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剥削有侵略就有反抗。我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千方百计与日军展开争夺,将其“产金报国之实效”的美梦彻底打破。
1938年,中共胶东特委开创了蓬黄掖抗日根据地。特委机关和部队移住玲珑山北麓一带,后通过相继建立的采金委员会、工会、玲珑采金局、玲珑武工队、敌工站等组织,担负着领导群众发展黄金生产,组织敌占金矿的工人开展反掠夺的斗争任务,在金矿周围点燃了抗日烽火。
山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玲珑矿区工人工作与矿业发展情况》提道:“工会与矿务局同敌人展开争夺工人及矿商的斗争,在这时东西(玲珑、灵山)矿区合并成立了总工会,下设四个分会。对敌的斗争方式:1.开辟与试采蚕庄周围十里以外的小矿洞小金线,安置失业的工人。2.制止不是会员的工人到敌人那里做工。一方面派参加工会的工人到敌人那里进行破坏怠工(有的一个炮眼放三天,有的只打毛不打金线,有的破坏洞子,女工推磨往磨里放油、放肥皂,使敌人得不着金),因工人的破坏,洞内金线的变化,使敌人就放弃了开采。当时工会与矿务局的工作是逐步向里推进(在这时工作也达到敌人的脚跟),我们配合政府消除了两个罪大恶极的矿商。”
《玲珑矿历史》也提道:“工人在这种情况下,不是消极怠工便是有计划地破坏生产。如鬼子在张家岑作洞子,工人偏不给他往正线上打,使他不得不放下此洞子的开采。”
从以上描述看,胶东党组织领导下的工会在保护工人,积极组织群众大力发展黄金生产的同时,带领抗日群众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反掠夺斗争。通过自行创办金矿、夺取金矿、消极怠工、从敌人手中夺金等多种手段扩大黄金产量。(www.daowen.com)
我党组织通过建立地下收购站收购矿工们夺取的黄金和物资。据当时地下收购站负责人回忆,从1939年到1945年,收购钢材50余吨、炸药10余吨、水银25公斤、黄金13万余两(包括从敌占区矿商中收购的),黄金送到抗日民主政府或中共地方领导机关,物资直接供应了八路军及其军工厂。
胶东抗日主力部队不断袭扰日军的黄金物资运输线。在党组织和矿工不断提供情报的配合下,胶东抗日主力部队先后在日军运输线沿线的沙埠村、小李家、张华山头、槐树庄、黄山馆等地,多次伏击玲珑金矿的运输车队,炸毁汽车30余辆,消灭日伪军300余人,缴获了大批物资。
党的地下组织和敌工站、武工队等也各显其能。从1939年到1945年日本投降,共瓦解敌军180余人,伪军投诚者158人。当年在玲珑金矿任选矿课长的日本人山本市朗回忆说:“到了1944年下半年和1945年上半年,玲珑矿区内外几乎成了八路的天下,连我的助手好朋友姜选也是八路(地下党员)……。在矿内只要一集合队伍,工人中的八路就出去送信……所以日军每次出去扫荡,总是遭伏击。”
胶东军民历尽艰辛从虎口夺下来的黄金,除小部分自用外,都集中到中共胶东特委(区委)驻地或指定位置,由中共胶东特委(区委)和我党的部队组成的一批批运金小分队,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分段接力赛的方法上交山东分局转送或直送党中央。送金的路线也是尽量取道我抗日根据地。据时在胶东区行政公署秘书处工作的王文正回忆,在1939—1943年间,运金主要是经“渤海走廊”。即从我党在胶东的平(度)、招(远)、莱(阳)、掖(县)边区根据地出发,经胶莱河、昌邑、潍县北部沿海地区、清河区寿光等县,南穿胶济铁路进入鲁中区、沂蒙山区、山东分局驻地。自1944年秋后,由于胶东和滨海地区的交通线已经打通,送金路线由“渤海走廊”改为“滨海通道”。即从胶县、高密穿过铁路,经滨海区诸城等县直达山东分局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向党中央密送黄金13万余两,为打破日军封锁、解决抗战经费起到了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