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嵩山:举世闻名的文化遗址,壮观雄伟的山脉

嵩山:举世闻名的文化遗址,壮观雄伟的山脉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嵩山位于河南省中部,主体在登封。夏商时称嵩高山,西周时称岳山,东周时始定为中岳,唐称神岳,五代后定名嵩山。嵩山雄伟峻峭,为五岳之一。距今约17亿~19亿年前,嵩山经强烈的地壳上升运动,断裂上升为高出豫东平原千米以上的山地。少林寺实乃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名刹”,嵩山也确实因这一古寺而驰名中外,然而嵩山之著名绝不仅限于此。

嵩山位于河南省中部,主体在登封。夏商时称嵩高山,西周时称岳山,东周时始定为中岳,唐称神岳,五代后定名嵩山。嵩山雄伟峻峭,为五岳之一。

嵩山地近开封洛阳二古都,历史上多有帝王驾临,文人历醇,宗教器重,为文物荟萃之地。现存主要名胜古迹有中岳庙、少林寺、嵩阳书院、北魏嵩岳寺塔、法王寺、汉三阙、观星台等。

嵩岳寺塔

嵩山,属于伏牛山的一支余脉,由东向西绵延30多千米,气势磅礴,像是横卧在中原的巨人,所以有“嵩山如卧”的说法。山主体由变质的坚硬石英构成,花岗岩、片麻岩和石灰岩等呈局部分布。距今约17亿~19亿年前,嵩山经强烈的地壳上升运动,断裂上升为高出豫东平原千米以上的山地。后又经多次剥蚀、抬升,最终形成了今日群山耸立的山体。

提及嵩山,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我国禅宗发祥地——少林寺。少林寺实乃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名刹”,嵩山也确实因这一古寺而驰名中外,然而嵩山之著名绝不仅限于此。

右史,历代帝王都曾到过这里封禅。古代传说夏族的保护大神青帝住在中岳,他主管天下草木的生长,人间帝王在这里祭祀,可以与神相会。汉武帝游嵩山时,听见山中有三呼“万岁”之声,于是下令扩建中岳庙。武则天也多次来此封禅。

太室山上浓荫蔽日,草木茂盛,苍翠欲滴,山间泉溪潺潺有声。站在峰顶极目远眺,辽阔的中原,景色绮丽,处处锦绣。峰顶中央的一处残碑,据说是清乾隆皇帝登山赋诗的遗迹

在山体南麓,历代曾多次兴建庙宇书院。最东端的中岳庙,位于登封县城东四千米的黄盖顶下,是我国五岳之中现存较完整的一所岳庙,也是我国最罕见的道教庙宇之一。它的前身是秦汉时的太空祠。庙址屡有变迁,唐中叶始定于现址,以后历代都有所修葺。现在庙制基本上保持清代以后重修的规模。庙内建筑有400余间,从中华门起,有十一进院落,长达600多米,面积10余万平方米。

庙宇布局严谨,古柏森森。一条甬道贯通七进大院。甬道两旁,碑碣如林,铸像挺立。穿过化三门,迎面是四座石雕栏杆的平台,这是四岳殿基,分别代表着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遗憾的是,四岳大殿于1944年被日军的飞机炸毁,只存下了四座殿基。

目前保存下的是中岳大殿,是明代改建的一座九脊重檐殿式建筑,为河南现存最大的寺庙殿宇。大殿计45间,红墙黄瓦,甚是气派。殿内雕梁画栋,天花板上绘着飞龙翔凤,工艺精巧,惟妙惟肖。

中岳庙门前的太室阙、原汉代少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以及原汉代启母庙前的启母阙,称为“中岳汉三阙”,太室、少室阙均用篆书题额,启母阙铭为小篆,都是汉人篆书中最著名的。三阙身上都雕刻着五六十幅画像,内容与通常汉石刻像类似,有人物、车骑、马戏、杂技、日月及历史故事等。现少室阙在少室山下邢家铺村,启母阙在南麓万岁峰下。

启母阙是为附近一块名为“启母”的巨石兴建的。关于这块石头,有一个著名的传说。启是指夏启,启母即是夏启的母亲。传说当年大禹治水,通轩辕山,化而为熊。对妻子涂山氏说:“给我送饭,听到鼓声再来。”大禹跳在石头上,误碰鼓,涂山氏遂赶去送饭,却见大禹正变成熊的样子,很羞愧,于是走到嵩山下化成石头,将生夏启。大禹追至此,说:“还我儿子!”只见石头朝北方裂开,启便生了出来。(www.daowen.com)

汉景帝名启,为避讳,将启母阙又改为开母阙。阙上有小篆铭文,下半部尚完好,字体遒劲俊逸,是书法中的精品。

此外,中岳庙内也有石刻碑碣百余座,其中北魏的《中岳嵩灵的庙之碑》沉古朴质,最为著名,康有为将其列为十家北碑之首,赞其“沉异奇古”。除了名碑,中岳庙前的汉刻石翁钟、庙内的四尊宋代铁铸人以及庙南500米处的汉三阙浮雕,也都是古代艺术佳品。也正因为此,中岳观才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中岳庙向西约5千米处是嵩阳书院,它与商丘的应天府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及岳麓山的岳麓书院,并称为宋朝四大书院。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隋唐时改名嵩阳观,宋初名太室书院。书院名称起始于唐朝,是官方藏书、校书,或私人读书治学的地方。“嵩阳书院”的名称得之于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都曾在此讲学。

书院内原有古柏三株,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游嵩山时,见三棵出类拔萃的高大柏树,戏言封之为“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其中“三将军”毁于明末大火,今仅存两株。“大将军”周长6米;“二将军”高30米,周长15米,十人拉手才能将其围绕,躯干中间有一大洞,表皮虽有脱落,但依然苍劲茂盛。被封迄今,古柏已有2000余年历史,估计树龄至少也有3000岁。

书院外面西南角有《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碑》,碑文作者是李林甫,是盛唐时因口蜜腹剑而留下千古骂名的奸相,但其书法却刚劲飘逸,是唐代隶书中的上乘之作。

嵩山西南麓山坳中还有两处禅林点缀山色。位于登封县西北5千米处的嵩岳塔,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此塔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砖砌佛塔。塔为15层,是砖构密檐式结构,平面形状为等边十二角形,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塔身造型圆浑,十五层砖檐,每层出檐长短都有一定比例,塔室内,自二层以上变为八角,上下建成十层楼阁。遗憾的是现楼板已坏,不能登临。

嵩岳塔旁即为嵩岳寺,是北魏宣武、孝明二帝的离宫,后改为佛寺。寺西约半千米的会善寺,被一丛柏树环绕。中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僧一行曾在此寺出家。寺内的大雄宝殿、唐塔、戒坛石柱、会善寺碑、造像碑等都保存完好,特别是造像碑上雕刻着几百个千姿百态的小佛像,各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让人不禁惊叹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嵩山东麓,保存着中国最早的天文台之一——告成天文台,建于元代初年。这里地属古阳城,据说当年周公就曾在此用土圭测量日影。圭是向正北方向放置的板,旁边立一根垂直于地面的标竿,叫做表。季节不同,表影的长短不同,根据这一变化,古人便可大体计算出一年的时日变化。唐开元十一年(723年),皇帝曾诏令太史监南官说在周公测影处刻石制的圭表,后称“周公测影台”。但用圭表测定时节变化的方法,由于太阳所射的阴影越近越淡,很难确切地把握影子的终点,因此很难推测冬至的时刻。

少室山是嵩山西边的另一群山峰,群峰突兀争奇,有“九鼎莲花”之称。山上怪石嶙峋,林木苍翠,山顶宽平如寨,分为上下两层,四面有天险可守。相传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曾在此安营扎寨,至今山顶上仍留有当年起义军用过的石碾、水柜等遗物。站在峰顶鸟瞰嵩山群峰,峰峰争奇竞秀。莲花峰犹如含苞待放的芙蓉;三鹤峰像三只仙鹤跃然欲飞;悬练峰俨然如一股飞瀑自山顶飞泻而下,万丈白练悬挂当空。

少室山北麓山坳中的少林寺,是中外闻名的佛教古刹,寺距登封市城西北约13千米,因为寺庙在少室山的茂密丛林之中,所以叫做“少林寺”。太和十九年(495年),北魏孝文帝为天竺僧人佛陀建此寺。孝昌三年(527年),南天竺人菩提达摩自称天竺禅宗第二十八祖,来中国传教,因为与南朝重视义学的风气不合,便从梁朝转到北方。他在少林寺传播禅学,面壁九年,修大乘教空宗的禅法,提倡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也就是说,觉悟到自身本来清净,没有烦恼,此心即佛。禅宗即由此创立,历史上称达摩为初祖,称少林寺为祖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