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周代祖先,吴国的始祖

《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周代祖先,吴国的始祖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篇选自《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周代祖先古公亶父的长子,史失其名,传说他因体察古公亶父的心意,决定把王公的继承权让给三弟季历,以便季历传其子周文王姬昌,于是偕二弟仲雍避居勾吴,成为吴国的始祖。周武王追封为吴伯,故史称吴太伯。太伯让国,受到孔子的高度称赞。司马迁为了表彰吴太伯的让德,以及创立吴国之功。以“吴太伯”命名吴世家,并列为世家之首。吴太伯十九传至寿梦而称王,其时在公元前585年。

《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周代祖先,吴国的始祖

本篇选自《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周代祖先古公亶父的长子,史失其名,传说他因体察古公亶父的心意,决定把王公的继承权让给三弟季历,以便季历传其子周文王姬昌,于是偕二弟仲雍避居勾吴,成为吴国的始祖。周武王追封为吴伯,故史称吴太伯(据《集解》韦昭说)。太伯让国,受到孔子的高度称赞。孔子说:“太伯其可谓至德也巳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论语·太伯》)太伯死,无子,由仲雍继立为勾吴主。周武王克殷时,仲雍已卒,武王封其子周章。司马迁为了表彰吴太伯的让德,以及创立吴国之功。以“吴太伯”命名吴世家,并列为世家之首。吴太伯十九传至寿梦而称王,其时在公元前585年。寿梦称王又六传王位至夫差二十三年亡于越,其时在公元前473年。吴称王历史凡113年。

季札是吴王寿梦之第四子,吴太伯第二十代孙,他实实在在三让天下,达到美德的巅峰。季札有三位兄长,依次为长兄诸樊、次兄馀祭,三兄馀眛。兄弟和睦,孝悌有加,季札最贤。寿梦称王,欲光大吴国,要传位季札,季札不受,一让天下。寿梦临终传位长子诸樊,嘱其传位季札。诸樊遵父遗言,丧服期满,让位季札,季札不受,二让天下。公元前548年,诸樊去世,传位二弟馀祭,留下遗言兄弟相继传位季札。公元前531年,馀祭去世,传位三弟馀昧。公元前527年,馀昧去世,传至季札,季札仍辞不受,三让天下。而季札之侄辈诸樊之子与馀昧之子却争夺王位,致使吴国内乱,两相对照,季札让国的美德更显高尚而伟大。

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馀眛,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馀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

四年,吴使季札聘于鲁,请观周乐

去鲁,遂使齐。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难

去齐,使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不然,郑国将败。”去郑,适卫。说蘧瑗、史狗、史䲡、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

自卫如晋,将舍于宿,闻钟声,曰:“异哉!吾闻之,辩而不德,必加于戮。夫子获罪于君以在此,惧犹不足,而又可以畔乎?夫子之在此,犹燕之巢于幕也。君在殡而可以乐乎?”遂去之。文子闻之,终身不听琴瑟

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三家乎!”将去,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难。”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十七年,王馀祭卒,弟馀眛立。

四年,王馀眛卒,欲授弟季札。季札让,逃去。于是吴人曰:“先王有命,兄卒弟代立,必致季子。季子今逃位,则王馀眛后立。今卒,其子当代。”乃立王馀眛之子僚为王。

公子光者,王诸樊之子也。常以为“吾父兄弟四人,当传至季子。季子即不受国,光父先立。即不传季子,光当立”。阴纳贤士,欲以袭王僚。(www.daowen.com)

十二年冬,楚平王卒。十三年春,吴欲因楚丧而伐之,使公子盖馀、烛庸以兵围楚之六、灊。使季札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兵后,吴兵不得还。于是吴公子光曰:“此时不可失也。”告专诸曰:“不索何获!我真王嗣,当立,吾欲求之。季子虽至,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而两公子将兵攻楚,楚绝其路。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奈我何。”光曰:“我身,子之身也。”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而谒王僚饮。王僚使兵陈于道,自王宫至光之家,门阶户席,皆王僚之亲也,人夹持铍。公子光佯为足疾,入于窟室,使专诸置匕首于炙鱼之中以进食。手匕首刺王僚,铍交于匈,遂弑王僚。公子光竟代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乃以专诸子为卿。

季子至,曰:“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乃吾君也。吾敢谁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乱,立者从之,先人之道也。”复命,哭僚墓,复位而待。吴公子烛庸、盖馀二人将兵遇围于楚者,闻公子光杀王僚自立,乃以其兵降楚,楚封之于舒

【注释】 ①季札谢曰云云:季札自比于曹公子子臧以让国。曹宣公,即伯卢,于鲁成公十三年会晋侯伐秦,卒于师。宣公庶子负刍杀宣公世子而自立,是为曹成公。鲁成公十五年,晋侯会诸侯讨曹成公,执而归诸京师,晋欲请周王立曹成公弟公子子臧,子臧守节不肯而逃奔宋。季札效仿子臧让国。②曹君:指曹成公。③君义嗣:谓诸樊是嫡长子,嗣位合于礼义。④渐至:逐渐达到。指季札的几位兄长都想传国于季札,于是依次嗣位用渐进的办法达到目的。⑤延陵:邑名,在今江苏武进县。⑥四年:吴王馀祭四年,当鲁襄公二十九年,即公元前544年。⑦聘:出使。⑧周乐:杜预曰:“鲁以周公故,有天子礼乐。”鲁人依次为季札演奏风、雅、颂各种周乐,季札依次作出评论,表明他的文化修养很高。这些周乐,孔子整理为《诗三百》,即流传至今的《诗经》。⑨晏平仲:齐相晏婴,字仲,平为谥号。⑩纳邑与政:交还封邑与政权。⑪栾高之难:鲁昭公十年(前532),栾施、高强欲灭陈桓子、鲍国二氏,陈、鲍先发难攻栾、高,栾、高二氏兵败奔鲁。晏婴在这场变难中严守中立,安然无恙。⑫郑之执政:指伯有,郑穆公之子、子产之弟。侈:荒淫无度。⑬慎以礼:谨慎小心,以礼治国。⑭宿:卫孙文子的封邑,读“戚”,在今河南濮阳县北。⑮闻钟声:指孙文子击磬作乐。⑯辩而句:辩,指孙文子以臣逐君,既为变乱,而又不德,必遭戮。孙文子在卫献公十三年曾以戚叛,出献公。辩,通变,变乱。⑰畔:通般,乐也。《左传》原文作“惧犹不足,而又何乐?”⑱幕:帐幕,随时可撤,燕巢于幕,喻身处险境。⑲君在殡:指卫献公卒而未葬。⑳琴瑟:乐之小者。孙文子听了季札的批评,从此不作乐,表明他闻义能改。㉑赵文子:赵武之谥。韩宣子:韩起之谥。魏献子:魏荼之谥。㉒萃:集中。㉓君侈三句:晋君奢侈,则人心离,而大夫多良且富,人心归之,故政将移于三家。㉔吾子直二句:谓叔向正直不与恶势力妥协,所以容易受难,要多思避难之计。㉕倍:通背。㉖盖馀、烛庸:两人为吴王僚之弟。六、灊:两邑名。六在今安徽六安县之北。灊,即今安徽霍山县。㉗不索何获:不去追求,哪能有收获。㉘母老子弱:谓吴王僚母老子弱,二弟又陷于楚,只要刺死吴王僚,即无人为僚主政,公子光可得王位。㉙窟室:地下室。㉚谒:迎请。㉛人夹持铍:每人左右两手皆持利刃。铍,两刃小刀。㉜铍交于匈:指数把利刃同时刺进专诸之胸。吴王僚被刺,他的侍从亦杀专诸。匈,同“胸”。㉝以待天命:以顺应天命。㉞非我生乱三句:这场祸乱不是我制造的,谁当了国君就服从谁,这是祖宗遗训。㉟复命:向吴王阖闾报告出使之命。㊱复位而待:复居本职以听新君之命。㊲舒:即今安徽舒城县。

【评析】 古往今来,无论中外,许多人为了争权夺利,不惜同室操戈,骨肉相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子弑父,弟杀兄,史不绝书。吴太伯世家,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前有吴太伯,后有季札,一个家族,两次三让天下,特别是在世风相争的春秋时代,季札三让天下,实在是达到了美德的巅峰。

季札封在延陵,世称延陵季子。季札天资聪颖,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他不仅具有敏锐的政治头脑,能够见微知著,辨别善恶,而且颇富外交家的才具,多次肩负重任,出访中原,深得各国诸侯和贤臣名相的信赖,是位众望所归的公子。公元前561年,寿梦去世。寿梦生前想让季札继承王位,但季札避让坚辞,寿梦只好让长子诸樊执掌国政,但留下遗言,让诸樊来完成传位季札的使命。

公元前544年,季札受吴王馀祭之托出访中原各国。季札先到了鲁国,听到鲁国所演奏的乐曲,他一一作出评论,表现了他博学宏物与高度的艺术修养。季札又到了齐国,从齐国大夫的待人接物中,看到齐国即将有动乱,季札就劝齐相晏婴尽快交出封地,辞去官职,避免灾祸。晏婴听了劝告,后来果免于祸。季札离开齐国,到了郑国,见到子产,两人如遇故人,滔滔不绝纵论天下大事。季札对子产语重心长地说:“郑国当今执政的人奢华放纵,盛气凌人,大难将要降临。治理郑国的重任一定会落在您的肩上。你执政时要小心谨慎,以礼治国,郑国有救。”子产正襟危坐,神色严肃,点头称是。后来子产果然执政,成为春秋时代最著名的政治家。最后,季札到了晋国,他很欣赏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晋国执政叔向盛礼款待季札,临别时虚心向季札求教,展望晋国政治。季札见叔向诚心,也毫不客气沉重地说:“你努力吧。晋君骄奢淫逸,晋良臣众多,大夫豪富,政权将落入韩、赵、魏三家。你为人刚直,定要慎重行事方免于祸,保重啊,保重!”

这次季札出访,路过徐国。徐君盛情接待,他看上了季札的佩剑,请求观赏,爱不释手。季札看出徐君想讨这把宝剑,作出了各种暗示,不忍开口。因为这宝剑是使节的象征,季札心里已经决定送给徐君,但要出访完成,返回时再送,便硬着心肠收回了宝剑。等到季札返回途中,徐君已撒手人寰。季札悔恨不已,来到陵园吊祭。季札悲怆肃穆,行礼之后,解下宝剑,郑重地挂在徐君墓前一株小松树上。随从人员迷惑不解,问道:“徐君已死,那宝剑还给谁呀?”季札说:“当初,我内心已答应徐君,怎能因为他的去世就违背自己的心愿呢?”这故事史称“季札挂剑”,历代传为美谈。

季札是个全才,他懂政治,懂艺术。吴王寿梦是一个贤君,他传位选贤,打破宗法制,是一个进步。季札太看重宗法礼制,比父亲的观念要落后,但他礼让的精神,不俗的修善,崇高的美德,为世人立楷模,受到历代人们的传颂。江苏丹阳县有季子墓,墓前有块十字碑,文曰:“呜呼有吴延陵季子之墓。”一声慨叹,意味深长。清朝前期诗坛领袖王士祯有《丹阳十字碑》绝句一首,曰:

延陵风义著勾吴,十字千年映练湖。

却去阖闾城畔望,可怜麋鹿姑苏

诸樊之子公子光不满馀眛之子僚继位为吴王,说:“季札叔叔当吴王是祖父留下的遗愿。季札不当吴王,理应长子继承,王位要归还我。”于是他阴养死士,令季札出使,又趁吴王僚兄弟出征的机会,指使专诸刺杀吴王僚,夺了王位,这就是吴王阖闾,又写作阖庐。季札回国,吊祭吴王僚,回到臣子之位,听命于阖庐。阖庐传位儿子夫差,夫差穷兵黩武,与齐、晋争霸,丧了元气,被越王勾践所灭。阖庐争位,二世而亡。故王士祯叹曰:阖庐城头麋鹿跑,哪比得上季子高义传千秋

但是,季子之让也不是十全十美。太伯让国兴起了吴。季札让国导致了内乱。同一事理,环境不同,效果完全不同。太伯让国,远离是非之地,另辟天地,可以说是内让而外争。季札让国,还置身漩涡之中,只做到了洁身自好,无益于国。如果季札按兄终弟及之序,继馀眛为吴王,或者主持是非,自己让位于公子光或吴王僚,是否可以避免吴国的内争呢?季札完全置身事外,又不离开吴国,只是一味地礼让,为了个人洁身自好而不顾大局,是对国家、对宗庙不负责任的表现,大节不值得称赞。也就是说,无原则的让、无益于国事大局的让,应该批评。政治大事,有时还要以斗争求团结。不过季札的三让天下,在世人无止无休争权夺利的对照下,毕竟是应该受到赞扬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