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给鲁北县委的信
有关暴动领导人的说法有以下四种:一是王凤岐,陵县开发区刘辛庄人(原属德县,今属陵县),1925年在济南一师加入共青团,随即转为党员,为鲁北早期党团组织负责人,曾在家乡领导农民协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1928年遭敌逮捕,1931年4月5日在济南牺牲,被捕前是中共鲁北特支负责人、山东团省委执委、省委巡视员。王凤岐是中共鲁北党史上的重要人物,一提起陵县农民暴动,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王凤岐会领导陵县农民暴动。二是宋建谋,开发区宋集村人(原属德县,今属陵县),1925年在济南一师加入党组织,1927年在家乡建起了中共陵县第一个农村支部——宋集支部,宋集村党支部组织周围十几个村成立农民协会,打土豪,分田地,成为陵县最早的农运中心。作为全县最早的农村支部负责人,宋建谋自然应是陵县农民暴动的领导人。三是于佐舟,陵县于集村人,1926年曾在济南成丰纱厂做工,参加过工人运动,陵县农民暴动前回陵县,每天到外地联络农民暴动的事,又曾同陵县县警队士兵联络,动员士兵造反。很明显,于佐舟是陵县暴动中重要人物。四是于志良,陵县于集村人,于集本是陵县城北15里的一个集市,在1925年成立了联庄会,于志良是联庄会副会长,他在于集街上开有小饭铺,好结交有影响的人物。1926年秋于志良曾以联庄会的名义逮捕了一个土匪,然而被官府以捉良冒功之罪逮捕入狱,后来于志良被保释出狱。于志良对旧官府恨之入骨,所以他参加了陵县农民暴动。于集村人提到陵县农民暴动就说:当年于志良身背大砍刀,在陵县城北高台庙聚会,亲自击鼓聚众,是暴动的司令官。上述四人都是大革命时期的杰出人物,可究竟谁是陵县暴动的领导者呢?很显然,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成为困扰人们的难题。经查阅历史档案,该问题遂得以解决。
据山东省档案馆馆藏革命历史档案《陵县暴动计划》记载:“已分为三大队,总指挥Y(CP)”,“CP”是中共党员英文字母的缩写,“Y”显然是“于”姓的字头,“总指挥Y”显然指的是于佐舟、于志良二人中的一人,究竟是谁呢?由《中共山东省委一月份工作综合报告》对陵县农民暴动失败原因的总结时指出:“领袖人物事前被其家庭禁锢”。这里指的是于佐舟利用其在城里当建设局局长的叔父的关系打进陵县城内,准备动员士兵届时打开城门,接应暴动农民入城,可是于佐舟的意图被其叔父发觉,其叔父遂将于佐舟关押,不允许其到处串动,这就是“领袖人物事前被其家庭禁锢”说的由来。这里出现了有关暴动领导人的两个说法,一是“总指挥”,一是“领袖人物”,很显然这两种称呼是对两个人而言,总指挥是负责具体指挥暴动事宜的,这个职务显然由于志良担任最合适,因他事先就是联庄会会长,每天和村民打交道,据人们口头表述的暴动情况看,于志良身背大砍刀亲自击鼓聚众也符合他总指挥的身份,而于佐舟事先打入城内,运动士兵做内应,这只能是一个运筹者的身份所做的,绝非现场总指挥的身份所做的,哪有总指挥脱离所要指挥的队伍的呢?由此看陵县暴动的“总指挥Y”显然是指于志良。据山东省档案馆有关档案记载:于佐舟1926年赴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受训,结业后被山东省委派任陵县农运特派员,回陵县发动农民暴动。很显然,于佐舟是以上级特派员的身份来陵县搞农运的,他对于陵县暴动具有“领袖”的身份而非具体的总指挥。(www.daowen.com)
陵县暴动计划
至于王凤岐、宋建谋二人,因他们当时所在村庄属于德县而非陵县,他们虽然也参加了陵县农民暴动,但那是根据鲁北县委(相当于今德州市委)的决定“调各县CP、CY尽量参加练习”。因此,王凤岐、宋建谋是作为“外援”参加陵县农民暴动的,因而不可能成为暴动的领导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