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障能够防止雪檐形成或者减小它们的规模。通常有3种类型:“直立板壁”、 “控制坡台”和“喷气棚顶”。
(1)直立板壁型雪障
直立板壁,长4米,高3米,实心或25%孔隙率,下部有1~1.5米高的空隙。一般形成雪檐的坡折地区,能够产生强烈涡旋。奥地利新近开发了一种全方位的铝制风障,作用类似于直立板壁。
(2) 控制坡台”型雪障
“控制坡台”和下述“喷气棚顶”都属于坡形风障。这种“坡台”向背风坡上延、向迎风坡下倾,建在背风坡的狭窄山脊。吹雪在易于形成雪檐的山脊向上吹扬,并向背风坡下方更远地方堆积,使得积雪分布均衡。
(3)“喷气棚顶”型雪障
“棚顶”向背风坡倾斜,影响山脊风流。棚顶倾角和背风坡相同,上沿的高度由棚顶坡度及其宽度确定。(www.daowen.com)
人们都希望对雪崩工作的治理,最好能够“一劳永逸、长期奏效”。但是对待雪崩工作的治理一定要务实,不要盲目乐观,更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以免将来遭遇灾害雪崩的袭击。
雪崩治理工程建设应该进行广泛的调查和周密的设计,必须安全可靠,不够安全的设计,有时反而导致更加严重的灾害发生。另一方面,未经试验证实的雪崩治理方法,也很难得到人们的信任。
上面论述了各种各样的雪崩治理方法,在实践中,一条雪崩路径完全可以采用多种类型治理相结合的办法。比如,防止公路发生的大型雪崩,就可在形成区或附近建筑撑雪工程和风障、吹雪栅栏,一方面稳定山坡上部积雪,另一方面防止吹雪大量进入雪崩形成区和防止雪檐形成。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雪崩治理系统都包括植树造林项目。
各种治理措施都各有利弊,不能片面强调哪种措施最好。为了因地制宜地取得最佳效果,需要了解各种治理措施的功能、设计要求和配置原则。在实践应用中,知识和经验在雪崩治理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治理措施确定之前,需要做好详细妥善的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一般按照两个步骤进行:先确定何处产生雪崩;注雪崩发生区周围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可能产生严重雪崩的每个地点进行详细调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