司建筑部自己设计,新仁记营造厂施工,建筑开发定位便是专供在上海的英国侨民和商人居住的公寓。建筑采用了打满堂洋松长桩现浇箱型基础的设计方案,成功解决了上海软土地基的问题。(图4—2—15)

图4—2—14 刚建成百老汇大厦

图4—2—15 苏州河沿岸摩天楼景观,远处为百老汇大厦,右侧为光陆大楼

根据公共租界所发营造执照的数目显示(图4—1—1),公共租界内建筑建造数量于1936年跌落谷底,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租界地域因为其治外法权的特殊性进入了短暂的“孤岛繁荣期”,但建筑建造业的发展已经接近停滞,这一年,江西路以东一幢摩天楼竣工,一幢结构完工,一幢因为战争爆发施工暂停。

顺利竣工的这幢摩天楼是位于四川路与南京路路口的迦陵大楼,同时也是四川路界面的摩天楼制高点。迦陵大楼位于公共租界中区册地34号地块(Cad.Lot No.34)的迦陵大楼(图4—2—16),于1937年12月竣工,最高层达到了176英尺(约53.6米)的高度。建筑基地为南北向长方形,大楼呈南高北低的跌落式体量关系,主体以10层和14层两部分体量为主,南面14层部分还有12英尺(约3.7米)高的地下室一层,整幢建筑几乎都为办公功能,由英商德利洋行与世界实业公司联合设计,新申营造厂承包打桩工程,馥记营造厂承建,建筑立面上具有装饰艺术风格元素,但更趋简化,接近现代派风格[57]。大楼地块位于四川路与南京路路口东南角,原为英商福利公司所有,1930年被哈同洋行收购,据资料统计,从1916年开始,至1933年上海房地产投机顶峰时期,哈同一直位于南京路地产大户第一的位置[58],迦陵大楼是哈同为感谢其妻罗迦陵对其一直以来的帮助支持,特以其妻名字命名的大楼。(图4—2—17)

图4—2—16 四川路34号地块位置

图4—2—17 迦陵大楼沿四川路透视图(www.daowen.com)

图4—2—18 中国银行总行大厦第一轮双塔楼方案效果图

1937 年建筑结构竣工,但受到战争影响后续工程有所拖延的摩天楼是位于外滩的中国银行总行大厦。1934 年10 月位于外滩滇池路北面,与沙逊大厦隔路相望的中国银行总行大厦(New Head Office,Bank of China,Shanghai)举行了建筑奠基典礼,这是外滩界面建造的最后一幢摩天楼。事实上,中国银行原计划是兴建28 层办公大楼(图4—2—18),占据外滩天际线顶端[59],但迫于沙逊这位大财阀的压力,其提出的不得超过沙逊大厦高度的荒唐意见终被接受,大楼方案最终调整至了17 层高度,建筑高度为224 英尺(约68.3米),从图纸剖面图高度计算来说仅仅比沙逊大厦低0.5英尺(约0.15米)。如果严格按照建筑高度计算规定,不计顶部构筑物,从地面至建筑楼层女儿墙高度来计算的话,沙逊大厦至13层的高度仅为164.5英尺,而中国银行则从地面计算至顶层坡屋面檐口高度,总计约达216英尺(约65.8米),超出前者50英尺的高度,那么,中国银行总行大楼作为外滩第一高摩天楼的地位应该实至名归[60]

建筑基地占据了公共租界中区册地5块地块(Cad.Lot No.22,25,25B,25A,26)(图4—2—19),26号地块原为德国总会,也曾经为上海最高建筑。基地北邻横滨正金银行大楼,南邻滇池路,西邻圆明园路,东向黄浦江,占地约5 075.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2 548平方米,大厦分为东西两幢大楼,东大楼临江,地上高17层,全部采用钢框架结构,所用钢材全为德国克虏伯钢铁厂产品,西大楼为6层高钢筋混凝土建筑[61]。中国银行大楼业主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四大国家银行之一,其前身是清朝户部办的户部银行,1904年开业,上海分行地址在汉口路3号,1912年民国建立后,中国银行替代户部银行成为国家银行。1927年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设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因而分出成为主要从事国际汇兑业务的银行,发展至1934年,银行已成为全国实力最雄厚的华资银行。大楼由任中国银行建筑部毕业于英国建筑学院建筑师陆谦受设计,英商公和洋行作为顾问共同参与大楼设计工作,这也成为外滩上首个由中国人自己参与设计的建筑,是外滩界面上首个采用中国元素装饰的摩天楼(图4—2—20)。

图4—2—19 中国银行所在地块位置

图4—2—20 (左)外滩德国总会;(中)中国银行总行大厦正立面;(右)大厦建成后1940年代外滩

最后一幢受战争影响未能在近代时期建成的摩天楼是位于江西路九江路转角东南角中区册地88号地块的聚兴诚银行[62]大楼(New Building of the Young Bro’s Banking Corp.),也是江西路段最晚兴建的摩天楼。大楼为基泰工程司设计,根据设计图纸显示,大楼总高12层,坐东朝西,沿江西路九江路两翼皆为10层,转角中央部分为12层,从地面至重檐攒尖二层檐口(第十二层)高度达到156.3英尺(47.6米)[63]。其中,基泰工程司将擅长的中国古典装饰元素运用到设计方案中,使聚兴诚银行大楼成为租界里面少有的民族传统风格摩天楼。底层入口处用飞檐门罩,精心设计了斗拱、霸王拳等中国传统古建筑的构件;屋顶有两重蓝色琉璃瓦的飞檐,墙面贴浅黄色大理石,中间设腰线,窗框下饰回纹图案;顶部塔楼是一座仿宋代式样的钟楼,屋顶为八角重檐攒尖顶蓝色琉璃瓦。可惜的是,1937年当大楼施工到4层时,因战争爆发被迫停建,底层入口处基本按原样施工,仅蓝色琉璃瓦改成绿色,直到1988年由于上海许多办公用房紧缺,才在原有4层基础上进行加建,但是受到当时政策限制,虽然按照原来图纸加建,但是四层以上部分的中式传统纹样装饰都被略去,钟楼、琉璃瓦檐、中国传统构件及图案等全部取消,甚为可惜。(图4—2—21)

图4—2—21 聚兴诚银行大楼剖面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