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保育院南迁时只有四岁的陈淮淮
保育院里的孩子们长期与父母分离,负责他们学习与生活的老师和保育员,便成了孩子们的“妈妈”。1949年3月,保育院搬往青州城,华东局机关留守处卡车和马拉大车不够用,李、邓二位大姐决定:东西用卡车拉走,工作人员步行,孩子们坐马拉大车。为了防止孩子们从大车上掉下来,保育员坐在大车四周边上,把孩子们围在中间。1949年6月份,保育院从青州南迁上海。当时共有孩子85人、工作人员37人,还有奶牛三头和被褥、衣服、生活用品等行李包裹300多件。在火车上由于座位少,让小孩睡在椅子上,工作人员坐在地板上。火车到达浦口,因没有车厢不能继续前进,大家只好下车,在露天里住了一夜。保育员坐成个圆圈,小孩子睡在中间。这样既能避免孩子乱走失散,又能给他们挡风,免受风寒。战争年代缺医少药,预防不足,传染病来了,孩子一病就是一大片。有一次,一个班的孩子全得了麻疹,在保育员的精心护理下,多数孩子们很快痊愈,但1岁多的小女孩陈淮淮,却并发了肺炎,高烧几天不退,昏迷不醒,情况十分危急。“一定要救活这个孩子!”邓六金院长万分焦急,“淮淮的爸爸南下临走前把孩子托付给我们。我们一定要在淮淮爸爸回来时,把健康的孩子交给他!”当时只有青霉素能救淮淮,可整个华东局机关也找不到一支。怎么办?“济南可能有。”有的同志说。“去济南!”邓六金当机立断,要了两匹马,带领医务员丛树贞,连夜从大官营出发,一口气跑了300多里路,来到刚刚解放的济南市,最后在一个教会医院里买到了两盒青霉素。她们又不顾疲劳,连夜返回保育院给淮淮注射。淮淮终于转危为安,得救了。保育院在大官营期间,共发生过3次流行性传染病,生病儿童87人,全部康复。(www.daowen.com)
为了让孩子们生活得更快乐,老师们动足脑筋,自己动手为他们制作了秋千、滑梯、跷跷板等户外活动器具,还在自然环境课教小朋友种蚕豆,带领小朋友松土、拔野草、捡杂物等,增进了他们的有关知识,提高了动手和观察能力,培养了他们爱劳动的高尚情操。老师们的关爱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使孩子们非常热爱保育院这个大“家”。有一次星期六的下午,贺绿汀派车来接她的女儿贺圆圆回家,但到处找不到她的踪影。当时老师和保育员急得团团转。谁知道她躲在宿舍的床底下,紧靠着墙藏着。后来总算被找到了,可是任凭怎么哄劝,她就是不肯回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