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津沽绘事:探寻艺苑之碑金和查礼题画梅三十四则

津沽绘事:探寻艺苑之碑金和查礼题画梅三十四则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退而结网庐主有段时间,笔者曾集中阅读清代诗文集,在《清人文集别录》中见到张舜徽先生对查礼《铜鼓书堂遗稿》的数句评述:“礼兼绘事,尤善画梅。是集卷三十题画梅三十四则,语语皆阅历之语,亦艺苑之碑金也。”所题之诗,散见其编年诗集,而属短跋性质的,则尽归统于这“三十四则”之中。显然,查礼作画,极重文人气息,也就是要以深厚的文化修养来为书画奠基。这些都属其多年画梅之深悟。

津沽绘事:探寻艺苑之碑金和查礼题画梅三十四则

退而结网庐主

有段时间,笔者曾集中阅读清代诗文集,在《清人文集别录》中见到张舜徽先生对查礼《铜鼓书堂遗稿》的数句评述:“礼兼绘事,尤善画梅。是集卷三十题画梅三十四则,语语皆阅历之语,亦艺苑之碑金也。”此述评不由得令人大生一阅查题之兴。

查礼乃雍乾间天津水西庄主人查为仁之弟,优渥的成长环境,使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他不仅诗文甚佳,于画亦善,尤嗜画梅,而且画则有题。所题之诗,散见其编年诗集,而属短跋性质的,则尽归统于这“三十四则”之中。

其首则便言:“凡作画,须有书卷气。方家文人作画,虽非专家,而一种高雅超逸之韵流露于纸上者,书之气味也。至画梅……随笔点染, 自有生趣。不到处乃是佳处,若刻意求工,则笔墨转滞矣。少陵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谓属文也。然移之作书画,亦未有不佳者。”显然,查礼作画,极重文人气息,也就是要以深厚的文化修养来为书画奠基。(www.daowen.com)

某则又曰:“古人画梅枝干,有似女字、之字、戈字、了字、丛字之分;桩根有类松、类柏、类柳、类假山之别;花瓣有一勾、两勾、层勾之不一。要在笔有风神态度,斯无不可,亦无不妙。否则,止知仿古人,不过一枯木朽株,了无生气,奚取乎画梅哉!”此跋表明,查礼虽对古之梅法甚有研究,但其所注重的,乃是寓于画间之画者的“风神态度”,也就是画作必须溢显出画者所寄之意兴,切不可徒作形式之模仿。因此,他又说:“凡画梅花,意在笔先。伸纸熟视,隐隐间若有枝干横斜、花蕊萧疏之意,或正或攲,或浓或淡,形象神理,宛在目前,然后举笔落墨, 自有佳境者。”

正是出于这种对画之意兴的格外看重,查礼才对借助粉本之为殊为不屑,他直言:“古人画山水有粉本,前辈多宝蓄之,盖画梅则无定格。信笔所之,兴到则笔到,笔到则神到,行乎所不得不行,止乎所不得不止,正亦可,攲亦可,卧亦可,倒亦可,交亦可,离亦可,简亦可,繁亦可,或古根出土,或峭枝扫空,或倚山临水,淡月荒山,千态万状,任笔行之,无不得宜,何用粉本为?”无疑,他所悉心追求的,乃是一种在意兴驱动下信笔挥洒的自由创造。

其他如诗般题句,还有多条,如:“写梅如画高士,如绘美女,简淡冲雅, 自见其高;幽静娴贞, 自见其美。”“本欲遒而空则古,干欲硬而折则健,枝欲瘦而斜则峭,花欲密而淡则疏,蕊欲饱而乱则老。”“一幅之中,浓淡相间;一卷之中,燥湿并行,均无不可,然必求其脱而为上乘。”“画梅有文人笔,有画苑笔,文人笔取其疏,画苑笔取其工。与取其工,宁取其疏。”“画梅要不象(像),象(像)则失之刻;要不到,到则失之描。不象(像)之象(像)有神,不到之到有意。”这些都属其多年画梅之深悟。历史上言梅者多矣,但表述得如此粹美而警策的,则尚为寡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