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庐山:沧海桑田见证山脉

庐山:沧海桑田见证山脉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人便呼此山为匡庐、匡山、庐山,都是因为这种说法。实际上,匡山、庐山之得名,还是与前面提到的山岳形状有关。大约在8000万年前,该地区受到自南、北方向的淮阳弧形山系和江南古陆夹持力量的挤压,出现断裂与褶皱,有的上升为山丘,有的下降为盆地,庐山则因地壳上升而平地突起。到了新生代第三纪的喜马拉雅山运动,庐山又继续呈断块状隆起。庐山主峰大流阳峰与五老峰交相辉映,以其雄伟博大的身姿屹立于庐山东南部。

庐山:沧海桑田见证山脉

庐山,亦名匡庐、匡山。庐山地处江西九江市南,位于长江中游南岸,鄱阳湖滨,是集雄奇和秀丽于一体的驰名的风景胜地,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庐山风光

传说西周时,有位匡俗先生在山巅结庐,一心修炼。天子知道后屡次请他出山,又屡遭回避。周天子遂派使者四处搜寻,终于望见匡俗的居所,但遗憾的是,此时匡俗已羽化成仙,仅存所住草庐。后人便呼此山为匡庐、匡山、庐山,都是因为这种说法。实际上,匡山、庐山之得名,还是与前面提到的山岳形状有关。在《诗经·小雅·信南山》中早有记载:庐山平地拔起,其形恰如“中田有庐”,四周峻拔,中间平凹,山形如箕筐,故而得名庐山、匡山和匡庐。庐山还有敷山之别称。中国古代最早的方志山海经》中又称庐山为天子都、天子鄣、南鄣山等,形容其雄伟、高大与不凡的气势。

庐山属于中国淮阳弧形山系,是一座地垒式横断山。大约在8000万年前,该地区受到自南、北方向的淮阳弧形山系和江南古陆夹持力量的挤压,出现断裂与褶皱,有的上升为山丘,有的下降为盆地,庐山则因地壳上升而平地突起。到了新生代第三纪的喜马拉雅山运动,庐山又继续呈断块状隆起。此后又经第四纪冰川的作用,庐山雄奇挺秀的姿态,得以突兀于江湖之滨。庐山飞峙于长江边,紧靠着鄱阳湖,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地势。凭借湖光江景,它的气势又显得格外雄伟。李白在《庐山瑶》中曾这样描绘它的全貌: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庐山正当南斗的分野。古人将天上星宿和地上九州相对应,与星宿位置相当的地域称为“分野”。所以说庐山的高秀挺拔,好像一直延伸到了南斗的旁边。屏风九叠在庐山五老峰的东北,因为高入云霄,俨如天上的云锦般张开。庐山青黛色的影子倒映在鄱阳湖里,山北有双石高竦,名川石门,亦即金阙。三石梁即庐山三叠泉,从五老峰北崖口落在大磐石上,被石激散,喷洒在二级大磐石上经过这两次折迭,散而复聚,又曲折回绕往下倾泻,好像经过三道石桥一般。庐山有香炉峰,与双剑、文殊、鹤鸣诸峰合称秀峰,位于风景最美的山南,峰下有瀑布。“回崖”指山崖曲折,“沓嶂”则指峰嶂重叠。重峦叠嶂,曲折回环,青苍无涯,翠碧的山影与灿烂的红霞在朝阳下相互辉映。东望吴天,长空寥廓,鸟都飞不过去。登高眺望庐山的壮观景象,只见它横亘于天地之间,大江茫茫向东流去,万里黄云在风势中变幻不定。长江至浔阳(今九江)分为九道,波涛滚滚,如雪山奔流。在这首诗里诗仙李白以极大的气魄概括了庐山依山傍水的地形、明秀的风光和壮伟的气势。

庐山作为旅游观光的胜地,其游览起点一般自街心公园开始。在这里,白天能眺望万里长江,夜晚能观看九江城郊和山上的万家灯火。离公园不远的西湖因其形状像琴,又称做“如琴湖”,是庐山上的第二大人工湖。湖南岸是花径公园,迎面石门两边刻着“花开山寺;咏留诗人”的对联,门上横刻着“花径”两个大字,相传此地是白居易桃花之处。在牯岭西北处,是悬崖绝壁的天生石洞,洞门上刻有“仙人洞”三个字。门外不足一米即悬崖,崖旁一块横石悬空,叫做“蟾蜍石”。石背裂缝处还长着一株古松,称石松。如遇到云雾,登上此石,有云在脚下飞的感觉,故石上刻有“纵览云飞”四个字,洞口岩石像伸平的手指,称为佛手岩,岩下就是有名的仙人洞,洞深约有10米,可容数百人,相传这是唐代吕洞宾修仙之地。岩洞深处有“一滴泉”,泉水点点滴滴,清冽洁净,水含矿物质丰富,可浮起硬币。

庐山诸峰中最胜者为五老峰,海拔1436米,巍然耸立在庐山牯岭东南,东临鄱阳湖,削壁千仞,绵延数里。此峰是由大体水平的砂页岩构成,因垂直纹理、崩塌及风化等作用,形成峭壁参差、悬空错立、棱角锋利、层理清晰的伟岸身躯。从山麓明代所建的海会寺仰视群峰,酷似五位长者并坐,“五老峰”之名即因此而得。五峰中以第四峰最高,登峰之极顶,清晨可见朝霞喷吐,傍晚可见落日熔金。此外,五老峰还有一个奇异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看,山姿各异,有的像老僧盘座,有的像诗人吟咏,有的像勇士高歌,有的像渔翁垂钓。诗仙李白在《望庐山五老峰》中,曾这样赞美道:

庐山观云亭

庐山东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

吾将此地巢云松。

庐山主峰大流阳峰与五老峰交相辉映,以其雄伟博大的身姿屹立于庐山东南部。此峰为庐山最高峰,海拔1474米,峰顶有汉阳台,据说月明之夜可由此观望湖北汉阳灯火,因而得名。清代诗人曹龙树更有诗句“到此乾坤无障碍,遥从瀛海看蓬莱”,可见诗人登山极顶后有一种一览无余的感受。汉阳台上有石碣四面大字,北面刻有对联:

峰入何处飞来,历历汉阳,正是断魂速楚雨;

我欲乘风归去,茫茫禹迹,可能留命结桑田

此联是清代光绪年间当时知府王以敏游遍汉阳诸峰时写下的。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登汉阳峰时,做过这样精确的评价:“南瞰鄱阳,水天浩荡,西盼建昌,无不俯首失恃。”汉阳峰上布满黑松,矮小盘结,姿态古雅奇异,在别处罕见。夏天芙蓉盛开,遍布山沟边缘,将此峰装点得分外妖娆。

庐山山体多为砂页岩和变质岩,在断层和冰川作用下,悬崖峭壁、幽谷深壑比比皆是,其中最险奇的当推龙首崖。此崖壁削崖悬,系砂页岩因断层和垂直纹理发育而形成。险崖下临绝涧壁立于仞,由两块巨石构成,一块直立,深不见底;一块横卧其上,直插天池山腰,下面是绝壑,像苍龙昂首,因此起名龙首崖。站在崖上,可听到松涛和山泉之巨响,古人称之“奇绝”。崖下有狮子崖、方卵石、百丈梯等名胜。徐霞客当年就是以这里为起点登山的。

庐山成为驰名中外的风景旅游胜地,不仅在于它的峰峦巍峨挺秀,而且更在于其宜人的气候,绝妙的云景,以及令人心驰神往的瀑布等水景

盛夏,长江中下游的鄱阳湖盆地,暑气逼人,庐山北麓的九江市,最高温度达39℃以上,而庐山却凉爽如春,有“凉岛”之称,是理想的避暑胜地。此外,坐落在庐山山峦绿荫丛中风格独具的建筑群,千姿百态,展示了世界26个国家的建筑艺术,堪称世界别墅荟萃,享有别墅胜地之美誉。

庐山云雾,诡谲变幻,神秘莫测,每当冷空气南下到此,或是自西南方向的低气压到达前,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方,处处可见波状云连绵成片,犹如滔滔白浪,“瞬息之间,弥漫回合,白如雪,光如银,阔如海,似絮如毡,似烟如练,返照倒映,倏而紫翠,翻飞滚动,变幻无穷。”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数这云海胜景,云海因云雾受热力和动力影响后不断运动而形成。一旦运动剧烈,则云海四散,化为碎絮飘舞的另一番云景,真所谓“庐山之奇莫如云”。

庐山五老峰与汉阳峰之间有九十九条水汇成三峡涧,这里坡陡水急,涧中多大石,有长江三峡之势,终年急流汹涌,两岸松柏苍翠,涧上横跨观音桥。此桥乃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所造。清道光年间增建石栏桥,是单孔石桥,长24.4米,宽4米,用五排同型大块花岗石砌成一个整体,桥基立于东西悬崖之上,桥孔中刻有建桥纪事,系由九江石匠陈智福、陈智汪、陈智洪兄弟三人所建,古人赞其为巧夺天工,神施鬼设,是古代桥梁建筑工艺的珍贵遗产

庐山襟江带湖,踞三江之口,当四达之衢,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高僧羽士、文官武将,徜徉于山水之间,怡情养性,乐而忘返,兴之所至,泼墨挥毫,吟诗题咏。汉代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第一个登临庐山的旅行家。东晋的“书圣”王羲之、文学家陶渊明和南北朝的谢灵运都与庐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唐宋以来的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范仲淹岳飞文天祥等人,无不到此游历。他们在庐山上的一系列活动及其所留下的或多或少的各种痕迹,使庐山不仅山峻水秀,具有自然之美,而且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名山,点缀着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

西北麓的东林寺,是东晋时名僧慧远所建,是我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在佛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有重要意义。慧远20岁时从名僧道安出家,学习般若学,于东晋太元六年(381年)入庐山,太元十一年创建东林寺,在此讲学,后又创设白莲社(亦称莲社),倡导“弥陀净土法门”。后世推尊他为净土宗始祖,所以净土宗又称莲宗。东林寺前有一条虎溪,自南向西回流,上有石拱桥,相传慧远禅师苦修30余年,从不出户,就是送客也不过寺门前的石拱桥。若是过了,山上蹲着的“神虎”就会吼叫不止。一次,诗人陶渊明、山南道士陆修静羡名寻访,三人一见如故,谈儒论道。走时慧远禅师送客,三人边谈边走,不觉过了桥,“神虎”突然吼叫起来,三人相视而笑。“虎溪三笑”从此传为文坛佳话。至今在东林寺的佛殿里还挂着一副对联,记述当年的情景:

虎溪聚三人,三人三笑语;

莲池开一叶,一叶一如来。

当然,东林寺之闻名,不仅缘自这个“文苑佳话”,此外其中还保留着许多古迹和文物,有聪明泉、白莲池、石龙泉、出木泉等。此寺曾吸引国内外许多名僧来此求经拜佛,唐时极盛,有三百多间房屋,慧远和东林净土宗的教义也随之传入日本,至今日本东林教仍以庐山东林寺慧远为祖师。

历代文人慕名来此的也很多,盛唐著名山水诗人孟浩然有一首《晚泊浔阳望庐山》:

望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www.daowen.com)

全诗没有一个字正面描写山寺的形貌,而是着力传达其幽深远俗的神韵,进而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李白、白居易也有题西林寺的诗篇,尤以白居易为多。白居易曾在唐元和十年被贬为江州司马,途经浔阳。他在游庐山时,恰寄宿在东林寺,由于酷爱传为慧远所凿的莲池,遂写了《东林寺白莲》一诗: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飙散芳馨。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地行。

现在东林寺内主要建筑有神运殿、三笑堂、念佛堂(又称十八高贤影堂)、文殊阁等。神运殿后东窗下嵌有柳公权真迹残碑。念佛堂是当年慧远与雷次等十八人结白莲社共修净土、念佛诵经的地方。白莲社在后代文学作品中成为常用的典故。如今,寺前虎溪虽早已湮没,但虎溪桥尚存。历代文人在这里所题诗篇,都刻成石碑陈列在寺内。除有大书法家柳公权的真迹残碑外,还有李白、白居易、陆游、岳飞、王阳明等人的碑刻。

东林寺西面还有一座西林寺,最初是晋代沙门竺县的禅室,东晋太元二年(377年)始建为寺,比东林寺要早,唐宋两代香火很盛。元、明、清几度废毁重修,现尚存一栋殿宇。这里也有许多历代文人的题咏,白居易有《宿西林寺》,而苏轼的《题西林壁》更是尽人皆知。

梦幻仙境般的庐山

继东林寺、西林寺,又有归宗寺、大林寺等宗教建筑兴建。隋唐至五代,佛教势力兴盛时,庐山到处是浮屠。明、清时期,庐山佛事曾被朝野视为盛举。清乾隆时,庐山有归宗、秀峰、海会、栖贤、万杉等“五大丛林”;有东林、西林、大林、文殊、天地、圆通、铁佛寺等70多处寺庙;还有紫云、碧云、卧云、黄龙等20多处庵堂和楞伽、福海、上方等8处禅院。这些大大小小的庙宇,掩蔽在奇松怪石之中,飞瀑流水之后,钟楼之声伴随着肃肃松涛,诵经之音夹带着淙淙泉鸣,宁静中呈现出一片神圣端庄的气氛。庙宇与名山胜水、古树奇花浑然一体,构成别具一格的庐山佛教园林。

庐山归宗寺后有个羲之洞。据记载,王羲之为浔阳太守时,曾在庐山南部游览,解职后便在金轮峰下居住。东晋成康六年(340年),他的住宅被改为归宗寺。现寺已废,仅存铜鼎、巨钟各一座。寺后金轮峰下有玉帘瀑,落差40米,泻入深潭,潭旁有一石洞,洞中有乱石,可卧可坐,洞外有石屋残墙和石拱桥,这是王羲之读书练字的地方,人称羲之洞。洞东1千米,溪间一池,这是当年王羲之的鹅池。因他天生喜鹅,遂养鹅于此池,并在此练习鹅字。现池旁有历代文人留下的石刻。

庐山牯岭西北的悬崖绝壁上有两处遗迹,一是仙人洞前观妙亭下的“访仙石”,是仙人洞旁锦绣峰的御碑亭,这两处都与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中得到周颠帮助的故事有关。

朱元璋在元末参加红巾军起义,至正十六年(1356年)便攻占了建康。至正二十年,徐寿辉被自己的部将陈友谅所杀,陈友谅自立为皇帝,国号大汉,并攻击太平,直入建康,在江东桥被朱元璋击败。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会战,陈友谅中箭身死,金军大败。第二年,陈友谅之子投降。传说在鄱阳湖大战之时,有一个名叫周颠的疯和尚在南昌要饭,口唱“太平歌”,说朱元璋可做皇帝定太平。朱元璋得知后欣然邀他同行。作战时风雨大作,周颠于是立在船头向天呼叫,不一会儿就风平浪静了。后来周颠告辞,朱元璋问他要去哪里,他只答说:“我是庐山竹林寺的僧人。”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派人去庐山寻访周颠,不见其人,相传他已乘白鹿升天,于是朱元璋命人在峰下建访仙亭,“访仙石”就是当年使者寻找周颠的地方。又在锦绣峰上建御碑亭,亭内巨碑高达4米,碑上刻有《周颠仙传》和朱元璋所作的《颠仙诗》。

此外,庐山秀峰丛林之中还有一处李螺读书台。李螺即南唐中主,擅长填词,虽仅存四首,但首首绝佳。相传他当太子时曾在庐山读书。读书台故垒有石亭,亭内碑石为康熙帝所临摹米芾所书的碑石。台下石岩涧,刻有黄庭坚在北宋元祐六年写的“七佛偈”,还有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题字。

庐山龙首崖风景区

在庐山东南山麓的五老峰下,有中国最早的书院,也是宋代最高学府之一——白鹿洞书院,它与睢阳、石鼓、岳麓三个书院齐名,合称“天下四大书院”。它是唐朝李渤读书隐居处。传说李渤曾养一只白鹿,此鹿能通人性,李渤欲购买书墨纸砚,只要将袋子与钱系在鹿角上,白鹿即能来到城里,如数购买,因此人称此鹿为白鹿先生。这里四山回合,俨然如一天然山洞,故称白鹿洞。到了南唐升元时期(937~942年),这里正式建成“庐山国学”,于宋初扩大为书院。在遭战乱焚毁后,宋代理学家朱熹上书孝宗皇帝重建书院,并在此亲自讲学,为当时社会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白鹿洞书院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白鹿洞书院原有古式建筑360多间,殿宇书堂、楼台亭榭、莲池小桥及牌楼石坊错落有致,布局得当。这里胜迹如林,古林参天,景色静谧优美,于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庐山南麓黄龙山下有温泉,原名“古灵汤院”“星子温泉”,可治疗关节炎、胃病、支气管炎、皮肤病和神经衰弱等疾病。李时珍曾记“庐山温泉有四孔,可以熟鸡蛋”。白居易还专用一首诗吟咏庐山温泉:

二眼汤泉流向东,

浸泥烧草暖无功。

骊山温泉因何事,

流向金铺玉凳来。

庐山不仅风景奇秀,云雾缭绕,具有众多的人文景观,而且因其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又有丰富的物产,远近闻名。

庐山云雾茶乃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叶绿匀齐、条索紧细、青翠多毫、汤色澈明、馥郁芬芳、营养丰富,为茶中绝佳之品,宋代时被列入“贡茶”。清朝诗人王世懋还曾作诗赞美庐山云雾茶:

金芽碧玉云中生,

赞美桃李莫如君。

五老峰下成绿海,

茶香千里万年名。

生长在庐山悬崖绝壁上的石耳,也是庐山的著名特产。它属一种地衣植物,体扁平,表面布满褐色绒毛,底面光滑灰白,形似木耳,故称石耳。石耳营养丰富,含肝糖、胶质、铁、磷、钙等多种营养,是一种高蛋白质滋补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石耳,庐山亦多。”又云:“石耳气味甘、平、无毒,久食益色,至老不改。”

庐山还生长一种名叫石鸡的蛙类,因其肉质细嫩,胜似鸡肉而得名,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名贵佳肴。它主要生活在庐山涧水岩洞或石缝中,又喜在峰峦奇秀、林壑幽雅、浓阴遮蔽的峡谷飞瀑泉中栖生。

石鱼因巢栖庐山深潭、河谷泉水石隙中而得名,体色透明,体长一般在30~40毫米左右,为鱼类中最小的一种,是名贵食用鱼类之一,滋补名菜。

“匡庐奇秀甲天下”,集雄奇、俊秀于一身的庐山,以其挺俊的山峰、变幻莫测的云海,神奇多姿的飞瀑流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适宜的气候而闻名中外,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江之滨,成为中华大地的一枝奇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