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土木测量学第2版:经纬仪测绘法

土木测量学第2版:经纬仪测绘法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测站操作步骤经纬仪测绘法是用经纬仪按极坐标法测量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经纬仪测绘法是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绘图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定碎部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

土木测量学第2版:经纬仪测绘法

1)测站操作步骤

经纬仪测绘法是用经纬仪按极坐标法测量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根据测定的数据,用量角器和比例尺将碎部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再对照实地勾绘地形图,这种方法称为模拟法成图。

经纬仪测绘法是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绘图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定碎部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水平距离和高差均用视距测量方法测量。此法操作简单、灵活,适用于各类地区的地形图测绘,而且是在现场边测边绘,便于检查碎部有无遗漏及观测、计算错误。

图9-15 经纬仪测绘法

经纬仪测绘法在一个测站上的操作步骤如下:

(1)安置仪器:如图9-15所示,安置仪器于测站点(控制点)A上,量取仪器高i。

(2)定向:后视另一控制点B,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3)立尺:立尺员依次将标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立标尺前,立尺员应弄清实测范围和实地情况,初步拟定立尺点,并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跑尺路线。立尺点数量应视测区的地物、地貌的分布情况而定,一般要求立尺点分布均匀、一点多用、不漏点。

(4)观测:转动照准部,瞄准点1上的标尺,读取视距间隔l,中丝读数v,竖盘盘左读数L及水平角读数β。

(5)计算:先由竖盘读数L计算竖直角α=90°-L,按视距测量方法用计算器计算出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程。

(6)展绘碎部点:用细针将量角器的圆心插在图纸上测站点a处,转动量角器,将量角器上等于β角值(碎部点1为102°00′)的刻划线对准起始方向线ab(图9-16),此时量角器的零方向便是碎部点1的方向,然后用测图比例尺按测得的水平距离在该方向上定出点1的位置,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

图9-16 地形测量量角器(www.daowen.com)

同法,测出其余各碎部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绘于图上,并随测随绘等高线和地物。

为了检查测图质量,仪器搬到下一测站时,应先观测前站所测的某些明显碎部点,以检查由两个测站测得该点平面位置和高程是否相符。如相差较大,则应查明原因,纠正错误,再继续进行测绘。

若测区面积较大,可分成若干图幅,分别测绘,最后拼接成全区地形图。为了相邻图幅的拼接,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10mm。

在测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为方便绘图员工作,观测员在观测时,应先读取水平角,再读取视距尺的三丝读数和竖盘读数;在读取竖盘读数时,要注意检查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是否居中;读数时,水平角估读至5′,竖盘读数估读至1′即可,每观测20~30个碎部点后,应重新瞄准起始方向检查其变化情况,经纬仪测绘法起始方向水平度盘读数偏差不得超过3′,定向边的边长不宜短于图上10cm。

②立尺人员在跑点前,应先与观测员和绘图员商定跑尺路线;立尺时,应将标尺竖直,并随时观察立尺点周围情况,弄清碎部点之间的关系,地形复杂时还需绘出草图,以协助绘图人员做好绘图工作。

③绘图人员要注意图面正确、整洁,注记清晰,并做到随测点,随展绘,随检查。

④当每站工作结束后,应进行检查,在确认地物、地貌无测错或漏测时,方可迁站。

2)测站点的增设

在测图过程中,由于地物分布的复杂性,往往会发现已有的图根控制点还不够用,此时可以用支点法等方法临时增设(加密)一些测站点。

(1)支点法

在现场选定需要增设的测站点,用极坐标法测定其在图上的位置,称为支点法。由于测站点的精度必须高于一般地物点,因此规定:增设支点前必须对仪器(经纬仪、平板仪、全站仪等)重新检查定向;支点的边长不宜超过测站定向边的边长;支点边长要进行往返丈量或两次测定,其差数不应大于1/200。对于增设测站点的高程,则可以根据已知高程的图根点用水准仪或经纬仪视距法测定,其往返高差的较差不得超过1/7等高距。

(2)内、外分点法

内、外分点法,是一种在已知直线方向上按距离定位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在通视条件好、便于量距和设站的任意两控制点连线(内分点)或其延长线(外分点)上增补测站点。利用已知边内、外分点建立测站,不需要观测水平角,控制点至测站点间的距离、高差的测定与检核,均与支点法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