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量与观测值
测量是采用一定的仪器、工具、方法对地物、地貌的几何要素进行量测,量测获得的数据叫做观测值。在实际工作中,对同一个量进行多次观测时所得到的各个结果却互有差异;或者对若干个量进行观测时,本来这几个量之间应该满足某一理论值,而实际观测结果往往不等于该理论值,比如对一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进行观测,发现其和并不等于180°。这种差异是测量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由于观测值中包含有各种误差的缘故。
2)测量误差及其来源
测量中的被观测量客观上都存在一个真实值或理论值,对该量进行观测得到观测值,观测值li与真实值(或理论值)X之差称为真误差Δi,即:
Δi=li-X(i=1,2,3,…,n) (7-1)
测量误差的来源主要为以下3个方面:
(1)测量仪器设备
测量都是利用特定的仪器、工具进行的,由于仪器设计、材料、制造不尽完善及仪器本身构造上的缺陷,每一种仪器只能达到一定限度的精密度,从而使观测结果的精确度受到限制。此外,仪器长期使用后也会受到震动、磨损,使观测结果产生误差。(www.daowen.com)
(2)观测者
测量是由观测者完成的,人的感觉器官的鉴别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观测者在仪器的安置、照准、读数等工作中都会产生误差。此外,观测者的工作态度、操作水平也会对测量结果的精确度产生影响。
(3)外界环境条件
外界环境条件是指野外观测过程中外界条件的因素,如温度、湿度、风力等天气的变化,植被的不同,地面土质松紧的差异,地形的起伏,周围建筑物的状况,以及太阳光线的强弱、照射的角度大小等。
风力大会使测量仪器不稳,地面松软可使测量仪器下沉,强烈的阳光照射会使水准管变形,太阳的高度角、地形和地面植被决定了地面大气温度梯度,观测视线穿过不同温度梯度的大气介质或靠近反光物体,都会使视线弯曲,产生折光现象。这些都会使观测结果产生误差。
3)等精度观测与非等精度观测
测量仪器设备、观测者和观测时的外界环境条件是引起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通常称为观测条件。对同一个量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进行的各次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对同一个量在不同的观测条件下进行的各次观测,称为非等精度观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