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单词“skyscraper”,最初为航海术语,意思是指在帆船的主桅天帆上设置的一个小的三角形帆[33],将单词拆开为“sky”与“scraper”,分别为天空与刮刀的意思,组合在一起即有形容非常高事物的喻义。在牛津高阶双语词典中对“skyscraper”的解释为:“城市中非常高的建筑”(a very tall building in a city),中译文为“摩天楼”[34]。在英文维基百科中对“skyscraper”的解释为:“适宜于人类长期居住生活的多层高楼,通常设计用于办公或商业用途(for office or commercial use)。目前还不存在任何明确的官方定义或者高度界限可对其进行归类。它们都为钢框架结构,外墙是悬挂式的,而非传统建筑的承重墙结构,这是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35]在韦伯百科字典当中对“skyscraper”的解释,则更加具体:①相对地(relatively)高耸的多楼层建筑,特别为办公和商业用途;②完全由框架结构(framwork)支撑建筑,墙是悬挂(suspended)的,也就是说与其相对应的是承重墙结构支撑的建筑。[36]
综上,现代词典或者权威机构对“skyscraper”这一类型建筑的通常定义可以归纳出比较明确的三个属性,包括使用性质、建筑结构及建筑高度,其中前两点为固有属性,即:1)建筑为办公或商业用途;2)采用框架结构,墙体不承重;3)对于建筑高度的界定,也就是“相对”高(very tall or relatively)的概念,则属于一个变量,“取决于时间,及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这个特点使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类型。[37]”因此,在对“相对高”下定义之前,需要对所讨论的摩天楼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建筑脉络做充分考察。正如维基百科中“摩天楼”的定义所阐释,如果一幢建筑远高于其所处建筑环境并且改变了城市的天际线,那么即使它是一幢很小的建筑也可以被认为是摩天楼,建筑结构的最大高度因建造方法与技术的进步有了历史性地飞跃,那么这幢比之前所有建筑都要高的大楼即是摩天楼[38]。可见,摩天楼高度与时代发展技术进步紧密关联,这个越来越高的动态变量会成为一个时代象征,被赋予社会意义。
事实是,当摩天楼这一“代表我们时代”的建筑类型在美国首先出现的时候,人们在对其“称呼”达成共识上花费了不少时间,他们的思考从一开始就关注了意义的问题:这一新建筑形式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用专业的建筑术语表达?它是如何表现我们是谁的?它是否真的可以表达出我们是谁[39]?
作为工业革命时期新材料与新技术结合的新建筑,美国人并没有立即接受它,而是对其进行了深刻思考。19世纪80年代的芝加哥出现了大批不断往高处发展的办公商用建筑,人们大多使用“商用体块”(business block),甚至更早期的术语“商用房屋”(business house)来称呼它。1890年约翰·魏尔伯恩·鲁特(John Wellborn Root)[40]在他的文章《一个伟大的建筑学难题》(A Great Architectural Problem)中对这一建筑类型的设计方法曾作专题论述,但是在文章中作者未对这一建筑类型赋予任何名字。(www.daowen.com)
当时建筑学界出现了两种声音,一方是以英国作家、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为代表的观点:承认房屋(building)与建筑(architecture)之间的本质不同,对工业革命之后科学与艺术之间即将产生的裂缝感到担忧;而另一方代表为美国著名建筑评论家蒙哥马利·斯凯勒(Montgomery Schuyler)[41],他不同意拉斯金的观点,他认为建筑即房屋,并且致力于修补这一裂缝造成的间隙[42]。显然,在所有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在美国,挥之不去的旧世界的传统与工业化力量之间的持续地斗争把这一间隙表现得淋漓尽致,“科学与艺术”“传统与现代”之间可能产生的裂缝在刚刚出现风格不明的“摩天楼”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斯凯勒的观点对于后期美国人致力于修补“科学与艺术”之间的间隙,探寻一种能完全表达时代精神与文化认同的新风格(the search of American Style)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一建筑新类型逐渐被接纳于美国建筑(architecture)体系之中,人们首先将这些用于办公功能的高楼形容为“商业风格”(commercial style),在不到短短十年时间,“摩天楼”(skyscraper)这一时髦的术语出现在了芝加哥,得到公众接受。1892年,约翰·福林(John J.Flinn)在其著作《芝加哥,一座非凡的西部城市—一段历史,一部百科全书,一本1892年的手册》对新兴的建筑类型这样描述到:“被称为‘摩天楼’(skyscraper)的庞大建筑[43]”。到1896年,“摩天楼”这一术语已经在报纸的大标题上常见起来,并且不带引号,例如1896年2月26日出现在《芝加哥论坛报》的标题新闻[44]:《摩天楼的传说—摩纳德诺克大楼奇特的数据统计》(Tals of a Skyscraper.Curious Statistics about the Monadnock Building)[45]。在1895年《加州建筑师与建筑新闻》中第14期一条名为“高层建筑”(High Building)的新闻中写到:“高层建筑(high building),或者用现在时髦的话说,‘摩天楼’(skyscrapers)”[46]。1896年,路易斯·H.沙利文开始赞扬这一类型的美学形式,称它为“高层办公建筑”[47],同时也暗示了他作为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对高层建筑立面形式的探索。在1899年蒙哥马利·斯凯勒所撰写的文章题名中,也正式采用了这一单词,但他仍打上了引号,这篇文章名为《最新的“摩天楼”》(THE“SKYSCRAPER”UP-TO-DATE),文章发表在1899年出版的《建筑实录》第8卷第3期上,在此之前,笔者所翻阅到的斯凯勒的文章中,他还仅仅是用“现代建筑”(Modern Architecture),“芝加哥建造”(Chicago Construction),及“这些高耸的建筑”(these towering building)来形容这一新的类型[48]。
至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人们以“摩天楼”来形容这一新的建筑类型变得逐渐普遍。如果说将高层建筑(high building)或者高层办公大楼(tall office building)看作建筑师或评论家最初对这一建筑类型观察探讨过程中的过渡称呼,那么,对“摩天楼”(skyscraper)的认同与传播,则标志美国人正式将其作为一崭新建筑类型纳入建筑体系,并开启了从“商业风格”出发,探寻象征美国民族时代精神的风格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