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经纬仪导线在野外施测完毕后,即可进行内业计算。计算前应该先做以下工作:
(1)整理和检查导线测量的记录。
(2)将倾斜改正数加到导线边的实测长度上,得出导线边的最后边长。
(3)将已知数据和整理好的测量成果填入坐标计算表中。
(4)根据导线边长和角度按比例绘制导线略图。
这些成果整理工作很重要,应予以重视。
2)内业计算步骤
经纬仪导线计算的目的是求得各导线点的坐标,并根据求得的各点坐标精确地绘制导线图。导线计算一般可分为以下五个步骤进行:①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②坐标方位角的推算;③坐标增量的计算;④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⑤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3)闭合导线的计算
图8-11 闭合导线略图
现以图8-11所注的数据为例,结合“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的使用,说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的步骤。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①计算角度闭合差
如图8-11所示,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为:
∑β理=(n-2)×180° (8-8)
式中:n——导线边数或转折角数。
由于观测水平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实测的内角之和∑β测不等于理论值∑β理,两者之差,称为角度闭合差,用fβ表示,即:
fβ=∑β测-∑β理=∑β测-(n-2)×180° (8-9)
②计算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
角度闭合差的大小反映了水平角观测的质量。导线计算中的闭合差是由于观测值中存在误差而产生的,因此闭合差的大小将反映出观测值的误差大小。如果闭合差过大,则表明观测值中的误差太大。为了限制观测值的误差值,在导线计算中常对闭合差给以一个容许值,通常称为限差。
各级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fβ见表8-2,其中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fβ限的计算公式为:
如果|fβ|>|fβ限|,说明所测水平角不符合要求,应对水平角重新检查或重测。
如果fβ≤|fβ限|,说明所测水平角符合要求,可对所测水平角进行调整。
③计算水平角改正数
如角度闭合差不超过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则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水平角中,也就是每个水平角加相同的改正数vβ。vβ的计算公式为:
当fβ不能被n整除时,在有效数字位内允许凑整。
计算检核:水平角改正数之和应与角度闭合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即:
∑vβ=-fβ
④计算改正后的水平角
改正后的水平角βi改等于所测水平角加上水平角改正数:
βi改=βi+vβ (8-12)
计算检核:改正后的闭合导线内角之和应为(n-2)×180°,本例为540°。
本例中fβ、fβ限的计算见表8-4辅助计算栏,水平角的改正数和改正后的水平角见表8-4第2栏。
(2)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根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改正后的水平角,按式(8-2)和式(8-3)推算其他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
本例观测左角,按式(8-2)推算出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填入表8-4的第4栏内。
计算检核:最后推算出起始边坐标方位角,它应与原有的起始边已知坐标方位角相等,否则应重新检查计算。
(3)坐标增量的计算
根据已推算出的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相应边的边长,按坐标正算公式即式(8-4)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例如,导线边1~2的坐标增量为: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其他各边的坐标增量值,填入表8-4的第6、7两栏的相应格内。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①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如图8-12(a)所示,闭合导线,纵、横坐标增量代数和的理论值应为零,即:
图8-12 坐标增量闭合差
实际上由于导线边长测量误差和角度闭合差调整后的残余误差,使得实际计算所得的∑Δx测、∑Δy测不等于零,从而产生纵坐标增量闭合差fx和横坐标增量闭合差fy,即:
②计算导线全长闭合差fD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fk
从图8-12(b)可以看出,由于坐标增量闭合差fx、fy的存在,使导线不能闭合,1-1′之长度fD称为导线全长闭合差,并用下式计算:
仅从fD值的大小还不能说明导线测量的精度,衡量导线测量的精度还应该考虑到导线的总长。将fD与导线全长∑D相比,以分子为1的分数表示,称为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fk,即:
以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fk来衡量导线测量的精度,fk的分母越大,精度越高。不同等级的导线,其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容许fk限值参见表8-2,图根导线的fk限为1/2000。
如果fk>fk限,说明成果不合格,此时应对导线的内业计算和外业工作进行检查,必要时须重测。
如果fk≤fk限,说明测量成果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调整。(www.daowen.com)
本例中fx、fy、fD及fk的计算见表8-4辅助计算栏。
③调整坐标增量闭合差
调整的原则是将fx、fy反号,并按与边长成正比的原则,分配到各边对应的纵、横坐标增量中去。以vxi、vyi分别表示第i边的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即:
本例中导线边1~2的坐标增量改正数为:vx12=+0.010,vy12=-0.013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其他各导线边的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填入表8-4的第6、7栏坐标增量值相应方格的上方。
计算检核: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之和应满足下式:
④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各边坐标增量计算值加上相应的改正数,即得各边的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本例中导线边1~2改正后的坐标增量为:
Δx12=183.302+(+0.010)=180.312
Δy12=-83.922+(-0.013)=-83.935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其他各导线边改正后坐标增量,填入表8-4的第8、9栏内。
计算检核:改正后纵、横坐标增量之代数和应分别为零。
(5)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根据起始点1的已知坐标和改正后各导线边的坐标增量,按下式依次推算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将推算出的各导线点坐标,填入表8-4中的第10、11栏内。
最后还应再次推算起始点1的坐标,其值应与原有的已知值相等,以作为计算检核。
以上整个计算过程见表8-4。
4)附合导线的计算
附合导线的坐标计算与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步骤和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在计算角度闭合差与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的公式稍有差别。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①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为从一已知边方位角出发,使用观测角推算另一条已知边,推算方位角和已知方位角之差。如图8-13所示,根据起始边AB的坐标方位角αAB及观测的各右角,按式(8-3)推算CD边的坐标方位角αCD。
图8-13 附合导线略图
αB1=αAB+180°-βB
α12=αB1+180°-β1
α23=α12+180°-β2
α3C=α23+180°-β3
αCD=α3C+180°-βC
将上式相加,得:
αCD=αAB+5×180°-∑β右
写成一般公式,右角观测值之理论值应满足:
若观测左角,则左角观测值之理论值应满足:
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fβ为:
fβ=∑β测-∑β理 (8-23)
②调整角度闭合差
当角度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则将角度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到各角。
(2)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根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改正后的水平角,按式(8-2)和式(8-3)推算其他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
(3)坐标增量的计算
根据导线各边的方位角和边长,计算各坐标增量,计算方法和闭合导线相同。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分配
因为附合导线的起点与终点不一致,所以理论上的纵横坐标增量之和不等于零,而是等于两端已知点的纵横坐标之差,即:
∑Δx理=x终-x始
∑Δy理=y终-y始
表8-4 闭合导线解算表
由于测角和量边都存在误差,计算得到的纵横坐标增量的总和∑Δx测、∑Δy测与其理论值不一致,而是产生坐标增量闭合差fx、fy,即:
fx=∑Δx测-∑Δx理=∑Δx测-(x终-x始)
fy=∑Δy测-∑Δy理=∑Δy测-(y终-y始)
(5)坐标的计算
坐标增量闭合差分配以后,根据导线一端的高级控制点的坐标,以及改正后的坐标增量,按照导线坐标计算的方法,逐点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最后算出的另一端的高级控制点的坐标,应与其已知值相同,以此作为检核。整个附合导线的计算过程参见表8-5。
表8-5 附合导线解算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