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雪崩危险区域分类与自救指南

雪崩危险区域分类与自救指南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确定有关地区雪崩危险程度时,要考虑山坡倾角、地形轮廓及其规模、土地利用特征、风和太阳辐射状况、今后拟采取的治理措施。当然,随着拟采取的防治措施的进行,雪崩危险程度地区的分类会受影响。有些地区程度类别也许会因为治理措施的好坏而发生变化,采取治理措施的地区,危险程度类别就会降低;而有些地区的治理措施在被破坏后,危险程度类别就会提高。

在确定有关地区雪崩危险程度时,要考虑山坡倾角、地形轮廓及其规模、土地利用特征、风和太阳辐射状况、今后拟采取的治理措施。此外,还要重点考虑包括雪崩频率和其他特征的雪崩状况。按照雪崩危险程度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地区:

(1)雪崩轻度危险地区

这些地区不存在雪崩危险。由于山坡条件,或者当地的建筑设施被自然障碍物或者人工治理措施保护完好,因此,雪崩在这些地区产生的可能性很小。

(2)雪崩中度危险地区

这些地区的雪崩危险程度很轻,且雪崩不常出现。但是,具有危险性规模的雪崩偶尔也会在这里发生。比如,当受到不利因素影响后,平时很少产生大规模雪崩的和缓山坡也会发生大规模雪崩;在自然障碍物和人工治理措施双重保护下的建筑设施,在强的雪崩冲击下也会遭到破坏,威胁人类。

(3)雪崩高度危险地区(www.daowen.com)

这些地区具有相当大的雪崩危险程度,偶尔会出现严重雪崩危险,危险性规模的雪崩在这里更是频繁出现。比如,每次强降雪都会使很陡的山坡产生大雪崩,而且,滞后作用雪崩在这种山坡的产生频率也比中度危险地区频繁。

(4)雪崩极度危险地区

这些地区的雪崩危险程度非常大,偶尔会有极为严重雪崩危险出现,并且很难治理。

当然,随着拟采取的防治措施的进行,雪崩危险程度地区的分类会受影响。有些地区程度类别也许会因为治理措施的好坏而发生变化,采取治理措施的地区,危险程度类别就会降低;而有些地区的治理措施在被破坏后,危险程度类别就会提高。

从微观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出,就算是特定的雪崩路径,其雪崩危险程度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雪崩堆积区,作为山区具有最高土地利用价值、最好开发前景的地方,可以把它的雪崩危险程度分为内部中心带和边缘外围带两种带型。内部中心带位于内部,而边缘外围带则从左、右和前方三面包围着内部中心带,位于边缘。中心带为高度危险地区,遭到冲击力大、重现期短的雪崩影响;而外围带则遭到比中心带冲击力略小、重现期稍长的雪崩影响。相对而言,因为雪崩危险程度向堆积区外援降低,所以,外围带可以开发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