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研究,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是乡村类型的生态建筑理论与实践;二是城市类型的生态建筑理论与实践。他们恰恰分别代表了其理论发展演变初期的两种倾向,从两者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分析,乡村类型与“生态决定论”的观点存在某些一致的地方,而城市类型与“技术决定论”的观点有着许多不谋而合的地方。依据什科连科的定义,“技术决定论”是指从技术主义和科学主义的立场对待社会和自然界相互作用的调整任务,根据这个原则,一切问题,包括社会问题在内,都要用技术和技术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这一思想明显受到巴克明斯特·富勒“少费多用”思想的影响,即用较少的物质和能量追求更加出色的表现。从整体性原则出发,“技术决定论”的城市型生态建筑具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贯彻“少费多用”的思想,力争使用较少的原材料、能量和时间等,通过技术的发展和设计者的创造性劳动,创造出高效利用能量和物质材料的建筑;二是具有一定的反地域倾向。在体现技术的发展,对能量和物质材料的高效利用以及对地域的关注方面,他们对前者表现出更多的关注。不过,他们却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特定设计地段气候条件的关注,但对气候与人体生物气候感受之间的矛盾的调节还是通过技术手段,最终获得舒适的室内环境。
“技术决定论”与“高技派”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高技派”是指不仅在建筑中坚持采用新技术,还在美学上极力鼓吹表现新技术的倾向。从广义上讲,“高技派”包括战后“现代建筑”在设计方法中所有重理的方面,特别是以密斯为代表的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和以勒·柯布西耶为代表的“粗野主义”倾向;从狭义上讲,它是指在20 世纪50 年代末活跃起来的,把注意力集中在创新地采用与表现预制的装配化标准构件方面的倾向。显然,在建筑中利用高技术这一方面,两者的观点是一致的。“少费多用”的思想常令人想起密斯·凡·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但是密斯是对美学内涵的表现形式的阐述,而富勒面对的则是严谨的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简化论。他的发明创造和建筑设计都是经过几何分析、精确计算和对所用材料的模拟想象,以尽量少的资源耗费制造、装配和完成的。他创作的装配式球形短线穹隆以材料省、重量轻的组合覆盖空间结构而著称于世。196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上的美国馆就是这种球形架组成的多面体短线穹隆。富勒曾试图以这种结构形式覆盖整个城市或其他气候不利地区,以控制环境和提供适合人类生存的小环境。事实上,“少费多用”的思想对诺曼·福斯特、里查德·罗杰斯、伦佐·皮阿诺等高技派代表人物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高技派”中最为轰动的作品莫如1976 年在法国巴黎建造的、由伦佐·皮阿诺与罗杰斯所设计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该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和建成之后,就因为其“直截了当地贯穿传统文化惯例的极限”、过于注重与表现技术、缺乏情感而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20 世纪80 年代,伦敦劳埃德大厦(图6-14)建成后,也遭到了包括查尔斯王子在内的众多人士的非议。在人们的概念中,高技术建筑破坏环境、耗费能源、经济浪费,似乎永远是一种与生态原则格格不入的设计潮流。
图6-14 伦敦劳埃德大厦
曾几何时,有人因为高技术的这些弊病而断言,凡是高技术的东西都是高人为的东西,而高人为的东西就是非生态的。但是,在人们的非议中,高技术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由于受到生态学家或者生态思想的影响,高技术建筑已经从过去那种孤傲的、与传统地域环境格格不入的状态转变为重视环境、注重传统与生态平衡的崭新局面。生态建筑离不开高技术的支持,高技术将成为现代生态建筑发展的强大动力。
德国柏林国会大厦的改建充分体现了高技派的这种转变,使它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同时是德国民主的极好象征。柏林国会大厦的改建从自然光源的利用、自然通风系统、能源与环保、地下蓄水层的利用等多方面的精心考虑,改变了过去人们对高技派的传统印象。
早在20 世纪80 年代,伦佐·皮阿诺就开始探索高科技与传统文化和环境的结合,它所设计的美国休斯敦曼尼尔博物馆(图6-15),因其在总体布局、建筑色调、室内外尺度等方面与当地环境的紧密结合而受到人们的好评,被称为“村庄博物馆”。除此之外,该建筑还用一种由钢筋混凝土折光叶片与轻钢屋架共同构成的新的结构体系综合解决了采光、通风、承重和屋顶排水等功能与工程技术问题。(www.daowen.com)
图6-15 美国休斯敦曼尼尔博物馆
高技术的生态建筑与室内环境具有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仿生化等新型特征。
生态高技术建筑能够将绿色生态体系“移植”到建筑的室内环境之中,“既可以借助自然景观价值‘软化’建筑的硬技术味,在视觉上与周围环境取得和谐,达到共生,又能协同机械调控系统,使建筑内部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创造出田园般的舒适环境”。
生态建筑十分重视建筑室内的物理环境,同时将降低建筑物的耗能特性作为设计的主要目标。建筑室内的物理环境主要是通过声、光、热等物理参数来控制的,现代计算机技术使对这些参数的精确和自动控制成为可能,同时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的方法模拟室内环境的运行情况,从而使人们可以在设计阶段就对未来的室内环境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估。现代计算机技术也使室内环境的运行可以实现全面的自动化,使建筑成为一个具有反应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的智能型生态体系。
生态高技术的仿生主要是技术层面上的仿生,这与以往视觉层面上的仿生有所不同。通过在技术层面上模拟生物体在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科学、合理的结构或其他生理性能和生态规律,使建筑具有某些“生物特性”。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技术与生态、精神并没有实质上的冲突,高技术完全可以被用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高技术也并不一定与破坏环境、浪费能源等非生态结果相联系,问题的关键在于设计师有没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责任心,是否始终将为人们提供高情感的建筑室内外环境作为设计的最终目的。在生态时代已经到来的今天,技术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不再是人们一味征服自然的毁灭性武器,而应该是我们追求生态精神的好帮手、好工具,应该是生态的高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