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选自《孝文本纪》,讲述汉文帝躬行节俭,遗命不得厚葬的故事。节俭与不厚葬,看似平常,实际意义非常重大,中国历史上还没有第二个像汉文帝那样简朴与移风易俗的。所以司马迁称赞汉文帝是一个仁德之君。汉文帝,名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西汉第三代皇帝。刘恒六岁时封为代王,居代十七年,二十三岁即皇帝位,在位二十三年,终年四十六岁。公元前179年至前157年在位。
汉文帝当政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业,他对外坚持和亲,睦邻友好,对内不事兴作,休养生息,居安思危,励精图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汉初黄老无为而治的较好执行者。汉文帝反对好大喜功,提倡扎扎实实办实事。他躬俭仁爱,关心民瘼,约法省禁,除肉刑,废关卡,封赏功臣,问民疾苦,奖励农耕,亲开籍田,减免田租,举贤良选贤才,察纳雅言,看似平平淡淡,却带来了天下太平,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国殷民富的文景之治。文景,指文帝、景帝两代皇帝。景帝是文帝之子,继续执行文帝的无为政治,所以历史上文景并称。
汉文帝俭约,超出了俭约本身的意义,因为一个皇帝近于苛刻的节俭,已经是一种精神,是身处高位者的一种自律精神,它带给社会的楷模意义是无法估量的。这正是司马迁的写作宗旨所在,也是本篇节选的意义所在。
[孝文后元六年]①,天下旱,蝗。帝加惠: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②,减诸服御狗马③,损郎吏员④,发仓庾以振贫民,民得卖爵。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⑤,召匠计之,直百金⑥。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⑦,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⑧,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⑩,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丈。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⑪。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遗诏曰:“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⑫!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⑬,靡有兵革⑭。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⑮!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⑯。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者。自当给丧事服临者,皆无践⑰。经带无过三寸⑱,毋布车及兵器⑲,毋发民男女哭临宫殿。宫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声⑳,礼毕罢㉑。非旦夕临时,禁毋得擅哭。已下,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㉒。佗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率从事㉓。布告天下,使明知联意。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归夫人以下至少使㉔。”令中尉亚夫为车骑将军,属国悍为将屯将军㉕,郎中令武为复土将军㉖,发近县见卒万六千人㉗,发内史卒万五千人㉘,藏郭穿复土属将军武。
乙巳㉙,群臣皆顿首上尊号曰孝文皇帝。
【注释】 ①孝文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②弛山泽:解除山泽之禁,令民樵、采、渔、猎。③减诸服御狗马:裁减宫中服御狗马等奢玩之物。④损郎吏员:精减郎官。汉郎官无定员,经常千余人。⑤露台:赏景的楼台,在新丰南骊山上。⑥直百金:用费需一百万。金,黄金货币单位,一斤为一金,值铜钱一万。⑦绨衣:黑色的粗丝衣。⑧令衣不得曳地:着短裙以省衣料。古华饰裙装曼长曳地。⑨霸陵:文帝寿陵,在今西安市北。⑩不治坟:因山为冢,不垒坟墓。⑪群臣二句:尽管群臣如袁盎等论说抑制诸侯王很急迫,文帝仍然宽容对待。假借,以他事缓解,即宽容待诸侯。⑫今崩八句:现今死后,又令百姓长久服丧痛哭,经历寒来暑往漫长的时日,使百姓父子哀伤,老幼的身心都受到损伤,减少饮食,断绝祭祀鬼神,这只增我的不德,怎么对得起天下人民呢!重服,长久服丧。临,哭死者为临。⑬方内安宁:国内外太平。方,外。内,中。方内,犹言中外。⑭靡有兵革:没有战争。⑮今乃四句:现在我竟然得享天年,又能在高祖庙中享受供品,以我之不明而得到这样好的结果,还有什么悲哀的呢!乃,竟然。奚,什么。⑯令到二句:遗诏到达后,只哭临三日就都卸去丧服,恢复正常生活。⑰自当二句:应当服丧的亲戚子弟们,也都不要光着脚。践:有两解。孟康曰:“践,跣也。”古代服丧要哀切。跣,即光着脚,表现十分哀切。服虔训践为翦,谓不要服斩衰。斩衰服,即穿没有剪辑的粗麻衣,丧期三年。⑱经(dié)带:即披麻戴孝,头上腰间系的麻制带子。⑲毋布车及兵器:不要在车子和兵器上挂上丧布。⑳十五举声:哭喊十五声。㉑礼毕罢:哭丧如仪而止。㉒已下五句:谓已下葬之后,服大功十五天,小功十四天,禫七日,即除去丧服。大红:即大功,如礼应服丧九个月。小红:即小功,应服丧五个月。纤:即禫,缌麻衣,应服丧三十六日。古丧礼,亲戚子弟依亲疏远近服不同等级的丧,文帝遗诏从简。㉓比率从事:类比照办。㉔归夫人以下至少使:把宫中从夫人以下至少使七级嫔妃全部放归回家。皇帝嫔妃夫人以下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七级。㉕属国:官名,掌蛮夷归降者。悍:徐悍。将屯将军:监管各地驻军。皇帝逝世,在易主之际,置将屯将军指挥加强各屯兵警戒。㉖武:张武。复土将军:主持葬礼封坟之事。㉗见卒:服现役的士兵。㉘内史卒:京师警卫队士兵。㉙乙巳:六月七日。
【评析】 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节俭皇帝,也是政治上最开明的皇帝之一。生活节俭是政治开明的折光反射。节俭的目的是开社会风气之先,上行下效,减少国家开支,减轻农民负担。(www.daowen.com)
秦末战乱,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西汉建立,百废待兴,全国经济残破,公私之积都非常贫乏。皇帝出行或举行庆典,没有财力用同一颜色的马拉车,公卿将相大臣,许多要乘牛车,老百姓四壁徒立,没有积蓄,缺吃少穿。物价飞涨,一石米要值一万钱。经过高祖、吕后时期的复苏,老百姓吃的穿的有了一些改善,但经济恢复仍然没有根本好转。汉文帝从代来,以诸侯入承大统,对百姓生活维艰的情况十分了解。汉文帝即位的第二年就下诏举贤良,广开言路,废除诽谤罪的刑律,表示了励精图治的决心。
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汉文帝十分注重减轻百姓的负担。他大力提倡以农为本,亲开籍田,多次发布诏令劝课农桑,时时关心人民疾苦。公元前158年,是一个大旱的年头,蝗虫成灾,粮食减产,百姓生活艰难。文帝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痛心,立即下令诸侯不要进贡,取消了山林川泽的禁令,允许百姓到这些地方去渔猎,同时他还减少皇家支出,裁减朝廷官员,发放仓库的粮食以救济贫民。公元167年,汉文帝又“除田之租税”。
轻徭薄赋,奖励生产是开源。减少开支,生活节俭是节流。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在重创中复苏,节流与开源同等重要。汉文帝大力提倡节俭,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从皇宫做起,严于自律,近似苛刻,为史家所称道。国家要修一座“露台”,也就是观星台,相当于现在的气象台,也兼观景之用。经过工匠估算,要花费百斤黄金,相当于中等人家十家的财产。这对于一个大国皇帝,根本不算什么。但汉文帝却说:“我现在住在先帝的宫室,还经常害怕对不起先帝,现在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黄金来建造一座露台呢?”于是他打消了建露台的念头。文帝自己常常穿着粗丝衣服,对后宫妃嫔的要求也很严,从不允许她们有过分的要求,就连他最宠爱的慎夫人,穿的衣服也不许长到拖地,用的帏帐不得用文绣。文帝即位二十三年,他的宫室、园囿几乎没有重新装饰,他的马车、服饰和日常御用器具等,也基本上没有增加。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给天下作出表率。看来文帝非常懂得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道理啊!
我国古代王朝的皇帝,在他们刚即位时,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不少帝王将陵墓修得富丽堂皇,为的是死后也能过上舒服的生活。而文帝让人修建自己的陵墓——霸陵时,规定只许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贵重金属装饰,也不修造高大的坟冢,这样也是为了厉行节约,以免烦扰百姓。
公元前157年,文帝驾崩。他深恐自己死后的丧事会给百姓增加负担,因此在遗诏中明确指出:“我听说天下万物出生后,没有不死的,既然死是天地间的常理,生物的自然法则,那么死亡又有什么可怕的呢?现在一般人死后,都讲究厚葬,但这会导致破产,长期服丧也会损害身体,我极不赞成这种做法。”因此,文帝下令天下,从简办丧,只许为他守丧三天。在守丧期间,也不禁止民间的婚嫁祭祀。他甚至对亲戚们服丧的孝带的宽度、宫中哭祭者哭声的次数等等都做了具体规定,深恐自己死后再给百姓带来什么烦扰。
汉文帝作为一个富有四海的天子,能够这样勤俭朴实、廉洁自律,且对生死又如此达观,确实可称得上是一位开明仁厚的君主。司马迁称赞汉文帝“专务以德化民”,又说他“德至盛也”,切合实际,并非过誉。所以在汉文帝后期,西汉经济迅速恢复,朝野一心,内外归服,出现了“海内殷富,兴于礼义”的太平盛世。人民没有忧愁,六七十岁的老翁乐游嬉戏,如同小孩子一般。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作为最高统治者,他的一言一行都有着巨大的表率作用。在上位的人做事,如果都能做到“仰畏天命,俯畏人言”,那他眼中必定不会只有“权”和“钱”二字,办事也决不草率。如果一个君主能做到这一点,那受惠的将是天下苍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