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近代上海摩天楼研究:公共媒体的引介

近代上海摩天楼研究:公共媒体的引介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早与摩天楼相关文献出现在1903年4月21日的《字林西报》上,为署名为“BUNGALOW”的一封来信,信的主题为“租界里的摩天楼”。图1—3—2左:以中文“摩天楼”为关键词检索;右:以“skyscraper”为关键词检索1920年以前,不管是在中文期刊还是西文报纸上对有关摩天楼的讨论都比较有限。

近代上海摩天楼研究:公共媒体的引介

检索“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10辑、“字林洋行中英文报纸全文数据库”数据库,以“摩天”为关键词对数据库1833—1957年文献检索,得到相关文献389篇(图1—3—1),其中包括“字林洋行中英文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关键词为“skyscraper”的文献,从出现频率来看,出现频率最高年份为1930—1939年,其次为1940—1949年,30年代文献篇数为176篇,40年代为114篇,20年代57篇,查看文献发现,除去关于“摩天岭战役”的文章及人名为“摩天”的文章共69篇,和摩天楼相关文献约占83%。最早与摩天楼相关文献出现在1903年4月21日的《字林西报》上,为署名为“BUNGALOW”的一封来信,信的主题为“租界里的摩天楼”(A SKY-SCRAPER IN THE SETTLEMENT.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1903.04.21)。

图1—3—1 以“摩天”为关键词检索http://www.cnbksy.net/search/advance自动检索生成

同上时间段落以中文“摩天楼”为关键词做全子段精确检索得到文献共88篇,文献全部集中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其中30年代47篇,40年代41篇,最早一篇出现于1930年,以“skyscraper”为关键词做全子段检索共检索出89篇英文文献,以30年代最多为43篇,其次为20年代有31篇,1910年为第一篇。(图1—3—2)以“sky-scraper”为关键词做全子段检索共出现11篇,最早出现于1903年,即上文所提到,以20年代最多,为5篇,其次为20世纪第一个10年,有3篇,至于30年代仅2篇。

图1—3—2 左:以中文“摩天楼”为关键词检索;右:以“skyscraper”为关键词检索

1920年以前,不管是在中文期刊还是西文报纸上对有关摩天楼的讨论都比较有限。中文期刊上,仅《东方杂志》发表的《丛谈:摩天屋》(1905)、《摩天人》(1914),《申报》及杂志报纸上重复着几条对芝加哥摩天楼的报道外,并无太多关于这一建筑类型更深入的讨论。相较之下,西文期刊上有关摩天楼的报道时效性要强许多,如1903年4月第一次出现关于讨论摩天楼的一封读者来信,即是反对在租界之中建造摩天楼,文中提到欲建8层楼高的建筑时,已经认为非常不可思议并且不可接受[59]。检索到第二篇是1909年登载于《北华捷报最高法院与领事公报》上题名《摩天楼保险业态》(“Sky-scraper Insurance”)的文章,文中讲到最近纽约曼哈顿下城区开始有非常多“Sky-scrapers”拔地而起,由于担心火灾问题,保险公司特别提高了5%~25%的投保率,然而,直接与河道相通且具有高压力泵水能力的灭火装置已经投入使用,通过日前下城区几起火灾检验,再不需要消防车前提下,这一灭火消防阀可在1秒钟内喷出9 000加仑的水,并可到达任意高度[60];1912年12月24日《字林西报》上刊登一则消息来自悉尼的报道《禁止建造摩天楼》(Skyscraper Forbidden),文中说到悉尼某公司申请建造一幢200英尺(60.96米)高的建筑,并以纽约建造摩天楼为例证,认为悉尼市政局颁布禁止建筑超过150英尺的条例是不合理的,纽约的摩天楼是其现在申请建筑高度4倍之多[61];1917年2月17日《字林西报》上刊登一则消息:《纽约最大建筑:拥有55层916英尺高的摩天楼》(New York Biggest Building:Skyscraper 916 Ft High with 55 Storeys;1919年11月8日《字林西报》上刊登一篇题为《伦敦的摩天楼》(London Skyscraper)的新闻,称将有一幢摩天楼在一年半后建成,高度将超过圣保罗教堂穹顶(St.Paul’s Cathedral)[62]。以上基本为1920年以前“字林洋行中英文报纸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有关“skyscraper”的新闻资料,可以看到西文期刊对来自其他国家城市关于摩天楼的消息评论在内容及对这一建筑的认知上已经相对成熟,只是对于建造摩天楼本身这一话题,除了纽约如火如荼,其他国家城市都抱以观望或者否定的态度。

在整个英文数据库检索出文章中,属来自英国对于是否建造摩天楼的讨论最为激烈而持久,虽然1919年出现了一则伦敦要建摩天楼的新闻,但从其后媒体登载文章推断,这一幢伦敦摩天楼应该是未建成的,圣保罗教堂穹顶上方金回廊高280英尺(85.4米),而当时伦敦建筑的限高为80英尺(24.4米)[63],未出几个月,1920年4月19日《字林西报》上刊登一则伦敦新闻《公共的摩天楼》(The Communal Skyscraper),讲到某位颇有分量的先生(Sir Martin Conway)在一个月前提出要建造一幢高13—14层“巨大建筑”的方案,但是遭到强烈谴责,记者采访他对于这些批评的看法,他对于到底摩天楼是什么阐述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一方案能非常有效解决城市人口增多的问题,并且对其中一些批评观点做出回应[64]。同年4月24日一则《伦敦市的摩天楼良方》(The Skyscraper Cure for London)文章专门对关于摩天楼建造的优势做了讨论,包括更加开敞的空间、促进工业化的商业发展、可以集中办公,解决城市人口增多上下班交通等问题[65];1921年8月22日《伦敦与摩天楼》(London and the Skyscraper)一文中对伦敦建造摩天楼提出了坚定的反对意见,并且不同意商讨修改“伦敦建筑法案”,认为摩天楼容易造成都市峡谷效应,建筑阴影易给城市公共空间带来不好人体感受,而目前允许建造至女儿墙80英尺的高度已经足够,文中称如果允许在伦敦市中心建造摩天楼,那么拿到土地者一定尽可能的建造更多的建筑面积,这对于伦敦来说会是巨大灾难,对于公共空间与设施也无疑会带来侵犯[66]。关于伦敦建设摩天楼利弊的讨论一直持续到30年代,1930年2月3日《字林西报》上刊登了一篇重要的评论文章《摩天楼与焊接技术—英国立法阻止进步:极有害的1909年法案》(Sky-scrapers and Welding,Legislation in Great Britain Bar to Progress:Cripling Effect of 1909 Act),文章核心批评英国一贯接受新事物缓慢,如今世界各地都接受源自美国的摩天楼,而英国人却还在固守着1909年的法案,文章呼吁尽快修改建筑高度控制法案。[67]至1933年4月6日报道英国终于要迎来他们第一幢摩天楼,这幢建筑位于英国黑潭市(Blackpool)楼高115英尺(35.1米)[68],1935年6月12日《字林西报》上终于刊登了《伦敦摩天楼:伦敦郡议会终于考虑新法规》(Skyscrapers for London:L.C.C to Consider New Code at Long Last)发布伦敦官方考虑修改新法案的新闻,有望将原有高度控制从80英尺改成100英尺(30.5米)[69]。(www.daowen.com)

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城市如果有建造摩天楼的新闻,《字林西报》与《北华捷报》上也都会登载,1924年11月29日登载了香港要建造“7层高摩天楼”[70]的新闻;1926年11月27日登载大坂(Osaka)要建造8幢“6—9层摩天楼”的新闻[71];1932年2月19日新闻登载墨西哥要建“12层高摩天楼”[72];1935年8月9日登载关于莫斯科重建新闻,计划建造摩天楼“不低于6层,沿河岸建筑将达到10—14层”[73]等等,从这一些新闻来看,世界各城市对“摩天楼”建筑高度的认同从6层高建筑为起点,尤其是在城市现代化初期,大多城市建筑都为2层左右,6层—8层高的建筑在人们眼中都视为摩天楼,即比其他房屋高出许多的建筑。

从英文期刊上登出关于摩天楼的讨论文章发现,大众对这一源自“美国最典型的建筑类型”[74]的建造可能对城市空间产生的作用影响更为重视,它所牵涉的问题包括建筑法案、城市交通地产开发、建造密度、城市现象、人口问题、火灾、风格、文化影响等等,换句话说,高度只是摩天楼这一建筑类型的外化表现的一个方面,而深藏在这一类型背后的是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对人口不断增多与城市空间有限这一矛盾命题的有效解决方法。从这一点上看,“高层建筑”这一建筑术语与建筑类型“摩天楼”的内涵释义的确还是有差别的,前者更着重于技术建造方面的问题,后者更关注城市发展复杂性。1933年法国巴黎郊外的德朗西(Drancy)实验性地建成了第一幢摩天楼,15层高的住宅,这幢建在巴黎郊外荒废土地上的摩天楼竟然主要目的是测试公众对其的审美反应(aesthetic effect)[75]。可见,在具有较长文明发展史且又具资本实力的国家城市对接受一项新事物是比较批判与谨慎的。遗憾的是字林西报数据库检索到新闻文章都没有照片记录。

中文杂志期刊上对摩天楼的报道高峰期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基本上经历了从豆腐块新闻,到有照片刊出,再到议论文章的几个阶段表现。最早出现“美国摩天楼”照片的新闻是在1931年《道路月刊》第33卷第3期栏目“世界各国路市政掇锦”当中,照片名为“纽约经济区之摩天楼”(图1—3—3),“前方停着一辆奥斯摩皮尔(Oldsmobile)轿车”[76],背后可以看到纽约曼哈顿岛上林立的摩天楼,世界第一高楼纽约帝国大厦已建成;1933年在《小世界:图画半月刊》刊出一张名为“芝加哥之摩天楼”的鸟瞰照片[77],同年《图画中华杂志》刊登《西洋近代建筑:高入云霄之纽约巨厦最高者即R.C.A大楼》[78]洛克菲勒中心最著名的装饰艺术风格摩天楼之一。

图1—3—3 1931年《道路月刊》第33卷第3期栏目“世界各国路市政掇锦”当中,照片名为“纽约经济区之摩天楼”

1934年在《申报月刊》第3卷第1号上刊文《新辞源:摩天楼》对“摩天楼”这一新辞源进行准确释义[79],1934年《青年界》登出题为《满哈坦的摩天楼》的照片(图1—3—4),照片上有刚刚建成的纽约帝国大厦,也有曼哈顿岛的摩天楼全景。至1935年,期刊上出现较为完整的论述摩天楼的文章,该年《时代》杂志上刊登王敦庆《摩天楼的罗曼斯》一文,文章分“新时代的建筑”、“摩天楼出现的由来”、“摩天楼建筑家的活动”、“几座代表的摩天楼”方面对这一建筑类型发展、由来、现状作了完整介绍。

图1—3—4 1934年《青年界》登出题为《满哈坦的摩天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