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层状盐岩溶腔内薄夹层滑移失稳因素分析

层状盐岩溶腔内薄夹层滑移失稳因素分析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5-21水平溶腔内水平薄夹层及单元体应力分析示意图若夹层界面不存在剪胀,且抗拉强度为零,则黏聚力忽略不计。由此可见,夹层与水平溶腔的相对位置,直接关系着夹层发生失稳的危险程度。从机理分析,侧压系数的降低,即降低了盐岩层在水平方向的约束,从而减小了溶腔围岩处水平切应力,使得夹层发生滑移失稳的风险大大降低。

层状盐岩溶腔内薄夹层滑移失稳因素分析

当薄夹层与溶腔断面相交时,显然夹层界面的应力分布和破坏范围与本书5.4.3节顶盐中的夹层有很大不同。从溶腔周边应力分布来看,应力集中在溶腔围岩处最严重,离溶腔越远,应力集中的影响越小。由于夹层与溶腔断面相交,溶腔围岩上的应力集中将直接作用于夹层界面,夹层的失稳也将发生在围岩处,由此带来的失稳风险相比溶腔顶部夹层会大大增加。为此,有必要对溶腔内薄夹层的失稳进行分析,其力学模型与图5-15类似,如图5-21所示。

腔内薄夹层的分析方法与溶腔顶部薄夹层完全相同,仍然可以在围岩处取单元体进行应力分析,如图5-21(b)所示,将单元体应力分析结果代入Mohr-Coulom准则,即得夹层界面保持稳定的限制条件,由于其表达式过于冗长,在此不再写出。

图5-21 水平溶腔内水平薄夹层及单元体应力分析示意图

若夹层界面不存在剪胀,且抗拉强度为零,则黏聚力忽略不计。如前所述,可以通过极限最小内摩擦角来给出滑移的范围,根据摩尔-库仑准则,用失稳系数可更直观地给出滑移失稳的判定条件,失稳系数n定义为

式中,n<1,即表示夹层安全,反之,则表示发生破坏。

仍然以图5-16的地质条件为例,假设溶腔水平轴a=40 m,垂直轴b=30 m,侧压系数λ=1,内压为6 MPa,夹层界面的内摩擦角为30°,则可很容易计算出图5-21中围岩中夹层破坏区所在的极角范围,若夹层出现在此范围内,将发生滑移失稳,如图5-22所示。可以看出,夹层的位置(极角α)不同,失稳系数不同,即夹层发生破坏的可能性不同。在0°<α<35°范围内,n<1,即夹层安全,随着α的增加,失稳系数开始近似线性增加,夹层的安全性开始降低;在36°<α<82°范围内,n>1,即夹层开始出现破坏,随着α的增加,失稳系数首先逐步增加而后快速降低,在α=67°时出现极值,此时n=1.784 3,即夹层在此位置最危险,最易发生失稳;在83°<α<90°范围内,失稳系数n重新降低至1以下,夹层恢复安全。由此可见,夹层与水平溶腔的相对位置,直接关系着夹层发生失稳的危险程度。在图5-22的基础上,图5-23—图5-27分别给出了溶腔内压、溶腔断面形状、夹层界面内摩擦角、溶腔埋深以及溶腔侧压系数等因素对失稳系数的影响规律。

图5-22 水平溶腔内水平薄夹层破坏范围示意图

图5-23给出了溶腔内压在6~12 MPa变化时,失稳系数沿溶腔围岩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随着内压的增加,失稳系数整体逐步降低,当内压增加至12 MPa时,失稳系数已全部降至1以下,内压越大,夹层的安全性越好;与此同时,夹层最易发生失稳的位置也同时逐步下移,趋于溶腔中部。从破坏机理上而言,内压增加,溶腔内压与地应力将逐步趋于平衡,从而降低了在围岩处产生较大切应力的危险,提高了夹层的安全性。但内压不能无限增加,溶腔的稳定性还需考虑围岩的拉伸破碎,在围岩上不能出现拉应力。

取溶腔水平轴a=40 m保持不变,垂直轴b在10~70 m变化,分别对应于椭圆断面溶腔的垂直轴与水平轴之比为1/4,1/2,3/4,1/1,5/4,3/2,7/4,计算结果如图5-24所示。从图5-24可以看出,随着轴比的增大,夹层的失稳系数明显同时增加,且破坏区的范围也逐步增大,失稳系数的极值位置也逐步向溶腔上部移动。从几何形状来看,轴比的增加意味着断面形状从扁平椭圆向垂直椭圆过渡,溶腔断面为扁平椭圆时的失稳系数相对较低,夹层也较安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扁平椭圆断面对于水平薄夹层更合理。

图5-23 不同溶腔内压情况下失稳系数示意图

取夹层界面内摩擦角介于10°~45°变化,结果如图5-25所示。可以看出,夹层失稳受夹层界面内摩擦角的影响非常巨大,夹层的失稳系数随着夹层界面内摩擦角φ值的增大而显著减小。当φ=45°时,在0°<α<90°范围内,失稳系数几乎全部降至1以下,夹层保持安全。夹层最易失稳位置(失稳系数极值处)随内摩擦角几乎没有变化,基本保持在α=67°。从破坏机理上也是合理的,内摩擦角的提高只会增加夹层的安全性,而不会导致其最危险位置发生变化。

图5-24 不同轴比情况下失稳系数示意图

(www.daowen.com)

图5-25 不同内摩擦角情况下失稳系数示意图

取溶腔埋深从1 000~1 300 m变化,计算结果如图5-26所示。可以看出,随着溶腔深度的增加,地应力也会增加,这样就加大了地应力与内压之差,增加了在围岩上产生切应力的风险,夹层的失稳系数大大增加。但埋深的增加对失稳系数极值位置的影响不大,失稳系数极值位置只是随着埋深的增加,略有上移。

试验数据表明:盐岩是一种软岩,具有较大的变形能力,其泊松比μ最高可达0.5。侧压系数与泊松比的关系已由式λ=μ/(1-μ)给出。

图5-26 不同溶腔埋深情况下失稳系数示意图

由此可知,因盐岩泊松比的不同,侧压系数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溶腔围岩应力发生改变,对夹层失稳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讨论侧压系数对夹层失稳的影响。

取侧压系数在0.6~1范围内变化,计算结果如图5-27所示。可以看出,随着侧压系数的减小,失稳系数也逐步降低,有效地缓解了夹层失稳的风险。侧压系数的变化对夹层破坏区的下限位置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但却有效降低了上限位置,从而缩小了夹层破坏区的范围。从机理分析,侧压系数的降低,即降低了盐岩层在水平方向的约束,从而减小了溶腔围岩处水平切应力,使得夹层发生滑移失稳的风险大大降低。

如图5-28所示,与溶腔断面相交的薄夹层不一定保持水平,在实际情况中,夹层走向可能会与水平方向(y轴)有一定的夹角θ。显然,夹层的破坏不仅与其所在位置(α)有关,并且还与其倾角θ有关。考虑倾角θ在0°~90°变化时夹层的破坏情况,计算结果如图5-29所示。

图5-27 不同侧压系数情况下失稳系数示意图

图5-28 倾斜内薄夹层示意图

从图5-29中可以看出,随着倾斜角θ的线性变化,失稳系数n也近似保持线性变化。随着倾斜角θ从0°开始增加,失稳系数同时降低,直至θ=30°处,失稳系数降至0,而后随着倾斜角θ继续增加,失稳系数开始逐步增大,当θ=65°时,失稳系数n开始大于1,夹层开始出现破坏。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倾斜夹层的破坏不仅与θ有关,还与其所在位置(α)有着直接关系。当θ=α时,即夹层倾角θ与α一致时,失稳系数最低,夹层不会发生破坏。随着夹层倾角θ与α方位的夹角的增加,失稳系数逐步增加,夹层失稳的风险增加。

图5-30给出了不同α条件下失稳系数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夹层能否保持稳定不能由α或θ单独确定。在倾斜夹层情况下,必须综合考虑α和θ,从而确定夹层的失稳系数。

图5-29 α=30°时,不同倾角条件下失稳系数示意图

图5-30 不同倾角条件下失稳系数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