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1~9号试件施加不同轴向应力后,对各试件进行CT扫描,得到试件全高范围内1 500张断面图,基本包括了试件全高内的所有内部结构特征。CT图像的灰度是岩石内部相应部位密度值的函数,因此可以通过CT图像灰度的变化来定性、定量地观察岩石试件内部的裂纹分布情况,希望通过钙芒硝在递进变形阶段中的断面结构图像,观测到试样中裂纹、扩展、闭合、分叉、贯通等损伤活动过程。
1.35℃水溶液溶浸后轴向载荷作用下裂纹变化规律
图4-16为钙芒硝试件在不同状态下的CT扫描断面图,由于轴向荷载为1 MPa,由应力加载产生的裂纹主要集中在试件顶部和底部,因此选择靠近顶部的第150层断面图进行对比分析。图4-16(a)为自然状态下的钙芒硝,钙芒硝为复盐,其成分大部分为硫酸钠,在CT图像中显亮,密度大且致密,其中掺杂少部分泥质杂质,密度较硫酸钠小,呈斑状阴影,与硫酸钠胶结组合无序分布,钙芒硝盐岩原生孔裂隙较少,没有明显裂纹。通过试验发现试件在35℃水溶液中溶浸作用下,钙芒硝试件外侧出现暗色圈,这是由于在试件外表面发生溶解重结晶而形成的,并产生新的裂隙,裂隙之间溶蚀边缘相通,试样边缘可溶矿物首先被溶解,形成孔隙通道,随后溶液进入该孔隙通道,在新的固液界面继续溶解可溶矿物,使孔隙通道体积越来越大。在应力作用下,钙芒硝又会新增裂纹区域,同样可以明显观察到该区域裂纹的起点也位于试件边缘,边缘遇水溶蚀,产生众多细小的裂隙,加载轴向应力后,边缘裂隙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使之继续开裂从而形成更大的裂隙。可见在该组低应力试验条件中,溶浸作用对裂纹的生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既使矿物溶解产生了较多孔隙,也使钙芒硝强度产生弱化现象,使之在加载应力后容易产生裂隙并扩展。
图4-16 35℃溶浸后轴向加载试件断面
从试件CT扫描断面图中可以发现,即在35℃溶液溶浸作用后加载轴向应力试验条件,轴向载荷为1 MPa时,断面上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纹数量很少,由图4-16(b)可见,裂纹长度和宽度都不大,断面中间部位几乎无可见裂纹;当轴向荷载增大到4.8 MPa时,此时应力值约为其抗压强度的一半,处于弹性或微弹性裂隙稳定发展阶段,断面内的裂纹数量明显增加,但整体上裂纹较细,越靠近边缘,裂纹越密集,长度越长,宽度也越大,中部裂纹稀疏,且裂纹排列方向杂乱无章,互相交错。当轴向荷载达到8.4 MPa时,试件处于破坏阶段,断面出现两条明显的贯通裂缝,这是单轴抗压试件破裂的最明显特征。
2.65℃水溶液溶浸后轴向载荷作用下裂纹变化规律(www.daowen.com)
如图4-17(a)所示,溶浸温度为65℃、轴向荷载为1 MPa的断面图中,裂纹明显比溶浸温度35℃、轴向荷载1 MPa时多,且裂纹不仅仅局限于试件边缘,其宽度较细,如“丝状分布”,试件边缘上溶蚀圈的面积也有所增大。当轴向荷载增大到3.5 MPa时,断面上出现了大量交织在一起的裂缝,其宽度比轴向荷载为1 MPa时大,且呈“血管状”分布,裂缝间充填物的灰度经判别并非空气,应为试件在水中溶解时形成的溶蚀通道,可溶矿物通过这些裂缝从试件内部以溶质的形式运移到外界溶液中,当把试件从溶浸液中取出,原裂缝间流动的可溶物又会重新结晶填充于其中;当轴向应力超过峰值又降到6.2 MPa时,断面上出现贯通裂缝,试件内部与外界环境通过裂缝连通,裂纹数量较3.5 MPa时少,且分布范围较广,没有出现局部密集排布现象。
图4-17 65℃溶浸后轴向加载试件断面
3.95℃水溶液溶浸后轴向载荷作用下裂纹变化规律
如图4-18所示,当溶浸温度为95℃、轴向应力为1 MPa时,断面上的裂纹分布情况与65℃时相似,当应力值增大到1.5 MPa时,断面上的裂纹宽度变大;当轴向应力达到峰值强度进入破裂阶段,应力下降到2.2 MPa时,试件出现开度较大的裂缝,可以明显看出裂缝从试件边缘的溶蚀圈开裂并向试件内部延伸发展,最终闭合。由于溶解作用由表及里进行,试件外部经过溶蚀重结晶,试件的损伤程度也从内而外逐渐变大,因此在加载时,先在溶蚀圈出现裂尖并开裂。
图4-18 95℃溶浸后轴向加载试件断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