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展开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在华北地区,以游击战为主,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抗击日军。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东八路军和人民抗日武装力量还很薄弱,无论在人力、财力还是武器装备上都处在非常困难的时期。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创建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已经成为发展游击战争、坚持持久战的关键。为了能够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动员组织和鼓舞人民群众积极抗日,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决定创办一份能够作为山东人民抗战号角的报纸。
省委委派刘导生、匡亚明着手报纸的筹办,刘导生抗战前是北平民先总队部负责人之一,“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北京大学的领导人。平津沦陷后,动员和组织大批平津同学到山东参加抗战工作,省委任命他为报社社长。匡亚明同志是原上海大学毕业生,文化水平较高,省委任命他为总编辑。省委当时有两部电台,一部是战报台,一部是新闻台,为了便于报社接收新闻,省委把新闻台调拨给了报社。还调给由电训班毕业的三个实习报务员、三个译电员;又从干校调来一批爱好写作的有中学文化程度的青年培养做记者。后来,《青年报》全体人员集体加入了《大众日报》社,壮大了报社队伍。沂水《青年报》创办于1938年3月,由爱国进步青年李戴、马民、张惠、安然、刘力子、刘承塾等创办,经边区省委动员,《青年报》全体人员于11月中旬集体加入《大众日报》社,同时带去了青年报社的七支步枪,一台收音机,一架油印机、两部电话机和一推车电池、油墨、新闻纸等物资。他们的到来,为《大众日报》提供了现成的办报人员和重要的办报物资。1938年12月,根据中央决定,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中共山东分局。《大众日报》就作为中共山东分局的机关报筹办。很快,报社编辑室、电务室、印刷厂、包括负责经营和发行的营业部都成立起来了。编辑室与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一起,驻沂水县王庄,有编辑5人,主任马民;电务室负责人是刘承塾,有3名实习报务员和一部收报机;营业部共有6个人,由刘力子负责;印刷厂设在王庄村北四公里外的小山村云头峪,厂长于一川,指导员郭克刚。(www.daowen.com)
创刊之前,中共山东分局书记郭洪涛和刘导生、匡亚明谈话,敲定了办报的三个原则。“一是党的报纸,二是有利于统一战线,三是广泛发动群众。”匡亚明建议说,报纸的宗旨是“立足于大众,大众办,大众看”,名字就叫“大众日报”吧。郭洪涛说很好,名副其实为大众人民服务。两人的一番讨论,既确定了这张报纸的名字,也框定了这张报纸的灵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