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数值一直是人们对一座城市规模与繁荣状况的最直接判断之一。从社会经济学角度来说,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形成社会经济结构形态的决定因素之一,它与经济结构相互依存。虽然从短期看,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不能单纯用人口因素来解释,但是从长期看,一种社会经济结构形态的最初形成或产生,人口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3]。从建筑学角度而言,一座城市人口密度的大小将对区域所需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及商业发展的建筑面积总量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从芝加哥与纽约这两座以摩天楼发展为代表城市,在19世纪人口总量迅猛增长的数据获得直观经验。芝加哥在18世纪的伯塔瓦托米(Potawatomi)印第安部落领地,到1833年芝加哥镇建立时这里仅有350名居民,1837年3月这里成为芝加哥市。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不到40年时间,1871年的芝加哥城已经发展成为美国中部的商贸中心,城市的繁荣吸引了众多的外来者到此定居,其中包括大量农村人口及外来移民[14],城市人口在20年间连番十倍,从1850年的2.9万人发展到1870年的29.89万人[15]。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丝毫没有影响到芝加哥的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甚至在烧毁象征传统建筑的同时,大火也将芝加哥城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现代文明的发展阶段。从1871年至1893年举办哥伦比亚博览会(World’s Columbian Exposition)的22年间,芝加哥城市人口增长至109.86万人,城市面积从35.2平方英里[16]连翻5倍,达到了178.1平方英里[17]。由于工业发展与人口数量的急增推动了社会对商用建筑需求的增加,在这一阶段,摩天楼在芝加哥得到了迅速发展。
纽约市的发展与芝加哥有很多相似之处,16世纪初意大利人乔瓦尼·达韦拉扎诺(Glovanni da Verrazano)第一次到达纽约湾时,这里仅有5 000位勒纳佩族人居住,当地族人过着狩猎与农耕的简单生活;从1624年建城至1782年,经历了荷兰殖民、英国殖民后,1784年这里成为美国的第一个首都,这一时期纽约总人口不到5万人;从1783年到1825年,这里成为巨大港口,到1825年伊利运河(Erie Canal)开始运作,纽约市逐渐成长为国家经济中心,至19世纪30年代,纽约人口增长至24.2万人;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纽约经济迅速发展,因工业发展与港口经济发展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新移民应需求而大量涌入,此时纽约五个区[18]已逐渐成形。18世纪末纽约总计人口仅4.9万人,至19世纪60年代末纽约人口第一次突破百万,达到117.5万,到19世纪90年代,纽约人口已经达到250.7万,是当时芝加哥市的两倍多(表2—2)。数据显示,至20世纪20年代,纽约的人口(560万)仅两倍于芝加哥人口(270万),而前者摩天楼的数量是后者的近10倍[19]。
表2—2 纽约市各行政区历年人口统计(1790—1940) (单位:人)
注:1.行政区按1898年合并时界定。
2.自1874年至1895年纽约市由曼哈顿和部分布朗克斯组成。该市总人口在1880年为1206 299人,1890年为1 515 301人。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人口调查局,《人口调查》1960(第一卷,分册甲,表格28),转载自[美]乔治·J.兰克维奇著,辛亨复译,《纽约简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32—333,附录二。)
上海真正有户口记录是从元至正(1355)年前后始,也正是上海正式置县之后。[20]一直到上海开埠,上海县依旧是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模式,这里的人口增长都极为缓慢。鸦片战争之后,作为通商口岸开埠后的上海,一百年间人口的地区分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租界开辟以前至开辟初期,上海人口多集中于县城及近郊,据估计当时上海全县人口仅五十余万,约20万人集中于县城及附近。[21]开埠后,上海具有了三个独立的行政单位各自为政,所以人口调查也是分别进行。自鸦片战争起至1927年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前,华界只在个别年份中对界内人口进行过一些比较粗糙的调查。公共租界是从1865年起,每五年进行一次界内的人口调查[22],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开始的1937年为止。法租界在1865年和1879年各进行过一次界内的人口调查,自从1890年起,每隔五年进行一次,1930年起改为每年一次,后因租界人口增加不多,1934年又改为隔两年进行一次的人口调查,直到1936年为止。(www.daowen.com)
根据资料统计,至解放百余年间,整个上海地区人口增长了9倍,人口数净增长达到近500万。这一膨胀式增长,不仅在中国其他各大城市未有发生过,在世界城市人口史上也是相当罕见。[23]上海1852年的人口数为54.4万,至1900年达到108.7万,48年间年均增长率为1.45%,到1949年上海人口数达到545.5万,1900年至1949年的49年间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3.3%,这两阶段的增长率远远超过了同期世界人口的年均增长率,1850年到1900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0.7%,1900年到1950年期间的1%,而1650年到1750年期间,也就是工业革命发生之前,世界人口年增长率仅为0.3%~0.4%[24]。百年间上海的城区面积从原来的2平方公里左右扩展到了91平方公里(全市总面积则达到了622平方公里,1949年),上海的城区人口从原先的20万左右猛增到400万左右(全市人口则达到了545万,1949年)[25](表2—3)。
表2—3 1852—1950年上海人口增长表
续 表
(数据来源:邹依仁著《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90—91,附表1;忻平著《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1927—1937》,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28,表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