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北社画会在惠中饭店举办了一次画展,《大公报》对这次画展热切关注,十天内发稿五次。作为当年报界之翘楚,如此密集报道一次画展,实在不正常,但细研之后,便会肃然起敬,甚至心潮澎湃。
《大公报》的第一条消息出现在12月12日,名为《北社画会本月16日起举行赈灾展览》:“本市北社画会之董事、指导、会员等均平津艺术闻人,成绩颇佳。现该会以绥边军事需款孔急,各地同胞无不倾囊襄助,故日来急集作品约数百幅,内分中西油炭粉彩水墨等画,并有本市名篆刻家周兴九君所画殷契钟鼎联幅多件,定于十六日起,假法租界惠中饭店举行赈捐展览,二十一日截止,所得代价悉数捐助云。”很明显,这是为了募集抗日军费的义卖画展。
仅两天后的12月14日,《大公报》再发《北社画会定期举行展览》:“本市北社画会,以绥边军事需款孔急,各地同胞无不倾囊襄助, 日来集得中西油炭粉彩水墨等画,并有本市名篆刻家周兴九君所画殷契钟鼎联幅多件,定于十六日起,假法租界惠中饭店举行赈捐展览,二十一日截止,所得代价悉数捐助前方云。”此文与12日的内容几乎一样,可以看出,为了募集十万火急的军费,《大公报》不遗余力的宣传。
画展第二天,《大公报》继续造势,刊发题为《北社画展观者颇为拥挤》的文章:“北社画会自十六日起,假惠中饭店二楼举行展览,将售画所得之款,扫数捐助绥远将士。会址蒙惠中饭店经理慨允免费,每日参观时间自晨九时起至晚九时止。又该社有北平名画家李苦禅、王青芳、侯子步等佳作多幅参加,定价特别从廉。闻昨日前往参观者甚为拥挤云。”不但报纸努力,惠中饭店也减免了场地费,北平的画家亦联袂登场。(www.daowen.com)
为展示画展的水平,18日的《大公报》第九版《每日画刊》栏目还刊登了展览中的两幅作品,分别为《香山》和《鹰》。
最后一条消息是在画展预定结束的12月21日,为《北社画展延期两日》:“本市北社画会自十六日起假惠中饭店举行援绥展览,定近日结束,兹因连日各界人士莅临观赏者异常踊跃,并对陈列作品无不称赞,现该社为使爱好艺术者普遍欣赏起见,特再续展两天。机会难逢,务望各界速往参观云。”为了抗日前线,不惜一切代价,艺术家们多卖一幅画,前线就能有更多射向日寇的子弹。《大公报》也是在继续呼唤民众为国分忧。
通过媒体与画展的密集互动,我们看到了当年的报人、艺术家、工商界人士、津门百姓面对强敌,团结一心,共同御辱的强大合力,也看到了一个从未屈服的强大民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