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GPS测量在土木工程测量实施中的应用

GPS测量在土木工程测量实施中的应用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GPS测量实施的工作程序可分为技术设计、选点与建立标志、外业观测、成果检核、GPS网型的平差计算以及技术总结等几个阶段。GPS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精度指标和网型的图形设计等方面。因此,GPS测量获得的坐标是不同于我们常用的大地坐标的。3)GPS外业观测在进行GPS测量之前,必须做好一切外业准备工作,以保证整个外业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GPS外业测量的主要工作如下。

GPS测量在土木工程测量实施中的应用

GPS测量实施的工作程序可分为技术设计、选点与建立标志、外业观测、成果检核、GPS网型的平差计算以及技术总结等几个阶段。

1)技术设计

GPS控制测量宜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方法,控制网的技术设计是建立GPS网的第一步,技术设计的依据是国家测绘局颁发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及建设部颁发的《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GPS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精度指标和网型的图形设计等方面。

(1)GPS测量的精度标准

国家测绘局制订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将GPS的测量精度分为A~E五级,以适应不同范围、不同用途要求的GPS工程,表6-1列出了规范对不同级别GPS控制网精度的要求。

GPS测量的精度标准通常也用网中相邻点之间的距离中误差来表示,其形式为:

式中:md——距离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ppm);

d——相邻点间的距离(km)。

表6-1 GPS网的分级精度指标(一)

表6-2 GPS网的分级精度指标(二)

(2)GPS网型的图形设计

采用静态相对定位观测的GPS网的布设应根据作业时卫星状况、预期达到的精度、成果可靠性等综合考虑,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

适当地分级布设GPS网,也便于GPS网的数据处理和成果检核分阶段进行;通常在进行GPS网设计时,需要顾及测站选址、仪器设备装置与后勤交通保障等因素;当观测点位、接收机数量确定后,还需要设计各观测时段的时间及接收机的搬站顺序。

GPS网型应根据同一时间段内观测的基线边构成闭合图形为原则,来构成不同结点数的同步环,如三角形(三个接收机)、N边形(N个接收机)等,以此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因此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和混连式是构网的四种基本形式。实际上根据作业条件,图形布设形式的选择取决于工程所要求的精度、GPS接收机台数及野外条件等因素,应灵活选择。

图6-12 GPS网的图形布设

点连式是指只通过一个公共点将相邻的同步图形连接在一起。点连式布网由于不能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形成一定的检核条件,图形强度低,而且一个连接点或一个同步环发生问题,影响到后面所有的同步图形。因此这种布网形式一般不能单独使用。

边连式是通过一条边将相邻的同步图形连接在一起。与点连式相比,边连式观测作业方式可以形成较多的重复基线与独立环,具有较好的图形强度与较高的作业效率

网连式就是相邻的同步图形间有3个以上的公共点,相邻图形有一定的重叠。采用这种形式所测设的GPS网具有很强的图形强度,但作业效率很低,一般仅适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控制网。

在实际作业中,由于以上几种布网方案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一般不单独采用一种形式,而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采用以上几种布网方式,称为混连式。混连式是实际作业中最常用的作业方式。

(3)坐标系统与起算数据

GPS测量得到的是GPS基线向量(两点的坐标差),其坐标基准为WGS-84坐标系,而实际工程中,需要的是属于国家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中的坐标。为此,在GPS网的技术设计中,必须说明GPS网的成果所采用的坐标系统和起算数据。

WGS-84系统与我国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相比,彼此之间不仅采用的椭球不同,而且定位和定向均不同。因此,GPS测量获得的坐标是不同于我们常用的大地坐标的。为获得大地坐标,必须在两坐标系之间进行转换。为解决两坐标系间的转换,可采用类似区域网平差中绝对定向的方法,即在该需要转换区域内选择3个以上均匀分布的控制点,已知它们在两个坐标系中的坐标,通过空间相似变换求得7个待定系数:3个平移参数、3个旋转参数和1个缩放参数。但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转换精度较低。常用的方法是首先对GPS网在WGS-84坐标中单独平差处理,然后再以两个以上的地面控制点作为起始点,在大地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中进行一次平差处理,可以获得较高的控制测量精度。(www.daowen.com)

GPS测定的高程是WGS-84坐标系中的大地高,与我国采用的1985年黄海国家高程基准正常高之间也需要进行转换。为了得到GPS点的正常高,应使一定数量的GPS点与水准点重合,或者对部分GPS点联测水准。若需要进行水准联测,则在进行GPS布点时应对此加以考虑。

2)选点与建立标志

和常规测量相比,GPS测站不要求相邻点间通视,因此网形结构灵活,选点工作较常规测量要简便得多。选点前应根据测量任务和测区状况,收集有关测区的资料。

由于GPS测量不需要点间通视,而且网的结构比较灵活,因此选点工作较常规测量要简便。选点前,收集有关布网任务、测区资料、已有各类控制点、卫星地面站的资料,了解测区内交通、通讯、气象等情况,以便恰当地选定GPS点的点位。在选定GPS点点位时,应遵守以下原则:

(1)周围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

(2)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应大于200m;远离高压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传送通道,其距离应大于50m。

(3)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如大型建筑物、大面积水域等)。

(4)交通方便,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

(5)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

为了较长期地保存点位,GPS控制点一般应设置具有中心标志的标石,精确地标志点位,点的标石和标志必须稳定、坚固。最后,应绘制点之记、测站环视图和GPS网图,作为提交的选点技术资料。

3)GPS外业观测

在进行GPS测量之前,必须做好一切外业准备工作,以保证整个外业工作的顺利实施。外业准备工作一般包括测区的踏勘、资料收集、技术设计书的编写、设备的准备与人员安排、观测计划的拟订、GPS仪器的选择与检验。GPS观测工作主要包括天线安置、观测作业、观测记录、观测成果的外业检核4个过程。因此,GPS外业测量的主要工作如下。

(1)GPS接收机的检查

一般性检查:检查接收机各部件是否齐全、完好,紧固部件是否松动与脱落,资料是否齐全等。

通电检验:检验的主要项目包括设备通电后有关信号灯、按键、显示系统和仪表工作情况,以及自测试系统工作情况。当自测试正常后,按操作步骤进行卫星捕获与跟踪,以检验其工作情况。

(2)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及观测时段的选择

GPS定位精度与观测卫星的几何图形有密切关系。卫星几何图形的强度越好,定位精度就越高。卫星分布范围越大,则定位精度就越高。因此,观测前要编制卫星可见性预报,选择最佳观测时段,拟定观测计划。

(3)天线安置

天线的精确安置是实现精密定位的前提。一般情况下,天线应尽量利用三脚架安置在标志中心的垂线方向上,对中误差不大于3mm。架设天线不宜过低,一般应距地面1.5m以上。天线的圆水准气泡必须居中;天线定向标志线应指向正北,并顾及当地磁偏角的影响,以减弱相位中心偏差的影响,定向误差不超过±5°。天线安置后,应在各观测时段的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量高之差不应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

(4)安置GPS接收机并开机观测

在离天线的适当位置的安全处安放接收机,用电缆把接收机与电源、天线及控制器连接好,确认无误后,打开电源开关,进行预热和静置。在需要观测时输入测站名、卫星截止高度角、卫星信号采样间隔等。一个时段的测量工作结束后要查看仪器高和测站名是否输入,确保无误后再关机,关电源,迁站。为削弱电离层的影响,安排一部分时段在夜间观测。

(5)观测记录与测量手簿

外业观测过程中,所有的观测数据和资料都应妥善记录。观测记录主要由接收设备自动完成,数据自动记录。其内容包括:GPS卫星星历、卫星钟差参数、同一历元的伪距观测值、载波相位观测值、大气折射修正参数、实时绝对定位结果等。至于测站的信息,包括观测站点点号、时段号、近似坐标、天线高等,通常是由观测人员在观测过程中手工输入接收机。测量手簿在观测过程中由观测人员填写,不得测后补记。手簿的内容还包括天气状况、气象元素、观测人员等内容。

4)成果检核与数据处理

当外业观测工作完成后,当天即将观测数据下载到计算机中,对外业观测数据及时进行严格检查,对外业预处理成果,按规范要求进行严格检查、分析,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重测和补测,确保外业成果无误。当进行了数据的检核后,就可以将基线向量组网进行平差了。当完成基线向量解算后,应对解算成果进行检核,常见的有同步环和异步环的检测。根据规范要求的精度,剔除误差大的数据,必要时还需要进行重测。

同步环:同步环坐标分量及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得超过2ppm与3ppm。

非同步环:非同步环闭合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