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荣华
舌画艺术的开创者黄二南是在天津普及舌画并让舌画从天津走出去的艺术名家。
天津人黄二南,又名辅周,艺名喃喃,生于光绪九年(1883)。光绪三十一年(1905),他离开就读的山东济南大学,赴日本学习,先在白马会研究所,9月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成为和李叔同同时期去日本学习西洋美术的先行者。在日本期间,黄二南以慷慨、侠义、幽默的性格,在留学生中口碑甚佳,并有“爱喃喃,敬喃喃,想慕喃喃于不置”的顺口溜流传。1907年7月,在春柳社上演的《黑奴吁天录》一剧中,他在艺术方面的天赋得到显露,演技得到日本剧评家和春柳社同仁的好评。从日本回国后,黄二南在上海组织自由剧团,演出新剧,宣传共和。为表彰他对新剧的贡献,孙中山特别题写了“戏剧革新”四个大字送给他。
画画是黄二南的专业。1929年,辞官居津的黄二南搞起了大写意山水画的创作,拾起失传已久的传统舌画技艺,并进行了大胆创新。1931年2月2日,黄二南在好友吴霭宸位于天津的求志庐中表演舌画,报人吴秋尘受邀前往参观,并生动记录了黄作舌画的过程:“黄君去长衣,先进酒一大口,咽之,复吸墨汁入口,量与酒埒。既吸墨,便俯首纸上,吐之若不经意……但见头摇动案上,墨出舌底,不一瞬间,若花若叶,若干,若人物山水,无不一一如生。”见多识广的吴秋尘高度评价黄的画艺,称“有笔在手者,当愧不如也”。2月9日,黄二南在天津市立美术馆国画展览会开幕时进行了舌画表演。5月,徐悲鸿来天津,慕名与黄二南切磋画艺,并合作完成巨幅画作。(www.daowen.com)
1932年4月4日,黄二南应德国柏林博物院东方部部长雷兴博士邀请,赴北平万国美术院表演舌画并演讲舌画历史。在演讲过程中,发生了一则因翻译失误引发的笑话。当黄二南讲道,他作舌画本来只能画竹石,1931年中国大水灾期间,筹赈者基于出售助赈的考虑,让他拓展画路,他才开始突破舌画局限,实现了什么都能画的技巧飞跃。临时找来的翻译却译成,1931年中国大水灾,筹赈者让黄二南绘水灾状况,黄就学会画水灾了。搞得在墙壁上找不到水灾画作的外国人“面部皆呈莫名其妙之感”。在演讲现场,黄二南还接到一通来自济南的电报,内容是要定购他的舌画中堂作品一幅、屏幅两幅,这大概是中国艺术史上电报购画的第一例。
黄二南很谦虚,并不承认舌画为自己首创,只是说“舌画古已有之,第非千百年不出”。对于自己继承创新的这项独门绝技,他曾对友人开玩笑说:“卖笔的当然恨我,因为我舌可以画,指可以画,不用舌指,杯盘亦可以画,单单的就和卖笔的过不去。”他还坦言:“舌画真难,一是墨含在嘴里,不能出气;二是眼擦在纸皮,看不见;三是脑袋摇起来,要头晕。这真是气功之一种,快趁年轻画画,老了便没法画了。”真诚的言语,透出这位画家为艺术献身的匠人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