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档案里的山东红色记忆》:如何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档案里的山东红色记忆》:如何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所有这些,都没有难倒《大众日报》的创办者,他们以顽强的毅力苦练基本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适应了创刊的要求。加上敌人的处处封锁,报纸的发行工作是艰难而危险的,主要靠我党的交通员徒步肩挑来完成。就这样,《大众日报》靠着交通员们越过千山万水,冲破种种险阻艰难,发往全省各地及大江南北。

《档案里的山东红色记忆》:如何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那时,在沂水王庄这样一个交通闭塞的小山村里,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创办一个党报是要面临很多困难的。

第一个困难是干部问题。编辑部中只有匡亚明一人具有写作经验,其他人都是刚参加抗战工作的青年。缺乏实际革命斗争的锻炼,因此,在开始一段时间内,匡亚明同志不仅要根据山东分局的布置,制定报纸宣传方针、要求,还要撰写社论和文章,而且要帮助各版编辑改稿、划版,手把手向编辑传授业务知识;电务室3名实习报务员,由于业务技术不过关,开始收报时还不能抄全字码,无法译出成段文字;印刷厂虽然找到了几个印刷工人,但没有一个曾排印过报纸,于是更增加了编辑工作的困难,编辑要一字不差地计算字数,画好版样,才能送到印刷厂去。但所有这些,都没有难倒《大众日报》的创办者,他们以顽强的毅力苦练基本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适应了创刊的要求。

第二个困难是印刷问题。为随时应付日本侵略者的偷袭和“扫荡”,报社的印刷厂设在距编辑部八九里路、非常隐蔽的小山村云头峪,当时印刷厂有破旧的四开机、脚蹬机各一部,一些残缺不全的铅字。有老工人十余人,练习生十余人。厂房是借用农民的小草屋,整个厂房和工作室不足50平方米,一头放字架,另一头安装印刷机。门窗又矮又小,屋内既黑又冷。拣字、拼版工人用瓦盆点了两盏油灯还看不清铅字,只好又在字盘上点一支蜡烛。稍一不慎,不是烫了手,就是烧了眉毛和头发,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冬,室内又没有取暖的火炉。工人手冻麻木了,拿不住铅字。只好停下来搓搓手,跺跺脚,活动活动身子,稍稍暖和一些,继续干。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到伙房领点木柴和秫秸煤一烘寒气。可是这一来,又弄得满屋是烟,呛得人睁不开眼。(www.daowen.com)

第三个困难是发行问题。王庄地处沂蒙山区中心腹地,本来交通道路就非常闭塞,极少与外地有来往联系,交通一般都靠徒步,连独轮小车和牲口运输都很少。加上敌人的处处封锁,报纸的发行工作是艰难而危险的,主要靠我党的交通员徒步肩挑来完成。每期报纸印刷前,由交通员将底稿送云头峪印刷厂排印;印出报纸后,再由交通员用担子挑回王庄分发。为了穿过一条条封锁线,那些英勇而平凡的交通员,通常得利用晚间冒着生命的危险送报。当时并无完善的发行系统,营业部在沂水县夏蔚设报社总发行处,在沂水县黄山铺、蒙阴县坦埠设代销处,报纸一部分由代销员销售,另一部分交山东纵队交通总站送各地八路军办事处代销。就这样,《大众日报》靠着交通员们越过千山万水,冲破种种险阻艰难,发往全省各地及大江南北。

此外,诸如纸张、油墨、铅字等等困难,都时时威胁着报社的同志们,但是,在党的领导下,全体报社同志团结一致,终于克服了所有困难,1939年1月1 日,期盼已久的《大众日报》创刊号终于诞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