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近代上海摩天楼研究:以高层办公建筑为起点

近代上海摩天楼研究:以高层办公建筑为起点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71年10月8日美国芝加哥发生大火,为了节约城市中心用地,同时也为满足日益增加的商业空间需求,灾后重建中“高层办公建筑”作为一种全新的建造策略应运而生。图1—1—3“芝加哥新办公建筑:结构动工,或者本月建成开幕项目”,摘自1892年5月8日《芝加哥论坛报》。文章列举了1891年至1892年芝加哥建造的高层办公建筑,如北方旅馆、联合大楼等这些商用建筑具备了一种新风格—“商业风格”,《工业化的芝加哥》一书作者就其特

近代上海摩天楼研究:以高层办公建筑为起点

如果说“摩天楼的发源地在芝加哥”,那么纽约就是“摩天楼的实验场”[3],19世纪末摩天楼的建造技术在芝加哥逐渐发展成熟,到20世纪初期,这一崭新的建筑类型已华丽登上纽约城市建设的大舞台,短短半个世纪,摩天楼成为美国本土深以为傲的建筑类型,同时,在对这一形式的不断探索过程中,美国人试图更深刻地思考一种能够代表自身时代精神的“美国风格”,美国人相信“美国对于建筑界最伟大的贡献就是摩天楼”[4]

1865年南北战争胜利后美国的工业革命加速发展,每一种传统的模式都在悄然发生转变,工业制造业逐渐占据主导位置,铁路桥梁的修筑为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大量劳动力迅速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尤其在东北部州府,生产制造业积聚发展,城市人口膨胀,刺激了大量工厂及高层商住写字楼的建造需要;与此同时,工业化为建造者带来了具有革命意义的材料与设备。这一切兴盛之势,必然成为新的建筑类型产生的催化剂[5]。1871年10月8日美国芝加哥发生大火,为了节约城市中心用地,同时也为满足日益增加的商业空间需求,灾后重建中“高层办公建筑”作为一种全新的建造策略应运而生。

这场大火足足烧了两天两夜,估计价值1.9亿美元的资产葬于火海,10余万人无家可归,市区烧得仅剩下鲜见的残破砖墙,事实证明超过3 000华氏度的火温下,暴露的“防火材料”铸铁完全融化,其燃烧释放的热量远远超过其他物体的燃烧。这是可怕的一课,但转而也成为一件可能有益的事情。《工业化的芝加哥》(Industrial Chicago)[6]的作者认为:“总的来说,这场大火对这座田园城市(Garden City)而言是幸运的,艺术家和建筑师是这场大火的直接受益者,因为这些火焰更多卷走的是无数关于那些古老建筑如何精美无比的骇人传闻,而实际上,它只是毁掉了为数不多的几幢老芝加哥可以引以为荣的建筑而已。”[7](图1—1—1)

芝加哥重建很快开始,据统计,从1872—1879年间,官方批准了1万余栋房屋的建造许可证,此后20余年,城市在建造新房屋上的投入了近3.2亿美元[8],废墟之中的大规模重建给建筑师们带来了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巨大机遇,在这个急速前进的工业化革命大时代,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及与其相统一的建造技术正在酝酿。

图1—1—1 1871年芝加哥大火

由于工业发展与人口数量的急增推动了社会对商用建筑需求的增加,从而拉动了土地价格上涨,地价的上涨使得投机商和土地拥有者试图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取更大的建筑面积,通过以每平方英尺为单位的高昂租金赚取暴利,这一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为起点到以获取资本利润最大化为终端的效应使得商用建筑往高处突破的发展方向势在必行。另一方面,从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发展来看,1854 年艾利萨格·雷夫斯·奥提斯(Elisha Graves Otis)发明制造的电梯成功地解决了建筑的垂直运输问题,而传统砌体结构的特性限制了建筑的高度,墙体的厚度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将吞噬更大建筑楼板面积,这就使得芝加哥的建筑师们必须想出新的策略来维护地产商的利益,在当时已被广泛运用于铁路桥梁建设的型钢材料成为建筑师们脑中实现承重荷载的钢框架结构的想象基础。

办公建筑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最初的建造只是单纯为商业发展提供所需空间,而且可能同时兼顾大体量的工厂生产仓储等用途。商业公司在这里管理物资货物并控制资本的往来,这一场所仅作为公司商业发展的一个实体形式存在(图1—1—2)。不久之后,由于银行、报业、保险代理等行业的办公需求增加,一项项新的业务产生了,开发商们开始购地建屋,再将其租给这些有需要的公司使用,受到影响许多制造业企业也纷纷效仿,将他们的办公空间从工厂中分离开来搬进了独立的办公楼里,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在这个空间租上一间办公室,缩短的办公距离使得他们之间的业务沟通也便利起来。

(www.daowen.com)

图1—1—2 芝加哥早期出现以木与砖石砌筑而成的低矮的商用建筑

正如威利斯教授所指出的,地产规则对摩天楼设计影响深远[9]。芝加哥的建筑师们很快就发现,开发商最直接的目的是在有限的购得土地上获取更多的楼板面积,通过建得越来越高的房子赚取更多租金,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率。因此,业主更注重的是室内平面标准化设计,以及满足租户对室内空间的光照要求,这几乎成为当时设计的指导依据。在芝加哥办公楼建造初期,办公空间更近似于一种售卖商品,在几乎大小相仿的地块上盖起楼房,唯一不同的是开发商愿意投入多少钱在室内设施上[10]

办公建筑成为19世纪80年代芝加哥最具投资价值的牟利“商品”,这也就不难理解,在摩天楼最初出现的时候,芝加哥人为何仅称其为“商用体块”(business block)了。对于19世纪80、90年代的芝加哥街头突然兴建的大批建筑(图1—1—3),基提恩在书中写到:“每个建筑都有自己的外观与名字,然而,整体看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混乱无序……80年代的芝加哥卢普区(Chicago Loop)[11]……完美体现了美国对所面临问题的大胆而直接的回应。”[12]在这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建筑师已然与业主、地方政府及使用者间产生微妙关联,商用建筑(the commercial building)这个名词在建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第一次出现,对建筑师们而言,他们正从自由追求艺术与探寻风格的缔造者,向一名具有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的理性建筑师进行职业化转变,在这一阶段,他们脑中有关艺术与风格的自由意志将暂时让步于现实的社会性问题,建筑师们将第一次与工程师联手,通过新的建筑设备与创新结构设计满足在商用办公建筑设计过程中业主所提出的一切功利性要求。建筑师的职业化转变成为摩天楼这一新型建筑类型成为可能的关键

图1—1—3 “芝加哥新办公建筑:结构动工,或者本月建成开幕项目”,摘自1892年5月8日《芝加哥论坛报》。文章列举了1891年至1892年芝加哥建造的高层办公建筑,如北方旅馆(Northern Hotel)、联合大楼(Unity Building)等

这些商用建筑具备了一种新风格—“商业风格”(commercial style),《工业化的芝加哥》一书作者就其特征给出了更加明确的解释:“商业需求以及房地产业主的经营原则将这一风格带入了人们的生活。这些要求与原则使得房屋的光照、空间、空气及强度问题成为设计的第一要义,而其装饰性的外观只能屈居二位。”[13]换言之,在现代化进程的这一特定阶段,这类商业建筑的形式退居于功能后,对建筑形式风格思考退居二位,空间使用的舒适性与功能实用性成为设计的重点,在商业属性的驱动下摒弃装饰推崇功能的建造现状将现代化进程中科学与艺术之间产生的裂痕暴露出来。

根据业主对单位面积租金最大化的明确目的,建筑师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建造高度,和因墙体过厚而导致的楼板面积减少及室内采光不足的问题,创新的建筑结构:金属骨架结构(Iron skeleton)与筏型基础(raft system)[14]—成为建筑师们的突破口,他们的发明者来自鼎盛于1883年至1893年的“芝加哥学派”。1896年,路易斯·H.沙利文(Louis Henri Sullivan)[15]开始称呼它为“高层办公建筑”[16],不仅如此,作为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他开始称颂这一类型的美学形式,建筑所呈现出的高耸线条成为沙利文关注的重点,也暗示了他对高层建筑立面形式的探索。

致力于创新发展这一现代类型大楼的“芝加哥学派”在建筑史上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在19世纪整个前段时期,建筑建造中结构与建筑之间以及工程师与建筑师之间的分立现象开始显现,到19世纪末以“芝加哥学派”的作品为代表,使得19世纪建筑建造中结构与建筑之间以及工程师与建筑师之间的分立首次获得合作,芝加哥建筑师与工程师们“以惊人的胆识创造出纯粹的形式—能结合结构与建筑而成为同一步调的形式”[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